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3|回复: 0

中科院数学研究成绩斐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8 22: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近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发布了研究评估报告《国际及中国数学发展态势》,对1993~2002年10年间中国数学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报告结论性的意见中列举9个国际数学领域研究的“热门”主题,认为中国数学研究与国际数学研究的重点尚有一定差距,报告认为10年来中国科学院在数学方面的影响力较弱。
    9月1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在郭雷院长的主持下召开讨论会,一方面对这份报告进行分析,同时还介绍了中科院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在国内外数学界的影响。
    《国际及中国数学发展态势》报告中认为中国科学院影响力较弱。对此,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认为结论与事实严重不符。
    他们指出,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总数为184人,仅占全国数学学科研究人员的1%左右,但在1993~2002年期间,在重大获奖成果和高层次优秀人才方面,几乎占全国的一半。
    应该如何评价一个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如何看待中科院数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呢?他们认为,按国际学术界的通用标准,对一个学术机构的评价主要有下面4个参考指标,一是获得本学科重要奖的情况;二是拥有优秀研究人员的情况;三是在国际著名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或主持国际会议的情况;四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从获得国家最高学术奖来看,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吴文俊院士获得了2000年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且吴文俊是其中唯一的数学家;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先后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占全国历年数学类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三分之二。特别是,冯康院士于1997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近十年来数学领域全国唯一的一等奖。在拥有高水平人才方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现有两院院士17人,其中数学学科院士有11人,占全国数学学科院士的50%;1995~2002年期间,该院有2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其中数学学科有14人,这个数目在全国所有数学类研究机构中是最多的。在国际学术会议方面,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级会议,受邀作报告是对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学术地位和学术贡献的充分肯定,1990年以前,全国只有该院的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等数学家收到过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去做报告,1990年以后,全国共有13位学者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的邀请报告,该院就有6位,远远超过国内其它数学研究机构。全国由数学家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有4项,该院数学家主持了2.5项。在相当多的方向上,都有国内影响最大的学者。从1993~2002年,中科院数学家在国际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在全国数学类研究单位中遥遥领先。
    杨乐院士在讨论会上发言时认为“数量不能说明质量”。他指出,一些国际上十分杰出的学者,多次发表意见,认为在中国比较起来数学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小,而且认为有可能首先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是数学学科,他们对科学院寄予比较大的希望。
    杨乐认为,这几年我们科学界浮躁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用计量的方法评价科学,用计量方法评价就是重视数量甚于重视质量,像科学院和中国一些最主要的大学,如果用数量作要求的话,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偏差,这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杨乐分析了《国际及中国数学发展态势》报告中的统计数据,他说报告中许多结论是错误的,数据也存在着混乱、互相矛盾之处。而报告结论中列举的9个热点领域,有5个不属于数学学科。该报告中列举了中国在数学领域进入国际顶尖1%的42篇论文,杨乐说,首先1%顶尖的提法是不准确的;其次,报告中提到的以大陆数学家为所谓第一作者的论文有26篇,这些论文即使以我国国内的标准来衡量,约三分之一是较差的,其余的大部分也是一般水平。值得提到的是这26篇论文中有7篇发表在一份名声不佳的杂志上。它就靠发表文章多,文章自引和互相引用,不少低水平的作者不断在其中发表文章,它的引用次数可能比较高,报告中居然将这份杂志列为国际顶尖第二位的杂志,别说国际数学界看不上,它在国内数学界也评价很低。杨乐说,如果把这些文章称作是中国进入国际1%顶尖的论文,这简直让数学界的同事引为笑谈。
    杨乐指出,近几年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以计量方法评价科学成果,不太重视质量的问题,已引发了一些浮躁情绪,如果再让这个东西泛滥的话,将危害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马志明院士的观点则是“研究质量要让同行来评价”。
    马志明是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他认为,评价数学学科要使用国际通用参考指标,即获国际大奖的情况、参加国际高级学术会议的情况、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和同行评议等,同时这几个方法也要综合起来用,因为没有哪一个指标能够单一衡量一个科学家或研究机构的研究水平的。
    马志明说,一般来讲,在国际上凡是比较严肃的科研机构,看数学的影响首先是看国际大奖,如菲尔茨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等国际公认的数学大奖。
    其次,评价数学学科的国际影响还要看国际学术会议,好的数学家、有影响的数学家,他经常会被邀请作国际会议的报告,这是衡量有没有影响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比论文数量重要得多,一个有影响力的数学家,即便你发表论文数量少,人家也会邀请你去做报告。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怀尔斯,近10年只发表了5篇论文,他就是有影响力,影响力不是拿论文篇数来衡量的,影响力是在国际同行中自然产生的。SCI的统计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资料,但不要轻易做结论,否则就容易出错。
    第三是论文的引用,但这种引用绝对不是说引用次数,如果文章错了,引用次数也可能多,根本不能笼统地讲引用次数。实际上,看引用时要看人家怎么来评价你的文章,这个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单纯地谈次数。国外提升教授都要做同行评议,同行评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同行评议要求评审人匿名对被评审人在该领域中的地位进行评价。前面提到的这些都是评价数学学科影响力的很重要的指标。
    马志明说,对科研人员和机构的评价很重要,因为它影响到被评价人员的职业生涯和机构的声誉。他说中国科学院早就注意到用论文篇数和引用次数作评价的问题,在2000年7月的《科学通报》上有一篇题为《慎重使用期刊影响因子评价科研成果》的文章,文章引用了SCI的创始人的话:SCI的发明者告诫人们不要对这些数据不加区分地使用,SCI的数据使用尽管很方便,但很危险。马志明说,该报告的作者所犯的错误就是不加区分地使用,所以得出荒谬的结论。
    谈到科研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马志明说,这不是比人多,也不是比发表的文章多,而是以科研机构里有无在国际上引导数学潮流的人,任何一位数学家都会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世界上顶尖的数学研究机构。他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数学家还得要努力。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院士认为,这份报告仅通过某些表面数据而不加深入分析,得出了与事实出入很大的定性结论,干扰了数学家们的工作;同时可能会误导领导,误导公众他们因此不得不花费时间与人力,认真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