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06|回复: 28

网络交通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3 07: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附件是国内有关网络交通流的一些文章,请大家一起讨论.
发表于 2004-7-23 2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高自友教授是国内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做网络交通流方面工作比较出色的一位,他的文章也有数篇在TRB上发表过,另外就是北航的黄海军教授,大概在1998年去香港做香港科学技术大学的杨海教授(那时是副教授,今年5月已经升为教授)的博士后工作时,也做了网络交通流方面的工作,文章在TRB上发表过,目前网络交通流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在运筹学方向开展的,主要是运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变分不等式等等工具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04-7-24 0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东东,你好,你是哪里的呀,黄海军教授就是我的导师呀,你有其他联系方式吗?我的邮箱为tangtieqiao@sina.com,tangtieqiao@126.com
发表于 2004-7-29 15: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这个贴子最后由东东在 2004/07/29 03:17pm 第 1 次编辑]

tangtieqiao 你好,不知有什么事情要和我商量,你短消息我即可!
黄海军教授好像近期也在做关于道路交通流方面的工作,不知你是否从事那个方向,从论坛上你参与讨论的话题来看,似乎你在黄教授那边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研究的。
关于网络交通流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我在楼上所说的,运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变分不等式等等工具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处理路网上的交通流,考虑的是流量这一总体因素,而缺少对细致的流动过程的跟踪把握,对于网络流量平衡来说的这方面的研究是足够的,但是对于网络中交通流的微观流动仍然缺少机理的解释!
不知坛子里面有多少朋友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04-7-29 2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关于网络交通流问题的研究,远远不止是上面所说的呀,上面所说的方法只是静态的网络交通流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而对动态情形,特别是在网络交通流中如果需要考虑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可能还要其他一些方法来讨论他们的一些动力学特性。
发表于 2004-7-29 23: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DTA确实是比较难的,偶了解到现在也有人用有限元方面的办法做动态交通分配,比如引入势函数啊,这样的概念来研究,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发表于 2004-7-30 10: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tangtieqiao  ,我的一个师兄现在在做黄老师的博士,2002年过去的,姓李,好像在作交通分配和收费方面的,你应该比较熟悉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11: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DTA确实是比较难的,但是还是有人采用了一些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比如韩国有一个学者采用了FIFO原则并结合随机配流做了一些讨论,另外国内的高自友教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他的文章见楼上,不过我觉得这应该只是一个开端,黄海军教授的报告中谈到交通领域今后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将网络交通流和道路交通流相结合,这就要求大家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争取给网络交通增加一个新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04-7-31 11: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有一篇,由于我现在在湖南长沙,手中没有这篇文章,也不记得它的题目了,也不记得它是发哪一年了,如果你急于要,请你自己去查吧,如果你不急于要,就等我回北京再传上来
发表于 2004-8-14 22: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各位好 !
本人是黄海军. 这个论坛很好, 活跃了学术气氛, 传递了信息!
不过, 我没有做过博士后, 90年去香港与William Lam合作, 95年开始与杨海合作, 96年开始与MGH Bell合作, 现在还与XN Zhang, Q Meng, HM Zhang, SC Wong等合作. 自92年起在TR-B上发表9篇论文, TR-A上3篇,TR-C上1班篇, TR-E上1篇, 另在国际运筹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刊物上发表10多篇论文. 主要研究静态和动态交通分配, 组合模型, 拥挤道路使用收费, 信息对交通行为的影响, Activity-based modelling, 现在开始研究道路交通流了. 热诚欢迎有志于理论研究的同行加入我们的队伍 !
