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的研究本行为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一直师从中科大刘儒勋老师,研究方法和内容深受Brown的C.W Shu教授影响。最近两年在戴世强教授门下做博后,近年来主要与港大S.C Wang博士合作开展研究。这几天才开始浏览交通流论坛,觉得有些话题可以一起讨论,与大家分享。
有网友可能觉得我的文章很长,而且不太好读,其实我也有同感。我(们)的三篇文章:
1、《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 with space-dependent flux: I Characteristics theory and Riemann problem》(J. Comput. Appl. Math. 156 1-21),
2、《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 with space-dependent flux: II General study on numerical fluxes》(J. Comput. Appl. Math. 176 105-129)
3、《Hyperbolicity and kinematic waves of a class of multi-populatio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in press)
都是吐血之作。
上述前两篇主要是针对流通量含有空间变量函数(或认为流通量为空间间断)的Hyperbolic conservation的一般问题,第一篇主要研究“analytical”方面,第二篇为numerical方面,由Riemann准确解推广出一般的近似Riemann解,用于数值计算中的流通量构造。这对于该类问题的数值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类问题应用十分广泛,如水波问题,弹性波问题,多孔介质渗流问题等。LeVeque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多,尤其是应用于弹性波问题。事实上,我们在上述两篇文章的基础上推广的所谓delta mapping算法应用于弹性波的文章(将发表在Applied Numerical Mathematics),主要参考LeVeque的算例,也得到他本人的诸多评论性指导和修改建议。我们的算法与LeVeque的wave propagation method的主要区别是,我们是先做非线性的mapping,将方程“标准化”,而LeVeque等的算法则首先将方程线化,再利用线性方程的准确Riemann构造数值流通量(当然高阶格式一般要加Limiter)。LeVeque在看到这篇文章时,一眼就看到其合理之处是利用了流通量在接触间断的连续性。换言之,我们的数值格式与定常流相容。当然,LeVeque的算法也有同样的性质。然而,他们的格式不适于交通流问题,因为算法假定了所有的特征速度必须恒为正或负。而在交通流(流体)模型中,(无论什么模型)其第一特征速度必须是变号的,否则将无法描述堵塞的向后传播(无论是走走停停波还是一般的激波)。想来LeVeque教授应该同意我的说服。
交通流流体模型中一直很少考虑车道数与畅行速度随空间和时间改变,我认为主要是在这一领域一直难以解决算法问题(Newell和Daganzo推广了LWR模型,这里不做评述)。实际上,考虑这一问题绝不是凭空制造问题。首先,车道数的改变和道路条件变化引起的畅行速度(或通行能力)改变是客观的物理现实,其次,某些扰动的结果可以描述为该路段在一定时间时间范围的通行能力下降。当这些扰动消除之后,(例如在高阶模型中)可以引起走走停停波;参看P. Zhang, R.X. Liu, and S.C. Wong,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approximation of traffic flow problems with variable lanes and
free flow velocities, Phys. Rev. E, 71, 056704 (2005)。当然,如何运用畅行速度的变化来描述复杂的交通现象,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不过还是需要说明一下,以上我们的PRE的模型还是有些特殊性,因为主要是考虑算法的可适用性。对于一般的(考虑道数与畅行速度随空间和时间改变高阶交通流)方程,我们当然首先考虑以上提到的delta mapping算法,不过对一般的方程组,算法可能是隐式的,需要用到迭代。我会考虑一种替代的显式算法,这对其它问题可能会容易些,但对交通流,因为第一特征速度变号,可能较难。所以,我热忱欢迎做交通流研究的朋友能够沿着这一方向做下去(我很累)。顺便指出,如果将传统的算法(TVD,WENO等)直接用于所述类别交通流问题的计算,很难得到稳定的结果,这在我们的一系列文章中都有详述。此外,如果提出的模型不能得到有效算法的保证,很难说这个模型是否合理。简言之,实测(现象)、模型(的适定解)以及数值解应该一致。对于确定性模型,如果说不同的算法得出不同的结果,那是很荒唐的。对于高阶模型中的不稳定情形可能有些例外,但最终收敛的结果也必然具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这里不展开讨论。
以上第三篇文章较为完整地做了S.C. Wang他们Multiclass模型地数学理论,简单讲,即证明了方程的Hyperbolic性质,证明和描述了Riemann问题中过稀疏波和激波的密度单调性变化。后一问题证明的难度主要是由于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隐式。文中的数值模拟主要是验证理论结果,创新之处是给出了最大特征值绝对值的最近似判断(准确值不可能得到)。从物理的角度,这篇文章解释揭示出第二至第m特征场以及对应的m-1个波是由超车引起,而第一特征场以及对应的波反映了下游对上游的总体的影响,同时解释了由这些特征场导致的压缩现象。最近一篇JCP的文章(P. Zhang, S. C. Wang and C.-W. Shu, A 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 numerical scheme for a multi-class
traffic flow model on an inhomogeneous highway, J. Comput.
Phys., 212 739-756)将Multiclass与inhomogeneity结合,描述了Riemann问题并给出数值模拟。当然,multiclass模型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甚至是不尽合理的成分,不过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这类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用的数学和计算理论基础。
其实,对于高阶模型也存在很强的hyperbolic弱阶理论的应用。我们以姜锐和吴老师的模型为例(这一模型简单易行),理论上证明了其走走停停波(traveling wave solution)的存在,确定了wide cluster 的(向后)传播速度以及传播时的最大和最小密度,并与数值结果吻合;参见Zhang Peng, Wong S.C, and Dai Shi Qiang,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a Wide Cluster in a Higher-Order Traffic Flow Model, to appear 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需要提醒的是,以往许多关于走走停停波的数值模拟(包括我在上述PRE文章中的算例)可能都有问题,因为我们是取十分小的网格(10000)才得到与解析值接近的结果。如果网格太大(例如100),由于数值粘性的作用,其波峰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抹平。应该发展一种数值算法减少数值粘性,使较大网格也能取得与解析值接近的数值效果。谁如果有兴趣,可以试试。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再聊!
张鹏
水寿松注:帖子主题原来没有,现在添加了一下,其余微动,有什么不妥地方请再指出!
[ 本帖最后由 水寿松 于 2009-4-27 21:1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