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55|回复: 29

[趣闻轶事] 闲聊几句郭汉英(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7 21: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6-29 05:11 编辑

http://blog.creaders.net/jingjib ... iary.php?did=223863

闲聊几句郭汉英

紫荆棘鸟

前几天福禄教授在论坛贴了郭沫若晚期几首诗歌,进而initialize了一些怀疑郭老RP的帖。那些帖子不但让绳子同学有些不快,而且还让括号同学进而怀疑郭老的才识,可谓是一箭三雕,效率惊人。郭老晚期的的诗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为啥写得那么臭的问题。为啥那么臭呢?括号觉得郭老枉负才子之名,甚至连对甲骨文的研究也可能是假的;另一同学说可以理解成郭老因内心激愤而故意写成那样的,因为就算他老了写不出好诗,凭他的眼光也断不至于将诗歌写成那个样子。我想这么解释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郭老如果写了一些充满阿谀奉承但行文还算可以的诗歌的话,那对郭老的reputation才是更致命的,因为别人不会联想到他是故意写成那样的,因为诗歌还可以,对不对。

说句题外话,几个月前国内某论坛(天涯论坛?)出现了个神帖,帖子是说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造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以来,大伙儿的恶搞和制造儒墨(rumor)的水平和GDP一样直线增长,而且听信者众多,在一旁鼓噪的兴许更多。这些恶搞和儒墨倒不一定有多深的内涵,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想这其中折射的是大伙儿对社会的迷茫:咱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去相信一些东西,怀疑另一些东西,但我们到底能相信什么呢?因此张三若在舞台上一边装醉舞剑一边指鹿为马一边指东打西,舞台下的李四就会莫名其妙地兴奋,王五则干脆一个健步跃上舞台欢呼雀跃,更上了一层楼。

郭老肯定是大才子,这是没有疑问的,这从他和他两位夫人(安娜/佐藤富子,以及于立群)所生的十来个子女的“职业”就可以间接地看出。你得相信遗传的作用。除了在文革中死于非命的郭世英(于立群的二子)和郭民英(于立群的三子)外,他们大部分都成了“家”,例如化学家,物理学家,音乐教授等,但没有一个从政的,据说这和郭沫若晚年的教训和遗嘱有关。

郭沫若是很老很老的前辈,这里见过郭沫若的估计屈指可数,见过其子女的肯定多得多。其中在中关村一带高校活动的,是郭沫若和于立群的长子:郭汉英。只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昨天在online“查询”郭汉英时,发现郭汉英早就因为急性肺炎于五年前的2010年6月5日仙游了,享年71岁。这里估计有一些人是郭汉英生前的同事或者学生吧?郭汉英生前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曾任副所长。郭汉英在中关村一带可谓是大名鼎鼎,原因除了和物理相关的学术活动外,还包括一些其它方面的社会活动,以及他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这里俺从这三个方面八卦八卦一下,一部分信息来自于online,另一部分信息来自于俺以前在北京念书时的道听途说。

二零零几年的郭教授已经是六十挂零的老教授了,离退休也不远。这里说“老教授”,是指其实际年龄,但若论外表,郭教授看起来则年轻得多,大约像个四十多岁的样子,而且显得英俊。很多初次见到郭汉英的人都吃惊于他是1939年出生的。据说那时流传着一则油墨的玩笑话:从背影看,像硕士研究生;从侧面看,像博士后;从正面看,哟,原来是郭汉英……我大约见过郭教授1-2次,在我印象中,郭教授背略显弯,但绝非驼背那种,倒有些像刘德华的那种弯,有点像牛仔和侠客的形象。没错,据说和他熟悉的人都称他为“郭大侠”,只是这里的郭大侠是指他那种像行侠江湖的性格,倒不是说像郭靖。郭靖又笨又憨还木纳,郭教授可谓是恰好相反,铁齿铜牙,能言善辩,争论起问题来往往都不知不觉中带上个笼子,谁不小心就会着道。

