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广州全力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9-9 21: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一篇提示UFO气动力的经典证据。(第31篇)
摘录:
中国UFO目击8则之“凸透镜形的碟状金属物”
      
1999年6月19日上午,在河北省蔚州镇,我与朋友出去逛,在路过电视
塔不远处的工业小区公路时,发现远处十字路口东北角的一片空地上
刮起了高7米、平均直径约30厘米的不太正常的旋风,风速很小。突然,
我看到了一个凸透镜形的状金属物,我的朋友也看到了。这个物体在
旋风顶上,由于无法感觉高度,只看到直径大约4厘米,在蓝天白云的
映衬下格外清晰,在太阳的照射下光呈亮白色。这个物体在有规律地
左右晃动幅度不大,好像还在旋转,显得很自然。该物体外观结构完
美,没有标记,整个样子像两个小草帽扣在一起,一条立体圆过位于
两夹过的位置。边缘弧度比较大,很光滑。当时,约10时30分,天气
晴朗,气温30摄氏度以上,偶尔有一些微风吹过。边续好几天的高温
使人们很少出门,这地方还远离市中心,平时人寥寥无几,我们当时
没有发现别人也注意到这不明飞行物。我从见到这物体时就想到了飞
碟,但由于看得不清楚,所以没下定论。看了约1分钟,不明飞行物
突然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像是溶解在空气中。这时,旋风也好像
没了动力,越来越小,直到消失。我们这才明白,觉得这个不明物体
非常像飞碟。
又是旋风!相信就是气象专家在此也不会强辞夺理,再不会“误会”
是大自然的“龙卷风”或城市中的“尘卷风”了吧——这是UFO造成
的旋风!是其上某个未知部分以未知的方式在其下部造成的,不可能
是因为光滑的机体本身的旋转引起的,而很有可能是某种溢出流!是
溢出流带动了空气的旋转。
虽然此例并没有直接表现出UFO上部的气动力——“等离子体涡流”,
但我相信在座略知一些航空气动力的网友,看过了我的设计和解释后,
都会明白,真正的UFO气动力之谜完全破了!这是UFO之十六个主要特
征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但只要以适当的设计方式实现了此
UFO的第一特征,那么其它的十五个特征将正如我所展示给大家的一样,
各个特征是环环相扣,互相支持,妙不可言的。
只要地球人也发明了此新型气动力,那么人类的飞行技术的未来就开
始在眼前清晰起来了。你是外星人吗?
 楼主| 发表于 2004-9-10 18: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8/05/02 02:15pm 第 3 次编辑]

1974年3月23日 法国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23: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4/09/16 00:04am 第 1 次编辑]

对微型UFO的一点分析。(第32篇)
微型旋风VS弱小磁场?——也许是它的特征!
在上一案例中没有说明目视距离,但从其描述“高7米、平均直径
约30厘米的不太正常的旋风,风速很小。.....一个凸透镜形的状
金属物体在旋风顶上,由于无法感觉高度,只看到直径大约4厘米
.....”
也许就在10厘米左右吧,估计大不到哪里去的,尺寸差别可不计。
可以认为此旋风从上到下是扩大化的,不象“吸管式龙卷风”,而
象“城市尘卷风”。另外可以肯定此UFO是个微型的,而非“载人”
的?!也许我们可以看其为“外星飞行机器人”吧,在城镇中对地
球人的生活实时考察研究?!——我们在外星人眼中是什么?是原
始人?!也许吧。反正好不了哪去。
从我的设计可以看到,UFO的气动力是由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喷流形成
的所谓“涡流”,如果此旋转的流体要有溢出流,一方面可由主动
产生,让喷出流速度大于磁场约束力,另一方面则是减小磁场约束
力,当然两样同时进行也可。显然对于上述的微型UFO来说,因为其
机体尺寸太小,按我们地球人的气动力经验,可以马上对其气动升
力系数或效率产生疑问,因为我们已经看破UFO也是用气动产生升力
的了,所以外星人的飞行器同样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微型UFO尺寸太小,当等离子体涡流在其上表面以同等速度旋转时,
其离心力要远远大于大尺寸UFO,显然如果微型UFO上的磁场强度应
该比大尺寸UFO上的还要强得多才对,这就产生了问题了!——超强
磁场不是不可以采用,而是不宜在微型UFO上采用,这主要与其对地
球居民考察的生活环境有关,超强磁场会影响居民生活;另外要防
止电磁效应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所以不应有中心感应线圈,那么在
等离子体环流中感应不出电流来,就形成不了“立体涡流”了,只
好单单使用“平面涡流”啦,这种“等离子体平面涡流”的稳定性
自然不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是不能产生核能辐射!——
所以只好免去了用负离子(电子)流来撞击等离子体流啦,于是等
离子态保持时间就大大缩水,磁场是约束不了还原后的空气分子的。
有如此多条件的束缚,缺少如此多强大硬件的支持,微型UFO看来是
不可能很好约束其上的等离子流的,有太多的溢出流豪不奇怪。另
外上一案例中并没提到有巨大声响,即没有超音速溢出流所应该产
生的音爆。当然如果微型UFO发出巨响在居民区中也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可知其溢出流是亚音速的,同时也正是其上等离子体涡流的真
实速度吧。可想而知其升力太有限。所以我们光是从这个微型UFO形
成的“城市尘卷风”一个现象里,就可以推断得出此种微型UFO的升
力系数或效率是远远低于大尺寸UFO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9-16 00: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6/03/10 02:30am 第 1 次编辑]

哗!找到前面那张台湾UFO图的来历啦!
摘文:
台湾第一张UFO照片
  1967年,当时台北园山天文台的创办人,台长蔡章献先生以天文台
为家,他的最小胞弟蔡章鴻于6月28日到天文台去找他,偶然发现一个
不明飞行物体。他手上正好有一个十六厘米傻瓜像机,就套在天文望远
镜的镜头,把它拍摄下来。因为望远镜的镜头太大,像机的较小,因此
影像被截掉三分之一,只拍到三分之二。相片洗出来后,不知道这是个
什么东西,也没有拿给蔡台长看,就收藏起来。经过二十九年,幽浮事
件增多,蔡台长到电视台接受采访,谈论UFO及飞碟的事,他弟弟想起以
前拍到的一张不明飞行物的照片,就拿给UFO研究会鉴定。经过二十九年
的岁月,台湾的湿气很重,底片以经长黑斑了。洗出的照片,看起来比
较不清楚,用电脑进行清理后,这三分之二的幽浮照片就非常清晰,再
用电脑的镜射方法,将被截掉的部分补上去,完成为一张完整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4-9-16 0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8/05/02 02:21pm 第 1 次编辑]

法国公开的UFO档案资料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4-9-16 0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8/05/02 02:18pm 第 2 次编辑]

再来看这张飞碟涡流图:
 楼主| 发表于 2004-9-23 0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4/10/29 00:29am 第 1 次编辑]

