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通流

剑桥Denton在2010年IGTI/ASME年会上的关于使用CFD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16: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xrs333 的帖子

,这一点,我已经写了报告提交给公司上层了,个人觉得确实很有必要。以前针对试验结果做了很多fluent计算工作和总结来寻求“吻合”,到后来,再做这方面的工作,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22: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到可靠并且准确的数据结果,不管是实验还是CFD,都是很困难的(包括时间和钱)。对于工程师来说,他不可能等那些东西。所以,对于用户来说,他/她就必须有能力判断那些结果是可信的,那些是有问题的。这也就是我一直讲的,对于流体力学的理解是关键。不管是选择计算域,画网格,还是分析结果,都必须对于流动有个大概的了解(也许是猜测)。这些东西从Denton那里说出来,可能会让更多的人听到。

[ 本帖最后由 通流 于 2010-9-7 10:04 编辑 ]
发表于 2010-9-7 0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家翘也讲过类似的话,看来这是大家的共识。很多人对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总是抱持一种偏见,认为用软件做计算是个简单的事,实际上真要算的好还是很吃功夫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20: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起来呢,好像大家都知道。可是,流体力学又是一门不好学的课。我的体会是,基本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需要5-10年的时间。有人说,学习流体力学是一辈子的事情。
发表于 2010-9-8 20: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的有道理,据说成为一个专业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积累,算起来差不多就是5-10年的时间。
发表于 2010-9-9 0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 Denton是Cambridge的Professor。现在已经退休,但是还在继续做研究。
John做那篇报告的时候,屋子都是爆满。他说对于学生来说,他一直要求他们既做计算也做实验。这样才能更好把握和用好计算流体力学。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公司里的manager来说的。有点科普地味道。
John在涡轮机械流场计算方面的影响应该不亚于Antony Jameson的。
不过我感觉John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应用上。他的代码用他自己的格式(SCREE格式,他自己的多重网格)。他的那些计算方法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写程序很容易实现。在涡轮机械领域,估计世界上大部分公司都用过他写的代码(包括中国的一些研究所)。我听说John卖代码都卖了millon pounds(他卖源代码,和商业软件不一样)。
发表于 2010-9-9 03: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0-9-6 01:28 发表
70年代初,是由于Denton的工作,时间推进法才开始在叶轮机械中流行。MIT的Thompkins号称编写了第一个叶轮机械的3维跨音CFD程序。不过,他的程序没有什么人用。后来,Thompkins本人也去了华尔街搞股票了。是Denton的工 ...

通流兄看来是涡轮机械方面的行家。如数家珍。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7: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wangdingxi 的帖子

是做了不少年。从十瓦级的到百万千瓦级的都干过。
发表于 2010-9-9 08: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wangdingxi 的帖子

好久不见,先发几个勋章!
发表于 2010-9-9 08: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涡轮机械领域比较陌生,对Denton也只是从这篇报告中获得一些印象,要是老先生是给manager们做科普就难怪了。
发表于 2010-9-9 2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25# 周华 的帖子

Many thanks to 站长.

John works very closely with industry. He seems ( in my opinion) not to fancy those high order numerical schemes and complicated turbulence models. He is still using mixing-length turbulence model with his own modification. John is well respected in gas-turbine industry, at least in UK, and he is a regular consultant of many companies.

I knew nothing about John when I got to know cfluid. I got to hear of him 5 years ago when I started to work on compressor aerodynamics.

You can see John's photo from
http://turbostreamcfd.net/people.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3: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wangdingxi 的帖子

看你管Denton叫John,感觉很舒服。

Denton是个很实际的人。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两种不同密度的流体在弯管中震荡的研究。有实验,有理论。Denton的导师霍桑爵士认为做得很好,建议他发表。可是Denton觉得那东西没什么用,就一直没有发表。按照我国的标准,他可能毕不了业。

Denton对待CFD也是这样的态度。CFD是工具。他做CFD是因为有需要。他在南非的时候,做流线曲率法。他的流线曲率法的论文是最常被引用的。(流线曲率法是GE的Smith最早搞出来的。而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想法,则与吴仲华先生50年代初在NACA的工作有关。)后来又做损失机制,现在好像对三元设计有兴趣。他的CFD程序,主要是支持他自己的设计工作。顺便,也卖些钱。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wangdingxi 的帖子

John Denton是Cambridge的Professor。
-------------------------------------------------------------

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按照霍桑爵士的说法,皇家学会会员的地位比美国科学院的院士要高一些。(也许是英国人的偏见。)

我一直觉得,搞计算搞理论的人,要介入产品设计。这样才能保持诚实。现在很多人最终的产品就是论文,难免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一些东西。
发表于 2010-9-10 08: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After earning his Ph.D. in the UK in 1967, John was a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frica, Kenya. He returned to the UK in 1969 and worked at the Central Electricity Generating Board, the main UK electricity utility.

In 1977, John moved to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as a lecturer based at the Whittle Laboratory. He undertook research on the aerodynamics of gas and steam turbines; continued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methods, which became widely adopted around the world; and supervised much experimental work.

John was promoted to reader in 1989, professor in 1991 and was director of the Whittle Laboratory from 1984 to 1990 and again from 1999 to 2005. He retir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2005, but continues working as a consultant, and developing and using numerical methods.

很有科学家的风采!
发表于 2010-9-10 09: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0-9-10 00:10 发表
John Denton是Cambridge的Professor。
-------------------------------------------------------------

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按照霍桑爵士的说法,皇家学会会员的地位比美国科学院的院士要高一些。(也许是英国人的偏见。)

我一直觉得,搞计算搞理论的人,要介入产品设计。这样才能保持诚实。现在很多人最终的产品就是论文,难免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一些东西。


确实是这样。机械产品的设计和优化往往只涉及常规的应力、应变计算和疲劳校核,相对容易一点,因此产品设计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很简单平常的一件事,或者说是一件没有水平的事。不过一旦涉及到流体流动,情况往往变得复杂起来。一般做理论研究的都会把某种机理孤立出来,寻找一种典型问题加以研究,但是真实的流动往往是几种机理叠加在一起,并且相互干扰,要是做数值模拟的话还要考虑数值过程的影响,做试验的话要考虑试验手段的影响,看似平淡无奇的流场,因而就存在很多不可知因素。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专业直觉的时候,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主要机理,把问题解决掉。很多老先生,包括钱伟长先生,都强调从实际问题中获得理论研究的灵感,其要旨就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