郭汉英在学术界的声望不能和黄昆周光召等相提并论,但若只论“名气”,郭汉英并不输于任何人。他的朋友圈子很大,特别是在高层,尽管部分原因是因为郭沫若,但这也和他自身的“侠客”性格不无关系。就像以前毛泽东向钱三强请教过高能物理问题一样,胡耀邦也曾经拜郭汉英为“师”,请他讲过相对论,王震也就人体的特异功能问题和郭汉英切磋过,并且请郭汉英观察过特异功能的表演。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成立,郭汉英功不可没,特别是最开始筹划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郭汉英利用他的特殊身份穿针引线,起了很大的作用,就连当时主要负责人之一的何祚庥也说,郭汉英当时为我们说了好话,对撞机项目得到中科院和周恩来的肯定回复,郭汉英功不可没。这里为啥强调何祚庥也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是我听说何祚庥和郭汉英其实是“对头”。

郭汉英晚年最“重要”的一项社会活动,就是主持了当时的人体特异功能的测试检验工作,起因是当时的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当时火得不行,例如某些小孩能用耳朵识字,某位气功大师通过发功让水稻增产,等。当然,最著名的兴许是气功大师严新通过发功扑灭了大兴安岭的火灾。这些报道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于是当时的体委主任吴绍祖请他的好朋友郭汉英出山成立了检测小组,主持人体特异功能的测试检验工作。检测小组不光是涉及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而且还涉及到不同的部委衙门,兴许那时也只有郭汉英才有这份魄力能将这些官僚和专家团结起来,换谁都不行。须知中国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的“奠基人”可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加之吴绍祖本身的卷入,这项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

特异功能的检测工作持续了几年,大约于上世纪末结束。这项工作虽然因为牵涉的人太多,话题太大,最终没有给出个官方定论,但诸多测试基本上是否定人体的特异功能的,例如耳朵认字,发气功让水稻增产,等。作为主持人,郭汉英必须表现的不偏不倚,以理服人,须知在检测小组中不少人是支持人体特异功能的。不过我倒是觉得郭汉英本人对特异功能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从他当时接手这个职位对吴绍祖所提的几点要求就能看出:
a)存在性检验,必须不以存在为前提;
b)人体特异功能如果存在,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对许多有科学素养的人而言,a)b)实际上是起码的康门三四,但具体到检测中,如果事先没有这两把“尚方宝剑”,支持特异功能的专家或者官僚就容易拿“小概率事件”为幌子搪塞过去。再说,谁能豪气顿生地宣称,比如说a),必定是天经地义的么?否则你主持个上帝是否存在的检测工作试一试。

-----------------

coolboy注:康门三四 = common sense = “科学常识”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闲聊灌水。这篇算跑题了,是看到木桩老师写的大作《从数学家纳什联想到……》后临时码的。木桩老师在她帖子里提了几个令人感触的问题,例如纳什之疯,是否是因为没有得到菲尔兹奖而导致心态失衡所致,例如民科声称攻克了像黎曼猜想这样的难题是出于无知无畏还是追名逐利,等。这些话题深究起来其实很有意思,这里我附和着从相对论的角度补写几句,毕竟相对论也是郭汉英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今年是2015年。虽说爱因斯坦是在1916年发表了足以让他封神的广义相对论,但他的理论实际上是于1915年完成,并且在会议上宣读过,因此可以说今年是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周年,而相对论(以及场论)恰好是郭汉英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因此这里以及续篇我准备以这个话题为核心闲聊几句,间或会夹杂一些我个人的评论,不对的地方请方家批评。不过因为篇幅关系,这里我先跑题说几句国内的“反相对论(简称反相)”,然后再回到郭汉英的工作,看郭汉英是如何“反”相对论的。

先说国内的“反相对论(简称反相)”。众所周知,狭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之一,老爱本人也因广义相对论而得以与牛顿比肩,但老爱却是以光电效应得的诺贝尔炸药奖。事实上在老爱得到诺贝尔炸药奖前,他曾经连续N年因为狭义相对论(以及后来的广义相对论)方面的成就被提名,但不幸屡屡被否决。这表明什么?这表明当年反相势力的强大。这不,百年以后反相的声音仍然是不绝于耳,其中就包括咱们中国。反相的人虽然大部分是民科,但也有不少“官科”,例如黄志洵这样的物理教授和博士导师。这些人在网上建立了一批根据地,例如百度贴吧,丁一宁的中国反对相对论网,西陆网站的(挑战相对论论坛),等,例如西陆论坛其实是管理员特地为反相人士设的一个版块,这个版块的老大就是赫赫有名的反相专家,博士导师李子丰教授。当然李子丰并非是“学术声望”最高的反相人士(就算是西陆论坛,反相人士中也有不少博士导师),但若论在论坛的骁勇彪悍,李子丰自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通常反相人士如果能激起某位拥相人士(通常是成名的官科)出面来西陆和他们对垒,他们就会弹冠相庆,载歌载舞将地之视为反相事业的milestone,特别是李子丰教授。李子丰和手下的虾兵蟹将在西陆引领着主旋律,将那些拥相的孤魂野鬼打得满地找牙,没法找到北,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万维极左和极右群殴。不过反相人士兴许觉得群殴这些拥相的孤魂野鬼没多大意思,因为就算李子丰教授大获全胜又怎么着,他们还是不知对方那些网络ID是谁,对不对?所以李教授们通常是给有头脸的拥相官科们写信投稿发电子邮件打电话,用激将法使得他们注册帐号,来和李子丰教授们在论坛论战打架。这招有时还很有效,据我所知有不少的拥相的官科们真的注册了账号和李子丰们“切磋”科学的真谛,例如我这里列举三位:

