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12 05: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9-12 05:54 编辑
闲聊几句郭汉英(三)
为了不继续添加烂尾楼,这里继续硬着头皮盖楼,希望能草草完结收工。好在早就有托辞:因为对郭汉英不了解。这里暂且将话题稍微和汉英本人挂上一点钩。挂钩的“契机”如何得来呢?恰好前几天数学家冬冬一边学习丘成桐论及的著作,一边临屏发帖(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1086513)从数学角度讨论宇宙,我顺便也掺和了几句,包括一个较长的跟贴 (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 ... btrd_trd_id=1086513)。有些觉得那个长跟贴和郭汉英的工作有些联系,所以这里就在那个长跟贴的基础上扩充几句。这里我准备滑到哪就写到哪,但主要目的还是尽量掺和一些自己的“哲学思想”,免得遭万维头号哲学家兔子过多的白眼,呵呵。
郭的list of publications估计容易狗到,这里我就不狗了,这里将他老人家的得奖情况列举如下,这应该简明扼要不少:
郭汉英研究员研究成果丰富,“关于引力规范理论的研究”1978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状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规范场的主纤维丛表述与 Kaluza-Klein 理论”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198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量子对称性与量子群”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直到最近他仍然领着一个团队对相对论理论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估计绝大部分同学从这个获奖情况出发,吃不准郭汉英研究的主线是什么。当然我也吃不准,但初看起来有两条主线:
a)相对论的 foundations and variations;
b)可积系统和几何量子化的问题。
其中a)的脉络很清晰,有一条主线栓着,b)似乎彼此不搭界一些,而且更偏数学,例如量子群,杨-Baxter方程,实际上这个领域活动的主要是数学家,催生的是菲尔兹奖得住。国内这个领域做得比较成功的应该是以两位新晋升的院士为代表:习南华和孙昌璞。郭汉英在这个领域估计没有做出比较深刻的结果,和他的老朋友同行,北大的宋行长,马中骐等人差不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也不懂,呵呵)?这是因为凭郭汉英强大的社会关系网,他没有评上院士,尽管郭在评院士的路上有个著名的绊脚石:著名的何祚庥研究员。顺便说一句,马中骐是中国自己培养的首批十八位PhD之一,而且他的博士证书编号为国务院签发的000001,亦即他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他的导师就是物理界元老之一的胡宁先生。北大可为周培源,黄昆,胡宁,王竹溪竖有铜像,以示纪念。
跑远了,重回郭汉英,我们着重看看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因为这条线比较系统,而且更适合咱们这样的文盲上升到“哲学高度”去扯南山盖北海,口若悬河地高谈阔论……
Albert Einstein 有一句名言:“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comprehensible。”但说来大家不信,就连爱因斯坦这等可以和牛顿相提并论的绝顶天才,他老人家在 comprehend 这个 comprehensible world 时也犯下了许多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不是在别的领域,而是在他的老本行:相对论,这是很 incomprehensible 的事情。而且老爱有的错误看起来很业余(当然这里的业余是相对他的 fame 而言的),就狭义相对论这个比较简单的领域而言,老爱比较著名的错误就包括:
1)在推导质能关系式E=mc^2时犯错差不多十次,而且有些犯错发生在他功成名就很多年之后,例如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
2)在尺缩效应和时间延缓效应上犯过些错误,比较常见的错误是将洛仑兹boost因子搞混;
3)提出孪生子佯谬后,自己却不会解释。他确实给出过解释,而且发表了,但他的解释显然是错的;
*4)用相对论去解释“与火炉实验”。
3)无非是对同时性理解的issue,老爱尝试用广义相对论去解释这个问题却最终不了了之,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因为百年后的今天许多物理PhD科班也找不到北,而且个别大牌学者也稀里糊涂,例如俄罗斯的雅格龙。但老爱对4)的解释,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众所周知,关于对狭义相对论的理解,“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则幽默:当某个路人甲希望爱因斯坦解释他的相对论时,爱因斯坦打了个比方说,如果一个男人和一位很漂亮的女孩坐在一起一小时,他会觉得时间只有一分钟;相反,当他坐在炙热的火炉边时,他会觉得一分钟比一小时还漫长。这就是相对论。“When a man sits with a pretty girl for an hour, it seems like a minute. But let him sit on a hot stove for a minute and it's longer than any hour. That's relativity.”
稍微有点康门三四的都会认为这里的relativity和物理学中的relativity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子事,老爱这么说,显示的或许是他的幽默。但如果爱因斯坦是将这段话发表在一份Scientific Journal上,还用了 reference system 这种词汇,你还会觉得他是在写幽默小品么?请看爱因斯坦 1938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Exother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 No.9; 1938) 的一篇 paper,原标题是“On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Sensory Input on Time Dilation”。该刊现已停刊,但原文可以从internet上找到(狗了一下,有很多链接),例如与火炉实验的原文:http://southerncrossreview.org/21/einstein.htm。该网将爱因斯坦的原文标题改为了“It’s relative, stupid!”,以示表达对爱因斯坦的一种委婉批评。
好了,闲扯这么多,我目的当然不是在数落老爱的错误。老爱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丰碑,这点毋庸置疑。我的目的无非是想说明,尽管我也觉得这个世界是comprehensible的,但鉴于人类的stupility,人类每迈出优美的一大步,都似乎是一种奢望,因为连爱因斯坦这种擎天玉柱都能犯些令人惊讶的错误,而那几个和爱因斯坦同样聪明而且看起来更少犯业余错误的人却又那么保守,例如泡利,他在十九岁时就能写出狭义相对论的小册子,百年后这本小册子几乎一字不改地被奉为经典(泡利是1900年出生的,那时几乎没人能真正理解相对论哦),这份才华,爱因斯坦下辈子也追不上;但爱因斯坦取得的成就,泡利十辈子也追不上。我们地球人在上世纪取得了惊天动地的物质文明,但支撑这些物质文明的science框架,却还是一样的:哈密顿体系,只不过我们用算符取代了微积分得到了量子力学,根据实验假定了惯性参照系光速不变,外加协变原理导出了洛仑兹变换,然后再加些数学手段,例如曲面分析,李群和规范场,就这些。确实这些东西能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折磨得头大大的,但我们的物理体系框架其实还是老样子:就时空这部分而言,我们只考虑了动量或者速度,我们连加速度实际上都忽略了---没错,中学生也能算加速度,但那只是做除法或者求导数,但加速度(或者对应的动力学变量)却从来没有纳入我们的science体系。什么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那不过是哈密顿体系下的诺特定理;让老爱封神的广义相对论其实是一种数学,本质上并不是物理(它最“物理”的部分,其实是假设两种质量等效),尽管它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础;协变原理看起来比什么都robust,比牛顿运动定律,比能量守恒定律,比惯性参照系中光速不变假设都robust很多,但这看起来无非就是一种哲学上的选择,而并非一种物理本质。从这个意义上,协变原理就等价于平面几何学中的公理。但大家知道,公理是种唯心的概念,数学是唯心的,它是咱们无聊时胡思乱想时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物理看起来不是唯心的,但我们的表述却越来越唯心。现代物理另一基石:规范场,其实也是一种唯心的概念,因为最简单的U(1)规范场,无非就是要求微分算符Dx合乎协变原理的数学推论。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