UFO的第七个特征——直升悬停。(第33篇)
实际上,我最先是根据自己的设计得出了大多数超时代特征的,并从
此引起我对UFO现象的真正兴趣,很快发现这种未来飞行器设计近似传
说中的外星飞行器UFO。当我以巧妙的方法发明了新型气动力之后,发
现余下的几个不可思议的UFO特征原来是那么顺理成章,如囊中取物!
UFO的十六个主要特征:强力旋风、强大磁场、电磁干扰、机体旋转、
周身发光、核能辐射、直升悬停、无声飞行、波浪轨迹、外壳电场、
雷达隐身、空中离合、空中变形、空宇两用、极度加速、非超光速。
前六个特征在破解《贵阳都溪林场之谜》中已有许多描写,现在再来看
一下UFO的第七个也是最重要的特征——直升悬停。
可以说:得“直升悬停”者得UFO。无数发明家不约而同深切体会到,
破解了UFO的升力原理,特别是直升悬停现象,就拿到了宝库的钥匙。
以现有地球人的经验来看,新型未来飞行器的“直升悬停”在字面之外
还包括了实现方法的可行可靠性、升力效率的飞跃、过渡到高速平飞的
能力、空中姿态的稳定性可控性、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改善等等问题。事
实证明以现有气动力方式实现直升飞行是不可能再有大的突破了。那么
天边地平线上珠峰的倩影何时闪现?
至今关于UFO的方案和设想不可计数。其中最简单最原始也是最广泛的
有两种,一是用风扇或旋翼提供升力,前飞多是斜飞;另一是喷气发动
机推力升力,前飞以圆盘面为机翼,即“圆翼”。更包括这两种方式的
种种变形,机体也包括有旋或不旋等等。另外的一个主流则是走向另一
个极端,成为玄学或玄论,有反重力N维空间超光速回到未来,更有汉
文化特有的阴阳八卦太极周易等等。当然有中间道路的,用表面吹气附
壁效应环流反旋流抽真空等等,终于向电离等离子体磁场约束的金光大
道迈进。
下面的经典UFO案例提供了新型气动力的线索:
1982年6月18日夜,我国北方上空发生了一次奇异的空中异常现象。正在
夜航训练的航空兵某军7名飞行员和地面干部,战士200多人都目击到此
现象。22:06开始,空中出现光束和球状体后变成巨大的乳白色半圆体,
地点在河北张北县上空。它的出现,影响了正在行训练的飞机,并给飞行
员造成了精神威胁。与不明物在空中遭遇的飞行员介绍如下情况:“当晚,
我参加夜航飞行。21:55分,无线电突然出现干扰,前方出现一如月亮般
亮物。瞬间,它变成一道桔黄色光束,约30秒光束消失,出现一桔黄色球
体,其边缘非常清晰好看。它开始在我正侧面上升并逐渐变大变亮。约1秒
后,突然,这个球体向我旋转而来。随着它的加速度,球体四周出现一圈
圈光环,如波纹一样,一圈圈桔黄和浅绿的光环在扩散,最外圈为乳白色。
突然,球体像手榴弹一样炸开,光环随之消失。这时,中心出现一半圆球
体,并迅速膨胀,急剧上升,铺天盖地的悬在空中,边缘像划规画的一样
齐,底部不太清楚,像贴在地面。此时其右下方又出现一竖长型,似绿色。
这时我虽竭力与塔台联络,但什么也听不清。我试图从那物体上空飞过,
8000公尺仍越不过她的高度,面对此不可逾越的巨大“屏障”,我心里有
些害怕,感到飞机有撞入这个物体的危险。在接近土木儿台的时候隐约收
到地面给我的返场航向。我立即左转180度下降500公尺对正航向,这时,
机内用点设备和仪表已恢复正常。心里踏实多了。在返航中,那个长方形
消失,但物体中又出现了几块黑影,快速从我机翼旁掠过。22:30,我安全
着陆。”
这种光环是一种流体——等离子体在两个平面上旋转而成的“立体涡流。
理论上看在UFO上表面形成等离子体涡流是可行的,从我的设计上分析是
合理的,其理论背景是静止机翼上表面吹气,是无可争议的航空升力原
理之一,作为以完全电气方式生成和保持流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这有
核能研究中的“托卡马克装置”的可靠性支持。而这种核聚变装置中的
等离子体流拿到UFO上表面的磁场中就成了一个个的光环。这种高速旋转
的等离子光环就让UFO上表面得到吸力,这就是UFO直升悬停的主要升力。
从设计中看得出,我是顺便利用了一种螺旋形的新型离子加速器的磁场,
来巧妙构造了一个旋涡形的磁场,由于是离子加速中是用了超导体,可
想而知磁场足够强大,可以让喷出的等离子体流超过音速而仍被约束成
一个环形,这种超音速环形喷流当然可以产生巨大的升力,在磁场约束
下又不会有激波产生,相比现有直升机旋翼的非超音速运转,相比现有
固定翼机翼面上超音速时的激波阻力,UFO的升力效率有了一个飞越。另
一个不为人知的妙处在于,涡流中的等离子体最终有多数经过减速到达
圆心区,这却恰好是吸气口所在,将等离子体重新吸入再循环,大大节
省了能源!
另一个UFO案例提供了其过渡到高速平飞的能力的线索:
据介绍,北京时间元月5日23时32分莱山机场气象台工程师在接受日本地
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GMS——5拍摄气象卫星云图时,发现了这一巨大不
明发光体。GMS——5气象卫星在高空,与地球同步运行。发光体所复盖
的地域是山东半岛及东南海域上空。该发光体呈椭园,形体呈西北东南
走向,经放大处理后,可以看出:发光体处部呈亮白色,并由内向外均
匀地呈现出3——5层浅绿色光环,椭圆突起的两端分别显示出燃烧喷射
状物质散落的形状。
从中可以看出UFO在平飞,因为“椭圆突起的两端分别显示出燃烧喷射状
物质散落的形状”,这表明UFO一头是正在将前方的空气电离,另一头是
向后方喷射等离子体射流推进,此时UFO上表面仍然保留有光环——等离
子体涡流,可见UFO在直升悬停时产生升力的涡流在高速平飞时也有作用,
尽管也许不再是用来产生主要升力的,但仍然有用!可知其过渡过程没有
问题,从我的设计上也可推出此结论,即等离子体被磁力线所固化了,有
了固体的特性,前方来流只能对涡流产生有限的扰动,而不会破坏。
UFO在直升悬停时可以通过机体旋转得到稳定性,另外要消除喷射产生涡
流而得到的反向旋转力矩,也要求机体自转,但全部机体长时间旋转是少
见的也是不合道理的,因为UFO经常得进行空中作业。我的设计完美解决
了这个矛盾。事实上中部机体的双层离子加速器集群虽然是主要用于平飞
时产生强大推进力和飞行姿态调控,但同样可以代替上部机体的离子加速
器来产生上部涡流,其只要转动圆周边缘的众多小喷口即可,当然上部的
加速器仍然要用来产生旋涡形磁场。但上部和下部机体此时可以停转,只
让中部机体在反作用力下单独自由旋转。这样UFO既可得到稳定,又可以让
大部份机体静止。所以在此也可看出此种新型离子加速器在UFO上的多重角
色和多种优点,这是由其独特构造和布局决定的。真是一石多鸟!
另外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等离子体涡流可能是刚刚及格,与现有直升方
式相比各有优缺点。涡流作为气动力流体,不会产生恼人的各个方向的滑
流和下洗流,另外也没有危险的外部旋转部份,更不会对地面产生高温损
坏,最妙的是几乎没有噪声。唯一让人垢病的是涡流要长时间保持等离子
体态,用负离子流冲击等离子流而产生了核能辐射!但暇不掩玉。
总的说UFO的直升悬停功能确是一种飞行原理上的重大突破,对别的特征也
是起先决的引导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 0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UFO的第八个特征——无声飞行。(第34篇)
现有地球人的实践或设想里,对超音速飞行时减少音爆的方法有许多,
包括在机体外形上、推进和结构等方面被动方式,主动措施有加温或
冷却、粒子注入、等离子体、灵巧技术等。其实,只要了解了激波的
基本特性,人工控制或生成激波或减弱激波的原理和方法自然会层出
不穷。
不过就现有飞行器的外形来看,其构形过于复杂,也许在飞行中不同
机体部位及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的方式来减弱激波是理论上最好的选择,
但实践中这会导致复杂度、可控性、可靠性、成本上的恶梦。
高超音速飞行本身对飞行器的外表要求是更为简单,而UFO的外表正是
再简单不过了,并且UFO的主要飞行速度区一个是极低速或悬停,另一
个不用怀疑肯定是高超音速了。所以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眉毛胡子头发一
把烧,干脆把整个超音速时的飞行流场全部电离化,并用磁场控制生成
所需的激波形式,而且随心所欲改变激波面的形状和传导方向。
既然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对应的方法也一定会殊途同归,我不相信外星
人一定比地球人聪明。
对于超音速或高超音速飞行器来说,机体外形越尖长越好,但多数现有
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方案是个扁的尖锥形,UFO的外形多数是圆碟形,如果
不控制飞行流场,当然不适于超音飞行,不过不用担心。
一个经典UFO案例:
8月26日14点18分,执行昆明──福州8410航班的厦航机组, 在昆明上空奇
遇不明飞行物。当时,该航班从昆明机场起飞后,在航向45度,速度每小时
230公里,高度1万英尺, 距机场10公里处,发现一头部有电焊条似强光,类
橄榄球状黑体,以大约每小时3000公里的速度向飞机飞来. 该飞行物长约
20到50米,既无机翼,又不喷火,机组人员立即向昆明机场了解情况,断定是
不明飞行物。
就是这个——“头部有电焊条似强光”!
我是用了一种未来的但也早就是众所周知的方法,也许加了点创新或进
一步深化吧。比如,我是用正离子喷流在前方主动产生锥形激波,但同
时将激波前的空气先一步电离,当然经过激波的进一步加热后,空气的
电离度更高。对于电离方式,我想干脆用其终极方式为好,即X射线激
光、伽玛射线和高速电子流。这对UFO用核能源和离子加速器的设备来
说,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吧。
也许不只是一个前部锥形激波,甚至可以是多个连续的锥形激波!!!
这可以理解,因为我再用了在激波管中的高速旋转的强磁头,把这些前
部激波全部“软化”,即在到达UFO的碟体表面之前形成了一个由软激波
组成的扁的锥形体。这个由等离子体软激波组成的扁锥体与UFO的碟形实
体一起构成了一个扁锥形飞行器,当然适于超音速飞行啦。
但当这种锥形的软激波到达UFO上表面时,因为UFO上部凸起较多,所以仍
可以形成新的硬激波面。不过没问题,UFO的上表面的旋涡形磁场正在高
速转动,就如同一个转动的锥形磁场一样,可以对前方接近的软激波和正
离子产生吸引力。可以先一步在上表面主动形成一个压缩层,这种方法和
现在的主动产生压力波的方式有异曲同功之处。这个贴着上表面的压缩层
最可能也是一个“软激波面”,也许比前方的“锥形软激波体”要更硬一
些,也许其由下至上也会越来越“硬”。不过没关系,还有一个外层饼状
磁场。此外层饼状磁场用了所谓的“磁镜效应”,即当电离子从磁场相对
弱处向磁场强的方向运动时,电离子的纵向速度会逐渐减小,而其横向速
度会逐渐加大,甚至会180度大转弯回过头来。不管是在上表面或下表面,
UFO都是圆锥体,其边缘处的磁力线相对稀疏,而锥顶部磁力线要密得多,
所以当等离子体激波面沿着磁力线方向由UFO碟体前部边缘向上或下表面的
锥顶运动时,由于“磁镜效应”,激波面在顶部将会弯曲,当然不会停止
或往回跑啦,而是被后来者推着继续沿着锥体表面向后方的碟体边缘运动,
最后在UFO的尾部让上下激波面相互融合!
上表面的激波面也许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硬激波”,因为其下方有一层
高速旋转的“涡流”,“涡流”在高超音速时也不会被破坏,这里有磁场
对等离子流体的固化作用外,还有激波面的保护作用,不过,其反过来对
激波面也有分解同化的作用。但下表面的激波面却是由前方的软激波锥被
下部旋转的锥形磁场远距离吸引压缩后,再有下表面正电场的近距离排斥
的再压缩,从而形成了真正的“硬激波”,这主要是为了得到所谓的“激
波升力”,成为“乘波飞行器”吧。
上部激波面在前方也许较厚,是由于碟体上部凸出较多,但这也是个气体
压缩区,正好让上部锥顶处的吸气口“不劳而获”。因此最终在尾部上下
激波面在速度和数量上都可以达到完全融合,不会形成新激波!
上下部的激波或音爆都解决了但还有一个喷气推进的激波的问题。
现有推进发动机在原理上是不可能消除音爆的,但等离子体喷流却可以,
当然这应该是相似于离子射束武器的问题了。离子束武器一直存在束流易
扩散的难题,目前似乎仍未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我研究之后,觉得等离
子体有一个特性,可以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即如果等离子体射束中形成电
流时,其内部的磁场可以将射束强力箍缩。所以我的设想是,让尾部机体
有很强的正电场,并在后方喷流的由近到远处用高速电子流在射束的外表
区域形成空间负电荷区,那么在喷流中进一步用感应线圈感应出电势来,
这个感生电势在正负电场中终于形成了电流。另外高速电子流追赶上远方
的喷流,可以保持电离态,也保持了射束的箍缩态。这样在喷流减速到亚
音速过程中是不会有激波或音爆的。
真是看上去容易分析起来难而做出来会更可怕哟。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0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4/10/26 01:23am 第 3 次编辑]