a)张元仲研究员(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导);
b)俎栋林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导);
c)吴岳良研究员(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院士);

当然,在骁勇的李子丰们面前,这些拥相的官科不是反相的官科加民科的对手,没几个来回就被掀翻在地,缴械投降:书袋子俎栋林被骂得哑口无言,最终玩消失了;张元仲发了个长帖向李子丰道歉认输;吴岳良虽然气恼不过,但苦于自己是所长,是地师级干部,属于头面人物,所以必须四平八稳。吴岳良所长于是仰天打了个哈哈,不急不慌地揶揄李子丰他们是民科:“……大家团结协作,以李子丰李三清为代表,撰写出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限于8000字以内,我们将组织专家严格审阅,并给出答复。学术研究,不可强迫他人必须接受自己的观点,正如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志的论文,从来不强迫民间科学家们必须接受一样……”。

大家看到,若光论场面,那李子丰和反相人士铁定是大获全胜,不过李子丰们却一直非常郁闷,一点也不快乐。为啥?因为吴岳良们不光是会揶揄人,而且还拒不刊发他们的论文;李子丰们出钱请吴岳良们去中科院去北大和他们实地对话辩论,吴岳良们不理不睬;李子丰们申请参加吴岳良们圈子里的学术会议,吴岳良们也不作批示。李子丰于是生气道:“谁能给我发表论文,我出10000元作为酬谢”,不过喊归喊,却不见有谁帮他发文,去酬了他的一腔凌云壮志。有些类似于BBS论坛,是不是?李子丰就像论坛最活跃最高调最犀利的会员。无论他如何挤兑版主,或设擂台挑衅或唆使散兵游勇谩骂,版主就是不出面吭声,只管在幕后偷笑着删帖封人。那位最高调的会员李子丰自然没辙,你说郁闷不。

李子丰们虽然拿吴岳良们没辙,实际上吴岳良们也拿李子丰们没辙。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北大一位professor写的(可惜记不清名字了),他有位现实中算是认识的反相人士朋友,这位朋友可不算传统意义的民科。这位prof叹息道,反相人士中绝大部分是完全不懂相对论而去反的,包括他这位朋友,于是他邀请他的朋友听他开设的电动力学课程,没料到这位朋友听了一堂课后就不了了之,说是太难。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位prof的朋友本身也是位PhD:Permanent Head Damage。

回到木桩老师的疑惑:那些动辄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却毫无逻辑数学素养的人,那些穷其一生弄不明白同时性却猛批狭义相对论的人,有些肯定是出于无知无畏,另一些肯定是想走成名的捷径。大千世界何其五彩缤纷,这些人既然人数众多,他们性格也就肯定迥异。曾经见过一位声称通过用非常精确的天平测量A4纸张的质量(等)去证明圆周率是有理数的怪杰:他还为此写了一本专著,有十来章,一百来页。


发表于 2015-6-28 14: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隔行如隔山,特意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郭汉英教授的主要事迹。
发表于 2015-6-28 14: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曾经看到过一个台大校长李嗣涔教授的讲座视频,内容也是研究特异功能,他的结论是特异功能不仅存在而且实验可以重复,不知现在有没有第三方重复他的实验。

点评

查了一下,李嗣涔的专业背景是电机工程(EE)(而非物理或理论物理),在台湾从事“手指认字”的研究也是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从发起时间(1987年起尝试,1992年起规模化)和背景(台湾国科会)来看,很可能是受大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9 00:2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6-29 05:02 编辑
周华 发表于 2015-6-28 14:56
在网上曾经看到过一个台大校长李嗣涔教授的讲座视频,内容也是研究特异功能,他的结论是特异功能不仅存在而 ...