发表于 2004-8-14 23: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北航的小组是从1986年开始研究网络交通流的, 当时啃Wardrop原理和Dial算法费了不少劲. 我95年去科大时, Hai Yang是Assistant Prof, 他2000年1月升为Associate Prof (B), 2003年1月升为Associate Pro (A), 2004年7月升为Prof, 他是科大的新星, 其学术成就享誉国际. 目前香港做交通科学研究的只有两位教授, 除Hai Yang外, 另一个是William Lam (90年讲师, 2000年教授).
黄海军
发表于 2004-8-14 23: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非常欢迎黄老师光顾本论坛,我和许多朋友一样,感到由衷的高兴,黄老师能够参与本论坛的话题讨论是对我们的一种极大的鼓励,鞭策我们以及论坛上的朋友为建设好本论坛而不断的前进。
先前是有黄老师的学生唐铁桥博士提供一份关于黄老师个人的一个简介以及近期发表的文章,现在黄老师亲自介绍其本人以及课题组的情况,相信大家对于黄老师及其课题组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黄老师在交通科学领域,特别是网络交通流这一研究方向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的成绩领先于国内,享誉于国际,现在开始转入对道路交通流这一方向的研究,想必同样能够取得优异的成果。
关于在香港做交通科学研究的教授,我想请教一下,除了黄老师您提到的Hai Yang和William Lam外,我个人觉得S.C.Wong应当也是,他的研究领域就有交通流理论这项,他与他的学生合作在02年TRB上发表了多等级LWR模型的建立一文,在03年JCP上与中科大的张孟平博士以及布朗大学的舒其望教授合作了关于多等级LWR模型的数值模拟一问,这个模型给沉寂已久的运动学模型带来了新的血液,由于其模型包含了多车道、多类型车种等与实际路况相一致的因素,因此这个多等级LWR模型的适用范围比较广,虽然其数学理论及与相适应的数值模拟方法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但是我相信这个模型在现在交通流理论中,特别是连续流模型发掌历史上将会留下浓重的一笔,不知黄教授以为何?
发表于 2004-8-17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初次访问论坛,感觉很不错,非常感谢各位网友提供很好的资料供下载。对于DTA,另一条途径是采用仿真法来实现。FHWA支持开发的两套DTA软件DynaMIT和DynaSmart X均是采用中观交通仿真来实现动态交通分配的,这两套系统将作为ITS的信息中枢和基础信息平台,目前正在进行现场测试。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能够在这样的系统中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很方便地融入出行者行为模型。而在基于解析法的DTA研究中,目前应还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对于动态交通需求,则采用动态OD矩阵估计与预测算法和微观层次的出行者行为仿真来实现。
发表于 2004-8-17 16: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谢谢板主!武汉会议你提的问题,我当时没有听清,把小世界听成小事件,我还用small case确认了一下。这两者当然是天壤之别。“小世界”已经成了热门课题,但我本人并不研究它,许多物理学家工作在这个新领域。
SC WONG的工作很不错,他在伦敦获得博士学问,导师是Allsop,就是那位老是不停地挠痒痒的瘦老头,他是英国皇家工程院的院士,1996年选上的,那年我在Newcastle大学,与Mike Bell合作。老头几乎每隔4周从伦敦来Newcastle一次,参加两个大学交通研究小组的联合讨论会。Newcastle这边,也是每隔四周去一次伦敦。可能Ben Heydecker 也是他的学生,Ben提问题很厉害, 非常active。
SC的博士论文是交通控制方面的,与Transit-7有关。回香港后,他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开,目前主要还是在网络流建模方面。他在交通流方面的工作起步很好。确实,如你所言,多车道、多车种交通流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目前也是从这里切入的。
香港的几位在土木系工作的交通研究者,目前的研究重心还是在网络交通流上,他们很愿意从内地招研究生和寻找合作研究人员(有时间的话,我可以专门讲讲其中的道道),大家可以积极响应,加强合作。
我准备从新开一个主题,贴上两个材料,供大家参考。
发表于 2004-8-17 16: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交通流

xjtu-its:
解析的DTA还是模拟的DTA,都是为了研究动态的交通行为问题,为ITS服务。
确实,目前投入实用的几乎都是模拟DTA。
但是,模拟DTA的结果不能再现,做两次下来,肯定是两套结果。同事对事物的本质很难挖透,对发现的规律不敢百分百保证。解析的DTA却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在它的假设条件下和相同的输入数据下,谁都可以重复结果。模拟仿真结果是不可再现的,否则也是解析解了。
目前解析模型的缺陷是,模型太复杂(规模巨大、非线性、非凸、动态等),没有好算法。但不能据此就否定研究解析模型的意义。
未来,解析与模拟会走到一起的,随着解析模型的越来越透澈,它其中的一部分结果正一步步被模拟软件所吸纳。
并且,要开发出优秀的模拟软件,如果不透析问题的本质和深处,也是不可能的。美国开发的DTA软件,背后是一大帮人在研究DTA,从他们的研究报告参考文献可以看出,他们几乎读遍了所有的解析DTA论文(包括我们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