UFO的第九个特征——波浪轨迹。(第35篇)
其实我一直在怀疑,这种飞行特征对于UFO来说是否经常表现出来,但作为
现代最经典的UFO案例之中所提到的主要飞行现象之一,让我不得不坐下认
真分析一番:
(一则报道如下)
1947年6月24日,是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然而,由于发生了一桩极不寻常的事
情,使得50年以后的今天,仍然有无数人记得历史上的这一天。肯尼斯.阿诺
德是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城一家灭火器材公司的老板, 那天正驾驶着他的私
人飞机穿越华盛顿州的喀斯喀特山脉。当飞机临近海拔为4391米的雷尼尔峰
时,空中的奇异闪光现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当他把视线投向远方去追寻光
源时,他根本没有想到因此会成为一个在当时几乎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他
看到,有9个圆形物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跳跃方式在空中高速前进。阿诺德
告诉记者:“我发现类似鸢形的闪光物,又像碟盘一类的器具。 我用望远镜
看到它以每小时1200英里的速度疾飞而过,转眼消逝在白云悠悠的晴空中
......”     记者在报道中引用了这个比喻,“飞碟”就此诞生了,并且延
用至今。
(或者另一则描述)
1947年6月24日,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城的一个灭火器材公司老板阿诺德,
驾驶他的私人飞机参与探索一架失踪的运输机时在西北部华盛顿州的喀斯特
山上空,看见有9个碟状物体飞越高度为4391米的雷尼尔山峰。这9个碟状飞
行物构成一个交叉队形,—蹦一蹦、飘忽不定的姿态,就像抛出的碟子在水
面上打飘一样高速飞行。第二天,新闻界向全国发的电讯稿中替这批物体命
名为飞碟(UFO,不明飞行物)。

待续......

