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4-20 1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系列]—交通流动力学在交通流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寿松在 2004/04/20 03:14pm 第 1 次编辑]
文/姜锐
关于“交通流动力学在交通流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个话题,我本人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只能就目前了解的情况谈一谈!
交通流理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Kinzer于1933年首次提出并论述了将Poisson分布应用于交通分析的可能性;1936年Adams发表了有关的数值例题。Greenshields在1934年也已提出了现在还仍然广泛使用的线性平衡速度密度关系。1947年,Greenshields等人在其有关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中采用了Poisson分布。这一时期的交通流理论基本上是概率论方法。
50年代以后,随着道路交通流量骤增,交通流中车辆的独立性越来越小,交通现象的随机性随之降低,各种新的理论模型纷纷涌现。这些理论模型,目前大体上划分为概念上不同的三类描述方法,即微观、宏观、中观方法。
1.宏观方法将交通流作为由大量车辆组成的可压缩连续流体介质,研究车辆集体的综合平均行为,其单个车辆的个体特性并不显式出现。因此,采用宏观方法建立的交通流模型称为连续模型。
2.微观方法则是集中于单个车辆在相互作用下的个体行为描述。它包括车辆跟驰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
3.在宏观、微观描述方法之间,还存在一个能够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中观方法,这就是基于概率描述的气体动理论模型(gas-kinetic-based model)。
目前基于这些方法建立的模型都可以成为动力学模型。(除了著名LWR模型,它只包括连续方程,属于运动学模型)。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还包括交通实测的发展,最近德国的Kerner课题组以及美国Berkley分校的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的交通实测,促进了交通流理论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 交通流理论发展就是交通流动力学模型和交通实测的发展。而交通流理论研究的目标是要建立能描述交通实测特性的交通流模型,以揭示控制交通流动的基本规律,从而为更好指导交通工程部门规划、设计和完善其交通网络与交通控制系统服务。
先进的交通流理论可以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如上世纪90年代,纽约市政府原拟修建通往新泽西的新隧道,后经合理交通建模和分析,调整交通控制和管理,使现有设施通行能力增加了20%,而避免了新隧道的修建。反之,若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则会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鳞次栉比,交通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比如论坛上部分网友提出的上海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修建的高架道路,(由于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了高架停车场。
交通流理论只是交通问题的一个小分支,交通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了解的信息,最近国内部分高校正在准备申请一个交通方向973大课题,我希望能申请成功,并且交通流理论研究人员可以参加进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