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milaoshu

高歌教授在国际刊物发表解决湍流世界难题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2 10: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22 10: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3-5-22 02:05 发表
说起钱学森的人体科学,很多人觉得那是要搞特异功能。那时,那些宣传特异功能的人也总是拿着钱学森来宣传。其实,只要读一些钱学森的人体科学的文章,不难发现,钱学森的人体科学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体。钱学森 ...


我看过钱先生写的一篇关于“人体功能”的文章,主要讲的是人的预测能力,而且国外对所谓ESP的研究也集中在包括预测等与大脑相关的一些问题上,所以,我觉得钱先生所研究的所谓人体功能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一些未知功能,只要换个名词(比如叫神经科学)马上就能为科技界接受。美国在刚进入21世纪时搞了一个基因图谱,现在又开始搞“脑计划”,在这方面显然是有战略安排的。我觉得我们不要被某种观念限制住,就不敢去做相关研究。那样的话,等哪天美国的成果出来了,我们又落后几十年。
发表于 2013-5-22 10: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3-5-22 02:50 发表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春秋战国时也是世袭,那时的贵族富豪人家就专养有闲人说客,也有百家争鸣的繁荣。有世袭就有专为兴趣、好奇而生活的人,也就容易产生科学。


要是说门客制度,我可以赞同你的说法,因为文艺复兴三巨匠中,达芬奇和拉斐尔都做过美迪奇家族的门客,米开朗基罗也从美迪奇家族手里接过很多“项目”,不过我觉得这些“门客”虽然接受宿主的经济支持,但学问上还是自主的成分居多。我们现在在高校做教师,是不是也可以说是给国家做门客?
发表于 2013-5-22 1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3-5-22 03:32 发表
早年文革时盛行“实践出真知”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说法,又说什么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若真要辩证一下的话,我认为这里的“真知”应该理解为技术。是兴趣和好奇产生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积累 ...


要是广义地理解“实践”,比如把思考问题也当作“实践”(思考不是实践吗?),则“真知”也包括科学知识,不过与“知识”相比更重要的应该是“思想”。艺术革命能激发科技革命,我觉得主要就是前者激发了后者的一种新的思想模式,然后才涌现出大量的成果,产生出大量的“知识”。
发表于 2013-5-22 1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wking2006 于 2013-5-22 10:00 发表
说起解放,人人都会提起文艺复兴。
窃以为宗教改革才起到了摧枯拉朽的作用:因为钱,因为乱收费,因为搜刮,上帝变成操蛋的了。人因此解放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真是功德无量啊!


宗教改革只在宗教内部发生,本质上是对宗教理论进行修补。文艺复兴是以复兴希腊传统为名义,对神权的颠覆,显然要比宗教改革来的彻底。这个颠覆导致西方社会形态发生突变,然后才有了所谓现代的西方社会。
发表于 2013-5-22 1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华 于 2013-5-22 10:30 发表
要是说门客制度,我可以赞同你的说法,因为文艺复兴三巨匠中,达芬奇和拉斐尔都做过美迪奇家族的门客,米开朗基罗也从美迪奇家族手里接过很多“项目”,不过我觉得这些“门客”虽然接受宿主的经济支持,但学问上还是自主的成分居多。我们现在在高校做教师,是不是也可以说是给国家做门客?

一般认为,前苏联在数理基础学科方面在上世纪一直是领先欧美的。学术界有一夸张说法:欧美数理学术的任何一项新成就的出现,一定可以在几(十)年前苏联学术杂志的某小角落找到类似的结果(自己也听说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与V.I.Arnold研究有关的例子)。原因也就是他们的高校教师及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不用象美国的教授那样整天找“项目”。
发表于 2013-5-22 11: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coolboy 的帖子

同意这个观点!宽松的环境确实是一个必要条件。
发表于 2013-5-22 1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边说的“生产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似乎也有道理。比如我们知道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思想家大爆发的世纪,中国这边有诸子百家,印度出现释迦摩尼,西方也是古希腊的鼎盛时期。之所以有这个现象,据说与当时铁器的普遍使用有关系。这个关系就是铁器使用使耕种、狩猎的效率更高,耕地范围急剧扩大,物质生产忽然极大丰富,于是才有有闲阶级出现,然后才有思想爆发。单就中国来看,铁器的使用和中央王朝(周朝)控制力的下降,导致诸侯实力的扩张,最后才有春秋战国,也才有当时的诸子百家。用流体力学的话来形容,就是当时发生了转捩。
发表于 2013-5-22 18: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周华 的帖子

有几个帖子是以辩证法灌纯水,显然,周华站长的辩证法功力也算是挺强的。
发表于 2013-5-22 2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周华 的帖子

钱学森的想法是用他的系统论,大系统论,来研究人,特别是人的神经系统。目前人脑科学应该是人体科学的最前沿。下一个技术革命可能是人和机器的综合,包括机器人,人机混合体等。这已经是很科幻了。不过这个预测其实在80年代就有了。所谓的,50-60年代是航空航天,后来是电子,计算机,然后是互联网,现在是生物技术,然后就是人机混合体。五十年代的第一批人工智能的先驱们,有的可能真的在有生之年,看到一些他们当年的梦想了。
发表于 2013-5-22 20: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真的是条件宽松吗?来美国的那些人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我国过去的科学院系统,也是衣食无愁的,不过做的东西也不怎么样啊?

美国在50,60年代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过一次大的反省。原因是苏联发射了卫星。50年代前,美国的工程教育基本就是在培养技工。可能coolboy的工科学生的概念也许跟这个有关系。60年代开始,美国大大增强了数学和物理的比重。直到现在,CalTech的所有本科生,包括文科,还必须学习四大力学等。
发表于 2013-5-23 07: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华 于 2013-5-22 11:27 发表
同意这个观点!宽松的环境确实是一个 必要条件。

正解!
发表于 2013-5-23 07: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3-5-22 20:59 发表
苏联真的是条件宽松吗?来美国的那些人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我国过去的科学院系统,也是衣食无愁的,不过做的东西也不怎么样啊?

周华站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怎么还会发如此评论呢??


关于流体力学的讨论   [9楼]
http://bbs.lasg.ac.cn/bbs/thread-56846-1-3.html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1-2-6 14:04 发表
上面这句话说明窦华书连数学分析中“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犯了工科同学们常犯的错误。


我上面的这一评论是为指出窦华书同学论文中的错误之一而给的。在这里可把“窦华书”改为“通流版主”而非常合适地再一次使用:

上面这句话说明通流版主连数学分析中“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犯了工科同学们常犯的错误。
发表于 2013-5-23 08: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主题帖中讨论到的湍流专题也可算是数理基础学科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了。就以此例子来看一看。前苏联是1991年解体的。在那之前,这世界上能排得上号的较有名的湍流专著并不多,大概有:

G. K. Batchelor
A. A. Townsend
J. O. Hinze
A. S. Monin and A. M. Yaglom
等等。

无论是从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或综合衡量来看,我认为(前苏联科学家)Monin和Yaglom的名著还是应该排第一:
Monin, A. S., and A. M. Yaglom, 1971: Statistical Fluid Mechanics: Mechanics of Turbulence.
发表于 2013-5-23 08: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coolboy 的帖子

其实,我的意思是“宽松的环境”的条件真的是必要条件吗?所谓“宽松”到底是指的什么?前苏联真的是“宽松”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