继续———

就地球人对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设想当中,以波浪式轨迹的飞行方式早
已不是啥新鲜事了。从70年前德国的桑格尔博士的“银鸟”到近年的
美国能源部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海波索尔”(HyperSoar)
和诺.格鲁曼公司的下一代轰炸机B-3中的高超音速方案等,都以此方
式飞行,在同样的燃料消耗量上,可大幅增加航程。
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轨迹在高空周期性地进进出出大气层,是类似正
(余)弦波的形状,有“波峰”和“波谷”,当机体在大气稀薄的高
空中,从“波峰”以惯性下降过程中,逐渐积累速度,而空气密度越
来越大,导致机体(或机翼)的气动升力也逐渐增大,当升力足够大
时,飞机就开始进入爬升,爬升到一定高度时,速度各空气密度却又
减小,升力也相应减小,飞机将再次下降......如此反复。
从形象上和本质上看,这和平常人们玩耍用石片在水面上“打水漂”
极为相似——石片以一定的速度被人手投出,落到水面上时,如果石
片水平速度足够大以及与水面有一适合大小的接触面,石片在水面的
弹力(升力)作用下,将向前上方跳起,以“弹道”的轨迹在水面和
空中反复经过多个周期的起落。
石片在空中所受阻力当然比水中小得太多,同样高超音速飞行器在大
气层外(上半波)所受阻力也比大气层内(下半波)小。从“弹道学”
角度看,是以多个“弹道”代替了单个“弹道”,当然航程大为增加,
或者说是在不同的物体分界面上利用气动升力(或水力?)和惯性,
最好地抵抗了阻力和地球引力,所以得到最好的能量消耗率和最大的
航程。这也是以目前地球人的技术力量无法有效解决高超音速飞行中
的气动加热问题时的最好折衷方案——飞行器在上半波大气层外可以
及时散热???当然地球人仍然没有真正的高超音速飞机,所以这种
技术的先行验证者只好由导弹充当,如俄罗斯的新型防空导弹S-400
以所谓“气动弹道式弹道”增加射程和范围。
也许在大气层底层巡航的飞行物是无法利用这种好处的,因为在大气
层的中低空的飞行不太可能有近二十公里高度的波形变化(以上高超
音速飞行器的波形轨迹高度变化为例),那么就无法利用空气密度大
幅变化所带来的“打水漂”的好处,当然这也是危险的行为,无论是
从空域管制、风云雨露、飞机机械特性等等上都不允许。但大自然中
却有一个例外——一些小型鸟类的长距离飞行就是这种方式,以我个
人的野外对鸟类的观察经验,这些小型鸟类似乎不能像大型鸟类一样
可以很好地滑翔,但它们在波浪飞行的轨迹中,在接近“波谷”时,
将翅膀伸出强有力地(或拼命地)扇动很短时间,然后立即收拢双翅,
有力地向上跃起,经过“波峰”后自然以“弹道”轨迹下落,在大多
数时间里其翅膀是收拢的,鸟体是个几乎完美的双尖锥形,阻力很小,
这可能是其尺寸(或雷诺数)太小而气体的黏性相对太大所采取的最
好飞行方式,当然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这些鸟类的“肌肉类型”是
“暴发型”而非“耐力型”的,却可用此方式长距离“鸟拉松”飞行
啦。哈哈。
UFO中的“飞碟”在高超音速时,其气动升力主要来自机体下表面,特
别是下表面的“硬激波”大幅提高了其升力效率或升阻比,其在大气
层的边界处以“打水漂”方式飞行无疑是完全合乎地球人的逻辑的,
事实上,在真正的水面上“打水漂”实验中,确实是旋转碟形体的飞
行稳定性最好、飞行距离最远,所以似乎可以马上得出结论,即飞碟
最适合高超音速的“打水漂”或波浪轨迹飞行。不过漏洞在于,前面
案例中目击者的飞行高度显然不高,地球人的目视距离也很有限,所
以UFO不大可能是在数十公里的高空飞行,那么这里的问题是,UFO在
中低空以“打水漂”方式飞行有什么好处???
以数倍超音速(可能实际是这样)飞行,其“波形幅度”(或弹道幅
度)要很大才可能被地球人肉眼观察分辨得出来,在中低空波浪式飞
行在前面的分析中又看不出明显的好处,所以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新闻
(旧闻)报道有误差,也许是原话是说像碟子在水面上滑行,但记者
以“春秋笔法”加上了波浪式的“打水漂”。
当然也许我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其在中低空同在高空一样以波浪式
飞行,也许说明了一些“问题之外的问题”!
不用怀疑,这种方式在中低空飞行,以地球人的推理看来,有其军事价
值,即类似于“蛇形机动”飞行,不过这里想当然外星人不会有什么
“军事目的”啦。那么只能从其机体结构了解其功能了,同时要进一
步看清“打水漂”飞行对飞行器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是什么。“打水漂”
飞行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波谷”的一小段里最好有发动机的短时
工作,对于气动弹道式导弹来说是“二次点火”!——恰好这正是
“飞碟”的推动力的主要特点,“飞碟”飞行时发动机的平常状态可
以是额定或平稳地工作(输出功率或实现推力),但其上却有一个处
于激发状态的“超极能量仓库”,这个“仓库”可以随时将等离子体
流以极高速倾泄而出,以强大的间隙式或脉动式状态工作,所以“波
浪轨迹”的特征在低空中表现也许并无不可。从而让“飞碟”得到另
一个主要飞行特征——“极度加速”,这种加速(或减速)是瞬间的,
但却可以提供给UFO最好的机动性,特别是所谓的“直角转弯”。这
咱们以后再聊啦。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18: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众科学家认为看见UFO及外星人事件均是骗局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15:13 北京科技报

  “UFO是伪科学,是不可信的!”
  国内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近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方舟子指出,所谓的“外星人绑架案”无非是两种情形:梦幻和撒谎。对于第一种情形,方舟子做了进一步解释,“国外研究者做过研究,刺激大脑某个功能区,即可产生见到‘外星人’的幻觉”。
  UFO到底是真是假?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何祚庥(院士):从外星球飞到地球没有科学依据
  UFO的定义是不明飞行物,但UFO并不等于是飞碟。不明飞行物肯定是存在的,飞碟肯定是没有的。从理论上说,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飞机是一种飞行器,它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2倍。而这个速度距离光速差得远呢。光年是光在太空行走1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大约等于9万亿千米。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也有几千光年,按照这个距离来计算,飞碟飞到地球,就需要几千年。那么它需要多少能源、多少能量、多长时间才能够从外星球飞到地球?这从科学的角度都无法解释。
  如果说有飞碟和外星人真的光临过地球,那为什么在地球上至今找不到非常确定的外星人和飞碟的痕迹,也找不到任何曾经真正亲眼所见的证人。至于那些有关于UFO的故事,只是人们的想象而已。

