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milingbudha

LaVision 的代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 17: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手实验+一手模拟,两头都要硬啊!呵呵。
有钱做实验,玩仪器;没钱作模拟,玩自己。
现在主流的好一点的工作站也就4~5W,一台仪器就要乘10倍都不止。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0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volumetric PIV 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MIT的一个组发表一个新的volumetric PIV 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基本想法和tomoPIV类似:从不同视角相机所得到的照片中重构三维的光强度场,然后做3D的相关计算,得出速度场。他们重构光强度场的算法 (synthetic aperture )简单,要比 tomography快很多 ,但是要求用8个相机以上。现在相机越来越便宜,这个技术感觉上还是有前途的。

SyntheticAperturePIVO.pdf

3.77 MB, 下载次数: 325

发表于 2011-1-3 17: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匆匆看了一遍。论文写的很好。谢谢lz提供信息。
稍微发表一下浅见。
这个论文用到的三维重建技术比较简单,高速化的潜力很大,看论文结尾关于速度部分的描述,估计再提高几十倍完全是可以的。
这个算法本身并不新颖,我记得澳大利亚的一组PIV研究者3年前提出过类似的算法,似乎叫做MLOS之类的。主要优点就是算得快,代价是结果比较差。
去年EIF登过一篇文章,作者应该是adrian,系统的评价了到那时为止所有TomoPIV的重建算法。最好的仍然是MART。MLOS及其类似的算法在准确度上基本是最差的。当然速度很快。
我从那篇文章里面得到的印象是,不管算法多么好,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信息量,即相机的数量。如果相机足够多,哪怕最简单的算法,结果也能做的很好。相机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当然算法很重要,特别是对付粒子浓度较大的情况。
MIT的这个论文应该也是出于同样的想法。
MART本身还发展出了多次重建算法,即把算出的三维速度加到重建的T0次结果上,然后和T1次的重建结果比较,如果有足够大的差别的话,即认为是虚假重建结果,予以清除,然后重新计算三维速度场。如此反复。这大致可以认为是通过算法的进步虚拟了多一倍的相机。不过这样的计算量增加了很多,而且,个人认为,可信度不高。发论文可以,作实验的时候,我会避免用这样的技术。
总得来说,单纯从实验结果的角度出发,增加相机的数目是好得。但是在操作实务上,可行性比较低。相机及其支撑系统的价格是一个问题,操作的复杂性大增是另外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找到足够的地方摆两个相机都不容易,何况八九十十一十二个相机。这么多相机,怎么摆放,怎么对焦,都是极其麻烦的问题。普及起来很困难。
实际上,理想情况就是一个相机作这些事情,不过这不大可能。
现实一点说,10年之内估计6个相机就是TomoPIV能够用的极限了。MART算法发展下去得话,6个相机应该能做到对付足够用的高粒子密度图象。
另外,民用相机是越来越便宜,科研用的相机从来不便宜,盖因便宜了厂家就不做了,这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 本帖最后由 FlowTech 于 2011-1-3 19:03 编辑 ]
发表于 2011-1-3 18: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到在大学混得同志们可以拿类似的主意去申请项目,特别是手上有PIV系统的。
基本上算法很容易实现,结果也有保障,手上有激光的话,只要加10几台相机就可以了。成本可以接受。来头比较大的话,可以加上换一个大功率的激光。
这样实验做完了,手上就多了好几套StereoPIV系统了。
发表于 2011-8-25 13: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Lavision的东西不错,相机什么的质量比较稳定,软件也挺好用的。但他们的代理不怎么样,员工保险公积金都不全,你想想这样的公司怎么能留住人。
发表于 2012-1-16 13: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大家对piv都很了解,刚接触piv,以后多发表不同厂家产品评价。
发表于 2012-1-17 14: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买的是高频PIV,三家各有千秋。

最终还是价格占优的拿到标了。
大家觉得1KHz的PIV研究二维脉动量有多大意义啊?
我以前是做计算的,最近该行做实验。
发表于 2012-6-23 10: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ctcar 于 2010-6-28 12:09 发表
就是一个代理公司,很不专业,PIV的负责人前前后后换了三个。TSI服务更好点
如果想要购买PIV设备,一定要做好调研,还有理论学习要跟上,千万别让他们帮你选型。到时候设备选型不好做不出好结果,他们也不会管的。L ...

很怀疑你是某个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或者就是某个公司的雇员。但这是一个讨论技术的平台,不是诋毁抹黑同行的平台。LaVision公司没有这样做,丹迪公司也没有这样做。你这样做很不光彩,令人不屑。而且你说的也不是事实。LaVision公司的PIV负责人至少有两个是从来没换过的。TSI公司的负责人换过多少,你应该清楚的。真正了解情况的网友们也不难了解清楚。
发表于 2012-9-26 2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搞错了。互相诋毁对用户是件好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