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01|回复: 9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 10: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以下问题:
1.能量级联一定是逐级从大尺度到最小尺度进行传递的么?有否可能直接从最大尺度向最小尺度进行传递?
2.能量级联的数学和物理根源是什么?
3.backscatter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似乎从直观上很难理解。
发表于 2005-1-23 20: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ADMINOPE=周华|caiqd|威望由 2 增加至 3|加一分。|1149135964]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其本质已经触及到湍流最深层次,涉及到对湍流物理的基本认识。经典的Kolmogorov理论认为,湍流能量是从大尺度向小尺度传递的,最后在小尺度耗散掉。容易理解,小尺度受区域的几何形状的影响比较小,从而更有可能具有普适性。各种湍流模式的建立都是基于这种观点。然而,在直接数值模拟和关于模式的理论分析中,早就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因此,也就很难找到一种普适的模式理论。能量级串的本质是非线性效果,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在线性系统中,不存在这种级串过程。在实验和直接数值模拟中,也早就发现了能量的逆级串效应,即能量会从小尺度传递到大尺度,在二维湍流中(一薄层流体,肥皂膜等系统),这种所谓的逆级串效果更明显。能量传递到大尺度后,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因为大尺度运动和流场的几何形状及其它宏观条件密切相关,积聚在大尺度的能量如何的耗散过程更不可能具有普适性。关于其产生愿意,可以向你推荐一篇最近的关于二维湍流逆级串的文章,早期的观点认为逆级串的原因是旋涡的合并(直观上似乎是这样,两个小涡合并成大涡,小尺度结构变成了大尺度),但新的研究发现,旋涡合并所引起的能量传递只占总能量流的千分之一,说明能量的逆级串还有其它的来源,流场的剪切使得旋涡变形,这个效果更重要,关键是此过程在流场中处处在发生,而对于有大量旋涡的系统,参与合并的旋涡只占总旋涡数的百分之五左右。这是一个新观点,还没有被广泛接受,读一下相关的文献,自己判断吧。
发表于 2005-1-24 0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关于二维湍流: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12&topic=180  
发表于 2005-9-22 14: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agree with caiqd, in ocean turbulence, the energy cascasde goes both ways.
legolasGG
发表于 2005-9-22 15: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我们知道湍能产生率越大,流场中的湍动能越大,
反过来,能否说流场某处的湍动能大,就说明该处的湍能产生率也大呢?
发表于 2005-9-27 23: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我觉得,湍动能的大小和湍动能产生率大小严格说来,没有直接的依赖关系。空间某处湍动能的来源可以是输运和产生两个机制。一定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A处的产生率比B处大,但A处的湍动能比B处小,在对流强的流场中,应该容易找到这样的情况。当然,就更不能说湍动能大的地方产生率大了。
发表于 2005-9-28 12: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ADMINOPE=周华|lcw|威望由 6 增加至 7|加分!|1149136188]实际问题中,一般可以用LDV测量出湍流脉动速度的大小,可以得到湍动能,而湍能产生率无法直接测量出来,如果考虑对流和扩散作用,这种对流和扩散的强度如何估计?是不是湍能产生率的大小只有通过数值计算才能得到和分析呢?
我感觉,一般地分析,根据湍动能方程,方程右端的湍能产生率大,就会导致左端的湍动能也大,关键是对流和扩散的影响不好考虑。???
发表于 2005-9-29 05: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对实验不太熟悉,直观感觉,湍动能和湍动能产生率都不能直接测量,都是首先测量若干瞬时速度场后,再通过后期处理,得到平均场,进而得到脉动场后,根据平均场和脉动场,计算出湍动能及其产生率。
湍动能大小和产生率的关系好有一比,把湍动能比为一个人口袋里的钱,产生率比为其工资收入(可以是负值,当是做生意赔钱了),对流比为其借贷情况(有进有出),一般情况下,当然是收入多的人,口袋里钱会多,但这显然不是绝对的。
发表于 2005-12-3 23: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ADMINOPE=周华|nest|威望由 0 增加至 1|加分!|1149136333]二维湍流在现实中是不会存在的,我们所处的物理空间是三维的。一薄层流体,肥皂膜等系统也不是二维的。以肥皂膜为例,它的表面张力的存在是影响其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用二维模型解释的级联等许多结论与三维情形是不同的,有的是完全相反的
发表于 2006-5-22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湍流级联的根源

数值模拟采用了很多离散方式,因此,计算的结果与理论有很大的出入,数值模拟一般只是满足工程需要的结果,至于本质只能从试验和理论去入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