王绶(王官),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他开拓了我国的射电天文学领域。
  王绶(王官)(院士):国际合作望远镜 30年都没发现飞碟电磁波
  作为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在全世界不同地方,共有三十多台超大型的望远镜在监测着宇宙,接收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电磁波。这些望远镜非常先进,不仅可以接收宇宙中的电磁波,还可以翻译成人类所能理解的信号。
  生命的电磁波是非常微弱的,但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么作为一种有高等智慧的生命,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来一些具备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比如说,飞碟。可是,这三十多台望远镜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试图确定宇宙中相关的电磁波,但至今都没有任何发现。
  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而在几百万年前人类才开始出现。地球和外星球的距离那么遥远,很难想象,外星人坐着飞碟,用几千年,甚至上亿年飞到地球,这时恰巧人类出现了,并且正好是处于现代文明。

焦维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
  焦维新(副教授):看见UFO没有科学根据
  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与人类同样古老的问题。早在17世纪初,伽利略用新发明的望远镜仰视夜空,辨认出了月球上的山脉。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探索地外生命,一直是太空探索的重要内容。
  人类目前探索地外生命的活动和方式主要有:
  (1)拍摄高分辨率的类地行星图片,分析可能存在生命的区域;
  (2)在月球和火星上软着陆,用机器人详细研究地表成分;
  (3)航天员在月球上收集样品;
  (4)用航天器探测类木行星大气层;
  (5)用探测器直接探测木星大气层;
  (6)用航天器研究类木行星典型卫星的表面和大气层;
  (7)在地面用大型射电望远镜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信号,试图分辨地外智慧生命发出的信息;
  (8)将分辨“外星人”信息的活动扩大到激光波段;
  (9)用地面设备和航天器探测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
  (10)用大型望远镜和雷达监测近地空间的各类飞行体,包括近地小天体、人造航天器及其碎片。
  为了探索地外生命,人类可以说动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设备和最新技术。但是,通过长时期的探测和研究,目前在地球以外没有发现任何生命,更谈不上所谓的“外星人”。没有发现不等于不存在,我个人认为,只要有条件,各种探索活动应继续下去。
  既然连基本的生命形式都没有发现,所谓看见“外星人”发射的“不明飞行物”(UFO)之说显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希望,关心地外生命探索的广大青少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上,打好基础,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在条件具备时,以科学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观测技术,投入到探索太空的行列中来,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司马南,高级经济师,是十余所大学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
  司马南(客座研究员):UFO证据没有证据资格
  UFO是舶来品,在国外有关UFO的信息进入中国之前,中国没有人讲更无人热衷于什么U-FO。今天有人将历史上一些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与UFO的现象牵强地联系在一起,只能证明这些人的热情与执着,而与客观证据无关。
  我欣赏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先生有一本专讲这个问题的书《来自天空的神话》,点出了那些对UFO狂热痴迷的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他指称这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那个不明飞行物不在天上,而在人们的心里。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我所认识的那些UFO的痴迷者,他们在精神上的偏门追求与快感获取确实异于常人。
  今天,“经营UFO”的人为保持公众对此关注和自圆其说,辩称不明飞行物未必要与外星文明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外星文明(智慧生命),只讲什么不明飞行物,那么如果有人从其身后扔过去一板砖,或者你没看见从树上掉下一块鸟屎砸了头,算不算UFO呢?
  我从不怀疑UFO爱好者的真诚和感情,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UFO的客观存在这是事实。根本原因是那些UFO痴迷者所提供的所谓证据,都不具备证据资格,从根儿上就缺少科学证据所必须具备的可检验性、可重复性。所以,言语生动的主观臆想,含糊其词的个人经验,花里胡哨的大量材料,都无法得到科学家共同体的认同。
  我们都在讲事实,但是,“事实”包括很多种:有科学的事实、有个人主观经验的事实、有源自于观念的事实,还有表演的事实等等。只有科学的事实才是靠得住的。我有一个诚实的忠告:对什么不明飞行物,当个乐儿,玩玩儿,也不是不行,但千万不可当真。
  现在,有一帮子靠吃它,玩它,拿它说事儿、蒙事儿的所谓专家,甚至“专家团伙”,专在媒体上搅和,弄得见乱迷人眼,很值得警惕。
发表于 2004-11-2 2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珠海航展上有个广州农民展示了自己的飞行汽车,其设计思想就是在汽车的货舱位置加了个带百叶窗入口的容器,很象你的设计思想啊,你跟那个人认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4-11-7 0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4/11/15 05:59pm 第 1 次编辑]

我对这事了解很有限,不过此人虽然很有名气,但多年来似乎只对低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有兴趣,他的汽车飞机我想最多只会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即用风扇提供升力吧,巨大的风扇几乎占满了内空,这种设计太低级了。更不要说他对汽车和飞机两者相结合的气动外形没有任何考虑,看来只是“作秀”罢了。
我还没有运气能够认识他这名人,有空我可以启发他一下,让他也对我的理论有兴趣。

哗——
    这两天找了一下新闻介绍,发现这位名人用的是“涡旋升力原理”,看来我低估了许多人,大家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飞跃!
 楼主| 发表于 2004-11-7 02: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8/05/02 02:24pm 第 2 次编辑]

1965年10月21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乔治附近,保安阿萨。斯特劳奇与4个朋友在打猎拍摄的,从其光滑表面发出的橙红光的样子看很美丽。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0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州全力在 2006/03/10 02:35am 第 3 次编辑]

终于找到这篇UFO研究者集大成的数十年研究成果,几乎所有的现象都与我的飞碟设计不谋而合!
——我感叹不已,原来UFO研究人中真有实事求是的学者,让人敬服,更让人对那些伪权威无比唾弃!
请看——

