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Dirk Helbing 在交通科学,特别是交通物理领域的地位无可争辩。这几年他的精力似乎更多地转移至社会动力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领域,但是09年,他刊发的数篇车辆交通流的文章,分别刊载在EPJB和TRB期刊上,引发了两场公开的辩论。
其一是否定 B. S. Kerner 提出的三相交通理论的合理性:
Helbing及其coworkers长久以来一直在公开和非公开的场合否定Kerner的三相交通理论,其主要合作者之一的Martin Treiber博士在6月24日的TGF '09全场大会上,其报告结尾也公开否定三相交通理论的合理性。09年的TRB文章,Helbing在Kerner实测的德国A5高速公路(相同路段)上重新进行了数据采集,他收集到与三相交通理论不相容的一些证据,并据此质疑三相交通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模式的概念,特别是同步流的若干不清晰非明确的定义也在此篇文章中得以详细讨论。
其二是承认类PW模型中的特征波速大于车流速度的合理性:
1995年Daganzo质疑类PW模型中存在特征波速大于车流速度,从而导致非物理的类似气体倒退现象的发生,从而唱起了类PW模型的高阶宏观模型的“安魂曲”,直接激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引起了一波高阶宏观模型的研究浪潮,详情不再细说。09年的EPJB文章,Helbing认为特征波速不应理解为信息传播的速度,连续车辆的相互振荡关联形成一个相的速度(phase speed,单个一种波的速度,可认为是车流的平均速度),故而波包的群速度(group speed,由不同波数的一些波组成的一个波包的速度,被认为是特征波速)大于相速度并不意味着车辆之间相互作用的向后传播,从而承认了类PW模型中的特征波速大于车流速度的合理性,认为不会造成对交通流模型的理论不相容性。他还通过设计一个实验,一个车队的车辆,从后至前各车加速而不发生碰撞,这并非是由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干预形成,同样也不违背因果律,从而佐证了他的观点。H. M. Zhang明确反驳了这一说法,他认为承认类PW模型中的特征波速大于车流速度的合理性会导致违反直觉的结果,并且Heling研究的出发点,两类非线性方程(高阶宏观模型和OV模型)通过一个线性稳定性分析来相互推断,是不够充分的。必须依据交通的物理性质来证明合理性,并且依赖于经验观测的验证。
本人还未仔细阅读完文章,匆匆写些读后感而已,看来交通流理论中若干看似有结论的概念还值得再次琢磨啊!
[ 本帖最后由 宋涛 于 2009-6-30 15:1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