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5|回复: 0

[转帖]追记英年早逝的力学专家顾元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赵华 田守智) 他是国际结构优化领域成就卓越的科学家,是深受青年教师、学生敬佩的“精神领袖”,一个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女儿照片的父亲。
  51岁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顾元宪因心脏病突发,一个多月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第6届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术大会时猝然辞世。在生命的音符戛然而止处,他的“优化人生”却像一颗巨大的石子投进心湖,在他任教的大连理工大学校师生中泛起层层涟漪。
  世界计算力学大师本德森说,他是成就卓越的科学家
  顾元宪被世界计算力学大师、世界结构和多学科优化学会主席M.P.本德森教授称为“长期致力于计算力学特别是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的研究,是国际上该领域成就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作为学术带头人,顾元宪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课题等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由顾元宪领导研发的大型有限元分析和结构优化软件系统JIFEX,在前辈科学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大胆创新,已成为我国有代表性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广泛应用于神舟号飞船、大型通讯卫星、运载火箭以及机车、车辆、工程机械等工业装备研制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军说,顾元宪是我国杰出的结构力学专家,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堪称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顾元宪的脚印每一步都镌刻辉煌。著名力学专家钱令希院士称他“冲锋陷阵,创新立业,尊称一代领军人物”。
  青年教师关振群说,他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人
  在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总是把顾元宪当成“精神领袖”。“这是顾老师说的。”这是他们常说的话,几乎成了“金科玉律”。青年教师关振群说:“这是因为,他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人。”
  顾元宪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他又“怕”又“爱”。博士生戴磊说,顾老师看论文连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都给你一一挑出来。顾元宪的笔记本扉页上,记着几十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电话、生日、原毕业学校、留学经历甚至爱人的名字。学生赵红兵出国拿不出几万元的教育补偿费,顾元宪把自己家的存折拿出来交给他;青年教师陈飙松从国外回来,妻子工作没着落,他多方奔走,还亲自送他们去面试;一些青年教师申请国家基金没经验,他亲自动手帮他们修改申请报告书。近两年,顾元宪所在科研团队中,就有7位青年教师在讲师阶段就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很多学生来说,收到顾老师凌晨三四点发来的电子邮件是常事。
  他的学生说,顾老师不仅教我们写论文、做项目,还教我们怎样做人。现在英国留学的郑毅记得,顾元宪说过这样一段话:“力学是多数工程学科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程水平,中国一定要有人去做,而且要做好……人要有责任感,要为国家做些事情。”郑毅说:“在物质生活繁荣的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他人精神力量带来的震撼,现在我切实感受到了。”
  顾元宪就像磁石,牢牢地吸引着一批才华出众的青年学者。从澳大利亚回国的陈飙松副教授说:“如果没有顾老师我肯定不会回来。在他身边非常开心,这样的环境在哪儿也找不到。”
  程耿东院士说,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责任感和使命感
  顾元宪1954年生于大连,因“文革”只读过8年书,但恢复高考后,顾元宪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从那时起,他就把心献给了祖国和力学事业。他先后到过30个国家和地区,每次出国都按时回来。他说:“国外生活条件再好,但都是给外国人干的,所以我一定要回来。因为我的梦在中国。”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程耿东院士告诉记者,顾元宪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革10年人才断层,改革开放出国潮又带来人才流失,使他这一年龄段的人才奇缺。顾元宪作为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出国不回来,但他意识到力学所需要他担负起承上启下的使命,便毫不犹豫扛起了这副重担。
  学术、管理、社会事务,顾元宪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白天不够用,只好晚上加班。顾元宪的妻子杨国玲告诉记者,顾元宪经常从晚上八点钻进书房,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才出来,眯两三个小时又起床上班。
  由于晚上睡眠不足,顾元宪白天常打瞌睡。坐班车时他总是选择最后一排好打个盹,司机因为看不到他,不止一次把他拉到车库里。
  一位学生在他去世后在网上写文章说:“如果真有天国,相信顾老师也绝不会休息的,请天国为他准备一张办公桌。”
  妻子杨国玲说,他特别热爱生活
  顾元宪是个体育迷。在他的十几本笔记中,有厚厚几册是专门搜集的各类体育剪报。他喜欢踢球、游泳、长跑、旅游。当了博士生导师后,他还时常和学生们一块踢球。知道他得了冠心病后,学生们不再带他踢球了,他于是要求去“守门”。
  顾元宪生活俭朴。长期伏案工作,毛衣两个肘部磨破了,舍不得扔,他让妻子拿到鞋摊上补两块皮子再接着穿,学生们戏称是“乞丐服”。
  但对父母、妻子和女儿,顾元宪的爱又是慷慨的。他为父母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以方便有空去陪陪老人。妻子本命年,他不忘托人代买一套红色内衣和一条红腰带。“他特别热爱生活。”妻子杨国玲流着泪说。
  女儿更是他的掌上明珠。在他随身携带的包里,除了学校和重点实验室的英文介绍,就是女儿顾潇的照片。13岁的顾潇在父亲去世后写了一封信,深情地说:“风雨过后的天空,只有我在飞翔,那是因为我想念我的父亲。”  


来源:《科技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