《UFO:翱翔的雄姿与动力系统探秘》

    UFO具有超凡古怪的飞行性能,飞碟专家曾就这方面的问题广泛研究多年,并特别注意对那些准确的观测资料的研究。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中午,一个叫仲道的飞碟专家发现,一个银灰色飞盘在约3000米高空正沿一条正弦曲线轨迹飞行,尽管它的速度约是喷气式飞机的4倍,但丝毫听不到声音。它完成几个方向陡变的空中“特技”后,悬停在半空中,一动不动地呆了约10分钟。后来,它来了个慢转弯动作,然后朝仲道站地方向俯冲下来,飞行高度降至30米,最后降道离地1米高——它下降时地姿态就像一片落叶一样轻飘飘地落了下来。后来,它同仲道“亲近”了一下后便猛然升到树顶,然后又以梦幻般地速度疾驰而别,转眼即逝。飞碟专家仲道说:“在我一生中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怪物。”
凌空悬停 稳如泰山
    常见的一种UFO的飞行姿态是,纹丝不动地悬停在空中或离地不高地半空中,而且丝毫见不到能确保这一凌空悬停地任何机械作用地表现形式。很显然,无论如,UFO也不会利用普通飞机所借助的那种空气动力学上的升浮力来飞行。看来,UFO并非凭借像直升飞机那样的螺旋桨来悬停。UFO飞行时既无气流又无烟团,从而排除了它使用普通喷气发动机喷气推动力的可能。几乎每一个UFO研究者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UFO拥有能够抵消引力的某种机械装置。事实果真如此。
升降变换 神奇莫测
    站在UFO成员的角度来研究UFO的升降问题再恰当不过的了。
    UFO开始下降时,悬在半空中的UFO的升浮力将垂直向上起作用,从而靠向下起作用的重力达到平衡的目的。假如不改变飞行起本身的升浮力,UFO成员就会一下子倒向不同方向。只有UFO改变了自身的升浮力,才会产生一种力确保UFO平稳地向不同倾斜方向运动。UFO乘员随时可将操纵手柄置于中间位置,然后继续向相反的方向激动飞行。在UFO继续朝不同方向作下降机动性飞行的同时,靠其精确的驾驶系统可使UFO下降到任意的高度,又可以通过把操纵手柄固定在中间位置使UFO悬停在这一高度,因而可避免出现失误的危险。看来,对UFO来说,无论它按照“落叶”式还是“摆锤”式下降飞行,其总的飞行姿态更加说明,UFO乘员就是选择了这种能控制下降飞行的最佳方法。
    现在,我们仍然站在UFO乘员的角度来讨论和推断:UFO怎样以完全幻想般的性能更好地使自身飞行达到飞行高度。很显然,UFO在达到飞行高度时不存在飞行失误的危险,因为UFO乘员会考虑到树木、电线和楼房等可能出现的障碍物。UFO乘员由于竭力抵消引力进而减轻了飞行器的重量,从而确保飞行器具有升浮力,UFO才能开始平稳上升,达到安全高度,最终安全而准确地飞抵指定地点。在UFO飞离着陆地点的几乎所有目击者事件中都能发现,UFO总是作两阶段机动飞行:先谨慎地缓慢升到15米-30米高度,然后再以惊人地巨大速度远离。
    理论上的计算表明,UFO以极高速度远离飞行时所耗用的能量,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能同时伴有温度高达85000摄氏度的热效应,还应伴有放射性增强和放射性沉降物沉降的现象。因此,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UFO不可能是地外生物驾驶的航天器,因为UFO不符合物理学定律,假如UFO乘员果真是来自外星的生物,代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就应该有符合相对论的定律,因为相对论对任何一个物理学部门都是绝对必不可少的。相对论的正确性在回旋加速器、线性加速器、核反应堆和原子电站的工作中,每天都得到验证。今天,相对论被用作天文学和宇宙学上阐述引力场的基石,还用于解释所有现代观测。如果UFO能使引力对其质量“归0”,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UFO对惯性也必然“归0”。包覆在UFO周围的引力防护屏应像其周围的惯性防护屏一样发挥作用,那么,失去质量的UFO怎样控制自己呢?很显然,即便最小的力也能产生极大的加速度,实践证明这一点——UFO只用几秒钟时间便消失在目击者的视野中。此外,UFO还能以肉眼无法跟踪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所以能在人的视觉中产生一种瞬间即逝的错觉,即闭灯时灯光刹那间消逝的一瞬。目前已知,人的肉眼不可能跟踪上加速度超过20g的物体的运动。
    要对我们所研究的与UFO有关问题的所有观点是否正确进行全面评估,就需要有远远超出现代水平的知识。但不管怎样,我们没有任何根据对UFO瞬间即逝的现象采取某种神秘学方法予以解释。也不必担心UFO中的乘员会甩出来,因为他们受到“惯性防护屏”的保护。
    还可得出一个结论,UFO的某种性能和特点同广义相对论的吻合之处时有限的,但在某些方面同其完全一致,该理论认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确切地说是同一种东西。

