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钱学森先生迎来94岁华诞 自比蛋糕表面糖衣
2005年12月11日,钱学森先生迎来94岁华诞。12月6 日,数十位科技工作者汇聚在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纪念钱老归国50周年。屋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
倡导技术科学
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系统工程专家、系统科学思想家…
…钱学森一生所涉领域众多,贡献重大,不过,参加纪念活动的科学家们提及更多
的,还是钱老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风范。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85岁的老科学家朱兆祥当年曾代表中
国科学院到深圳罗湖桥头迎接钱学森回国。
他回忆道,1955年10月8 日,钱学森结束在美国20年的学习和工作,冲破重重
阻力,带领全家回到祖国,随即就与钱伟长教授合作筹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1956
年1 月16日,力学所正式成立,钱老任第一任所长,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在钱先生的心目中,与航天技术、核聚变、自动化、冲击波化学、风力工程、
光能利用、气象工程等新技术相应,中国可以建立起许多影响国计民生的新的技术
科学。”朱兆祥说,历史证明了钱学森的远见卓识。50年来,力学所坚持钱学森倡
导的技术科学思想,如今已成为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基础研究为本、在国际
力学界有相当影响的国家力学研究基地,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特别是
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和一些前沿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引领
性的贡献。
“技术科学就是在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架起一座桥梁,技术科学要为国家的
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要致力于创造性地带动工程技术的发展,同时推动科学的发
展。这是钱老一贯强调的。”当年曾与钱学森一同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任教
的郑哲敏院士说,倡导技术科学,也就是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对那些无实质内
容,做‘数字游戏’的工作,钱老总要提出批评。”
鼓励年轻人独立思考
“基础非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
谈到钱老的治学态度,钱老的学术秘书涂元季提起一件往事。有位青年曾经写
信指出钱老论文中的一处错误,钱老亲笔回信肯定了这种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
神,并请这位青年就此写成论文,由他推荐发表,目的是让学界同仁都能认识到这
一错误,以免被错误引用。涂元季说:“这种风范与胸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轮到钱老的儿子钱永刚发言了。他没有讲别的,只为大家念了一封信。
今年7 月,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的消息传到海外,一位75岁的菲律宾老华侨
写来一封信,回忆起她50年前与钱学森在马尼拉轮船码头的一席谈话,那正是在钱
学森回国的途中。
“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华侨问。
“我想为仍然贫穷困苦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
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钱学森回答。
“您离开美国困难吗?”
“是的,美国政府设置了太多的条件,他们不允许我带走我的书和笔记,但是,
我将尽最大努力恢复它们。”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钱学森反问。
“我姐姐是初中老师,我是高中老师。”华侨答。
“非常好,中小学的老师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年是社
会的未来,他们必须受到好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但是,我只能教低层次的东西。不像您,是杰出伟大的科学家,能够创造伟
大的事业。”
“不,我只是蛋糕表面的糖衣。蛋糕要想味道好,里面的用料必须好。基础非
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不要瞧不起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
轻人的灵魂。”
这段简短的对话鲜为人知,大家在回味之余,对“科学大家”的体会更深了……
人物小传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
国留学。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
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1955年10月,他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投入到祖国的科技建设事业中。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
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
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
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1991年,国务院、中央
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