起伏飞行 应变无阻
UFO水平飞行时,甚至以某种奇特的方式沿着一种“不合理的”正弦曲线轨迹运动。
    如果UFO飞经引力强度大的地区上空时,重力就会增大,这时,UFO就会出现某种下滑飞行,从而降低飞行高度的现象。与之相反,当UFO飞经引力强度小的地区上空时,其飞行高度就会增大。如果我们沿着大陆表面运动,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几乎常见的引力强度变化趋向:海洋上空的引力强度小于大陆上空的,此外,地球自转也能引起这一引力强度的某些变化,该变化也取决于引力强度测量地点所处的地理纬度。
对某些罕见情况下UFO起伏不定的飞行可作具体分析加以解释,如,当出现UFO时就认为它在侦察地形,所以在山峦起伏地区上空保持固定高度飞行。在诸如此类情况下,对UFO的驾驶可能是利用类似雷达的地面信号反射系统自动进行的。这种通过信号反射系统实现对UFO的自动驾驶,对繁忙中的UFO驾驶员来说特别便利。
驰骋天宇 飘飘欲然
    1955年的一个夏日,美国一架歼击机在新墨西哥州乌基克市附近约900米高的上空飞行,飞行员突然发现一个神奇的飞碟——它在飞行员的头顶高速飞行,呈亮灰色,几乎是一个球形,上面至少有4个窗孔向外射出耀眼的蓝绿光束,这光束似乎跟随着飞碟同飞机的远离而变换着颜色。根据该飞碟飞经乌基克和波士顿两地的时间判断,其运动速度为7250千米-7700千米/小时,虽然它以如此大的速度在大气层中飞行,却丝毫没有产生冲击波。
    1995年8月,华盛顿上空曾出现UFO列队飞行的奇观。当时,美国空军和民航塔台的雷达都跟踪到这对飞碟,它们当时的飞行速度是12000千米/小时,其中有几个飞碟仅用肉眼就能看到。4个月后,美国一架B-29飞机在墨西哥湾上空飞行时,借助机载雷达发现几个飞碟,其飞行高度达5500米,速度为8450千米-14500千米/小时。须知,人类制造用于宇宙考察的大型运载火箭,只有在大气层外的近地宇宙空间飞行时其速度才达到29000千米/小时。
    1969年11月,美国载人登月飞船在从地球出发飞抵月球期间,一直受到一个神奇的不明飞行物的神秘跟踪。这些神秘的飞碟以超音速飞行在我们面前显示其技术上的成就和极大地提高了飞行时地能量利用率。
    很显然,它飞行时能有效地抵消冲击波,它是如何抵消冲击波的技术细节我们还尚不清楚,不过,其中有些奥秘已被揭开:似乎飞碟逼近飞行的信息立刻被传导给前方的空气,从而使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提前接到这一信息,进而为飞碟即将路经的空域“开道让路”。待飞碟顺利通过后,其后面“开道让路”的空气立刻又闭合回复原状。UFO就是以这种方式畅通无阻地穿越大气层的,这样其能量消耗极小,因此,飞碟行进的前方永远也不会形成冲击波。显然,所有这一切确保了飞碟表面出现等离子光晕或某种光能效应。
自旋变换 奥秘无穷
    据观测,飞碟有时整体,有时某部分作自转运动,这自然要提出一些问题:飞碟为何以这种方式运动?飞碟的旋转部分发出某种声音吗?有哪些固定类型的飞碟作自转运动?
    有时,着陆飞碟的上部分开始旋转直至它离地升空,同时其旋转速度逐渐加大,最终转速达到极高值。大量观测表明,飞碟整体旋转的这一特点同一定的飞碟类型没有关系。还发现,会旋转的飞碟既有球形的,也有卵形的,还有圆盘形等形状的。
    不难设想,无论飞碟的整体旋转还是其下部机构旋转,其用途都是为了保证其在空中的高度稳定性。大量的实验性研究证明,这一推断是正确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要使坐在飞碟内的乘员平安无事地飞行,飞碟地旋转部分只能是它的外表部分,因此,只能作出这样的推断,在飞碟的外部机构与内部机构之间装有某种交连装置,当然飞碟壁壳上的舷窗可能不随其旋转部分同时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每当飞碟乘员需要向外了望时,它必然时飞碟的旋转机构停止转动以便观察。
    一天夜里,一个农场主驱车行驶在野外,他抬头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快速坠落的“陨星”,突然,它一下子又悬停在附近的山腰,原来,这是个旋转的飞碟。这时,农场主发现,飞碟上只有唯一的一个舷窗。他好奇地用汽车灯光向飞碟乘员发出几次光信号,这时发现,这个正在旋转的飞碟却顿时停止了旋转,它上面唯一的那个舷窗一下子对准了农场主的方向一动不动。当飞碟飞离前,它又回复了旋转,然后做了几个机动飞行动作后转眼离去。
    无论哪种类型的飞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着陆后静止不动,也不旋转。通常,观察到飞碟旋转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可见,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自旋并非是飞碟飞行时的一个必然的固定属性,它是否需要旋转取决于驾驶员的愿望。
动能之谜 溯本探源
    最初,我们对飞碟的运动机理还尚不清楚。同飞碟相遇的目击者都会感受到,当飞碟着陆或升空时,都伴有狂风大作,其风力狂暴程度至少时其中一名目击者跌倒在地。当飞碟在沙漠地带着陆时,会激起狂烈的沙暴。在另一起事件中,当飞碟飞越大雪覆盖的雪原时,几乎把地上的雪吸至飞碟腹下。还有一次,在飞碟的下方出现强烈的雪旋风暴。此外,还发现,在飞碟着陆的两个地方,地上的土被翻了出来。还有另一处飞碟着陆的地方,不能使任何落叶靠近此地。当飞碟悬停在大海上方时,海面会掀起约15米高的巨浪,海浪直朝飞碟方向吸去。有时,当飞碟离去时,还会将附近的小汽车掀翻。这一系列现象基本上可解释为“飞碟风暴”导致的结果,但也可能与其相反,是飞碟对小汽车产生某种直接的物理作用所致。在另一次观测中还发现,在一条公路上,一辆卡车被一个飞碟“举”到半空中,然后大卡车被翻倒在路旁的水沟中。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名年轻汽车司机,在接近飞碟时却一下子失去知觉,后来才发现他驾驶的小汽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倾斜在公路旁。
    飞碟不仅能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举”到空中,似乎还能将其吸附到飞碟近旁并能以其产生的破坏性扭矩和旋转力使其他物体伴随其旋转和作螺旋式运动。人体能感受到飞碟产生的这种力的作用。据德黑兰一位目击者供述,他曾与一个飞碟相遇,这飞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他吸悬至半空中。在另一起事件中,目击者发现,一个飞碟乘员从飞碟的舷窗里向他挥手示意:让他远离飞碟不要靠近,可他的一只肩膀却以外地碰到飞碟的前边缘。据他回忆,他的双手被一种巨大的拉力朝上拽向飞碟悬停的方向,后来又被一下子抛了下来。事后,他的手虽能动弹,却深感被飞碟致伤。
    飞碟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圆形飞碟的下方会形成奇特的圆柱状怪异带,产生过去尚未发现一直延伸至地的作用力。观测性研究表明,飞碟产生的这些力对石头和干燥的木材不产生影响,而对相应的化学成分却能产生一定影响。雪和具有一定温度的树叶对飞碟的这些力的作用十分敏感。
    为什么产生的这种力的作用方向总是向上?迄今仍是一个谜,不过,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飞碟能够以某种方式抵消引力。诸如此类得研究资料应能鼓励那些理论家们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方程式,看能否借助电磁场辐射抵消引力。
    飞碟在地球还留下某种超地面暴露部分却未受损伤。美国空军实验室曾对放置在铁盘上的山茱进行加热到145度的实验,便产生这种效应。专门研究这一现象的专家得出结论,产生该效应的唯一机理是飞碟以其自身交变磁场使飞碟表面产生热感应效应。在飞碟周围永远存在这种热效应现象。在法国,一名大客车司机和20名乘客同时感受到这种热感效应:当6个飞碟中的一个飞近这辆大客车时,坐在车里的1名司机和20名乘客的衣服全部起火燃烧。还有一个比利时园丁,当他靠近一个正在着陆的飞碟时,他的衣服的某一部分起火。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飞碟半空悬停在一辆大客车上方,它产生的热浪冲进大客车,从而引起车内起火,大客车毁于一旦。在另一起事件中,当一个悬停的飞碟离去后,发现水沟中的水蒸发殆尽,附近的花草树木甚至连土壤也全部枯干。这种使水分蒸发和植物干枯的热效应对飞碟产生的微波效应来说是很典型的,因为水分子完全有效地“吞噬”了微波能。草根被烧焦而地面叶茎部分却完好无损地现象可完全用飞碟产生地微波辐射效应所致加以解释。还发现,当飞碟在柏油路着陆飞离后,路面沥青层起火燃烧,持续燃烧时间长达15分钟。据推断,这种形式地热效应是飞碟产生地甚高频电磁辐射所致。
    利比亚一个农场主曾目击一个在公路上着陆的卵形飞碟,它的上部带有一个透明的圆顶形舱室,里面坐着6个身穿淡黄色连体服的类人生物。这个卵形飞碟着陆后,农场主凑上去摸了它一下,立刻有一种电击感,这时,飞碟上的一名乘员向农场主发出离开这里的手势,然后,他发现,飞碟上那些飞碟人摆弄某种仪器长达20分钟。恰恰还有另一个类似的例子,一个13岁男孩发现两个小飞碟着陆了,于是他跑到飞碟跟前触摸了一下飞碟上的天线,立刻有一种触电感。加拿大一名地质学家发现一个飞碟,并对其观察长达30分钟,在此之前他发现,这个飞碟的舱门敞开着,当飞碟着陆后,他靠近它,突然听到飞碟里有说话声,最初,他试图用英语同飞碟乘员对话,然后又用其他语种同他们谈话。后来,当地质学家用戴着胶皮手套的手去触摸那个飞碟时,胶皮手套被烧焦,飞碟离开后,他的手出现烧伤,但令人费解的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飞碟表面是热的,而且,任何一个接触过飞碟的人都没有毙命的先例,这说明,飞碟的电势并不太高,但目前还无法确知飞碟所带的电是直流电、交流电还是静电。

特异效应 光怪陆离
    我们不难想象,频率为300兆赫-3000兆赫乃至更高频率的电磁辐射能便是引发下列现象的原因:
  1、UFO周围的彩色光晕只要靠大气层中惰性气体的发光而形成。
  2、UFO表面能出现闪烁的亮白光等离子体,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同球状闪电现象出现相同。
  3、出现以不同气味为表现形式的化学变化。
  4、UFO产生的微波效应靠提高灯泡钨丝电阻使汽车灯光变暗乃至熄灭。
  5、UFO对点火系统中部分电器的接触增加阻抗和减弱供电器初级线圈中的电流使内燃机熄火。
  6、罗盘指针强烈摆动,磁性里程计骤变,甚至金属路标震动。
  7、靠酸性电解液直接“吞噬”能量使汽车蓄电瓶变热。
  8、靠骤然激发电路线圈中的电压对无线电和电视广播的接收产生感应和干扰。
  9、靠使变电所绝缘继电器强行吸合使供电网断电。
  10、靠水分子谐振吞灭微波能使青草、细小树枝、小树丛枯萎并使土壤干燥。
  11、使UFO着陆现场的草根、昆虫合树木烧焦或燃烧。
  12、使一定深度的沥青公路变热并使其挥发性气体起火燃烧。
  13、使人体内发热。
  14、人有电击感。
  15、UFO的近遇目击者出现暂时瘫痪。
  16、对人的听觉神经产生直接刺激,使人感到有嗡嗡声或浑身酸痛。

  对UFO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一次著名观测使1957年在美国空军的一架B-47战斗机上进行的,当时,这架飞机在墨西哥湾上空进行训练飞行。转眼,空中出现一个“谷仓”大的飞碟,它发出一种均匀的红色光晕,并以远远快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飞行着。这个空中怪物曾多次变换着飞行速度紧紧咬住B-47。它在飞行时似乎从空中的某一点猛然“跳跃”到另一点。对UFO的目测坐标定位时借助雷达在空中合地面同时进行的。这个飞碟放射出频率为2500兆赫极强的电磁辐射能。
   装备有无线电电子对抗仪的B-47战斗机从墨西哥湾上空飞行归来时,突然又在密西西比州的墨里迪恩市区上空遇见另一个UFO,它似乎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跟B-47捉迷藏——玩起猫鼠游戏。它绕着飞机转起圈来。这个空中“不速之客”跟B-47连续周旋了1.5个小时,在此期间内,B-47横越了整个密西西比州。飞机绕过福特-沃尔特军事基地,向北朝俄克拉何马州方向返航。B-47在俄克拉何马城地区摆脱了UFO后,便返回了它在美国福尔普斯的空军基地。至少有5种监测仪器和手段证实了B-47战斗机同UFO相遇的事实:飞行员在战斗机上用肉眼目测、机载雷达、两部装备有无线电电子对抗仪的机载接收机和军用地面监测雷达。
    载美国密西西比州墨里迪恩市区拦截到UFO发出的信号具有以下特点:信号发射频率为2995兆赫-3000兆赫,脉冲宽度为2.0微秒,脉冲复现频率600赫,自转速度4周/分钟,极性为垂直式。而无线电探向器未捕捉到这些信号,它只显示出该信号源的高速运动。尽管这个UFO能用复现脉冲低声频极窄脉冲信号,但从飞机上便能测知该信号源所在的位置。
    UFO的微波能辐射流是其动力系统重要的完整同一的要素。这种动力系统用我们目前尚不清楚的某种方法来减小引力和惯性力,甚至使这些人类无法征服的不利因素归零。该动力系统能确保向UFO提供加速运动所必需的推力,还能让空气为UFO让路开道,时而把飞行阻力减小到最低限度并使UFO能以超音速飞行,而且避免出现冲击波。
   有一次,巴西的两名农场主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轰鸣声,抬头一看:原来有两个直径约3米的“铝制”飞盘一动不动地悬停在半空中。如果这种轰鸣声使由于UFO的微波能脉冲作用的结果而使人的头脑中出现嗡嗡声(蜂音),那么他们所受到的微波辐射效应远远超过能接受的这一效应极限,即0.333兆瓦/平方厘米。不太复杂的计算表明,这两个UFO距两名巴西目击者200米远,其微波辐射能为1.6兆瓦。而对任何一个地方无线电广播电台来说,其发射功率也不应超过0.5兆瓦,而一台铁路柴油机车的功率也仅为2000马力,其能量当量约为1.5兆瓦。以此来解释在这一巴西UFO目击事件中那两个UFO能在凌空悬停时产生和释放出比目前发射功率最大的无线电电台的发射功率大数倍,或相当于铁路柴油机车功率的能量。

理论极限 探究真谛
    如上推论表明,UFO的动力系统是建筑在我们目前还尚不清楚的一种机械动力装> 效益角度减小和湮灭UFO的质量效应。通过理论上的检验证明,UFO的性能同先行理论完全吻合,但似乎超出现代技术条件的容许极限。不过,精心组织和有充分资料保障的研究计划便可在不远的将来使人类已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得以应用。人类每天获得的经验都在提示我们深信不疑地面对现实,地球引力是现实存在地,不过,引力场较之自然界中存在地其他场还是极弱的场。征服引力场不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在对靠电磁场征服引力的UFO观测中,我们碰到一个很大的理论难题: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大自然中,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发现这种电磁场同引力场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不过,在学术理论界很早就已对此提出许多猜测和推断:自然界中的各种场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以某种方式相互作用的。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统一场理论的“先驱”,该理论的提出使这方面的研究向前迈出举足轻重的几步,但有些问题还尚未圆满得到解决。
    为了阐述和研究引力场,从引力场中还可引出电磁场,这是运用最广最有前途的数学概念,但这些概念尚未揭示出电磁场真正的表现形式。
    在对UFO的报道中,那些有经验有价值的新资料越来越多,站在理论高度,对其进行研究,无论在完善理论方面,还是在完善我们对UFO的认识方面都会获得综合效益。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2 23: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 “UFO之谜” 完全破解 !!!-->新型气动力


“光环”——又是光环!!!大家来看一下这两天的UFO新闻,这就是UFO上表面及周边的“光环”,UFO就是靠它得到气动升力的。

摘录:

不明飞行物频现港城 南山公园上空闪耀环状强光
2004/11/08
  胶东在线消息 前天,继市民在市区崆峒岛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后,当日下午4时30分左右,不明飞行物体再次光临我市,很多市民在市区南山公园上空发现一个发出环状强亮光的飞行物体。
  据目击者描述,当时正是傍晚时分,一个亮光点在空中连续移动,顺着亮光抬头一看,发现空中有个飞行物体,其四周发出环状强烈亮光,并以匀速从东北方向往西南方向移动,飞行速度比飞机要快得多,但听不见任何声响,只是通体发出耀眼的白光,其后有个橘红色的“尾巴”,看上去很有立体感,飞行了近20分钟后在南山公园上空消失。
  频繁出现我市上空的不明飞行物体到底为何物?为何会出现橘红色的“尾巴”以及发出环状强亮光?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还没有单位或者个人出面证实系人为造成。天文爱好者指出,它有可能为市民不认识的地面飞行器,更大的可能为光效应产生的自然现象。

责任编辑:张涛 来源:烟台晚报

UFO的升力原理其实很简单!
大家都知道,高速射流(喷气或等离子体流)在一个表面上吹,就会有升力。我只是把这个等离子体流用磁场约束成一个圈罢了,但这个圈就是UFO上的“光环”,想一下吧,这种高速射流能够以一个环形旋转循环不停,多么节省能量,流体旋转速度可以多么高,升力系数又可以多么理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