查了一下,李嗣涔的专业背景是电机工程(EE)(而非物理或理论物理),在台湾从事“手指认字”的研究也是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从发起时间(1987年起尝试,1992年起规模化)和背景(台湾国科会)来看,很可能是受大陆(钱学森,耳朵认字)影响、不甘落后,想同大陆在这方面竞争而衍生出来的。

当年那位四川的小朋友唐雨编了一个“耳朵认字”的故事绝对不会想到其结果会产生世界性的巨大影响。


点评

特异功能的研究我原来也以为是中国最先开始的,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实际上是西方先有相关研究,然后我们才开始有人研究。区别就是我们这里的热点是诸如“耳朵认字”这样看上去“迷信”色彩很浓的东西,西方研究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9 08:21
发表于 2015-6-29 0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boy 发表于 2015-6-29 00:24
查了一下,李嗣涔的专业背景是电机工程(EE)(而非物理或理论物理),在台湾从事“手指认字”的研究也 ...

特异功能的研究我原来也以为是中国最先开始的,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实际上是西方先有相关研究,然后我们才开始有人研究。区别就是我们这里的热点是诸如“耳朵认字”这样看上去“迷信”色彩很浓的东西,西方研究的则是“遥视”、“遥测”这样的“科学”的东西

点评

确实是这么回事,但还有更大的区别。我在好几个帖子中说到了这种区别。例如: +++++++++++++++++++++++++++++++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 [44楼] http://bbs.lasg.ac.cn/bbs/thread-42150-5-2.html 曾见到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9 09:0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09: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华 发表于 2015-6-29 08:21
特异功能的研究我原来也以为是中国最先开始的,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实际上是西方先有相关研究,然后我 ...

确实是这么回事,但还有更大的区别。我在好几个帖子中说到了这种区别。例如:

+++++++++++++++++++++++++++++++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  [44楼]
http://bbs.lasg.ac.cn/bbs/thread-42150-5-2.html

曾见到过:(1)经典力学早已隐涵在阴阳八卦论中,(2)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的近代难题早由阴阳八卦论解决,及最近的(3)物种起源的最科学理论是太极阴阳交配,等等。其实,类似的歪理邪说在哪地区、哪年代都有。有时感到可悲的是这类事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时候,一些胡言乱语的狂人居然还就是有着院士或知名教授等头衔的头面人物。

+++++++++++++++++++++++++++++++

高歌教授在国际刊物发表解决湍流世界难题的方法   [29楼, 38楼]
http://www.cfluid.com/thread-125875-2-1.html

[29楼,]
在美国研究Astrology的人要多于研究Astronomy的人,但这是两拨子不同的人。研究Astrology的人不去深究Astronomy,而研究Astronomy的人知道那些研究Astrology的人基本上是胡说八道。在中国,则不少情况下是研究Astronomy的人也同时研究 Astrology,本质上是分不清Astrology与Astronomy的区别何在。

[38楼]
这个道理同我上面[29楼]所说的研究Astrology与Astronomy是两拨子不同的人是一样的。假如Vladimir Arnold, Lev Landau,Theodore von Karman或George Batchelor等也去研究耳朵认字或研究如何利用有遥视功能的人寻找丢失的导弹等等的话,估计也会被苏美英等他们自己国家的科学家批得一塌糊涂的。因为他们若这样做,不仅侮辱了他们自己,也侮辱了他们自己国家真正的科学家。

+++++++++++++++++++++++++++++++

发表于 2015-6-29 14: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boy 发表于 2015-6-29 09:03
确实是这么回事,但还有更大的区别。我在好几个帖子中说到了这种区别。例如:

++++++++++++++++++++++ ...

对这类事情我的倾向是保持开放的态度,比如牛顿晚年也去研究炼金术,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似乎是牛顿背叛了自己原来的方向,其实从他自己的角度看,可能就是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而已。还有一位叫Swedenborg的瑞典人也兼有科学家、哲学家等头衔,但他最有名的著作《天堂与地狱(Heaven and Hell)》却是关于人的afterlife的,详细介绍请见维基百科相关条目: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anuel_Swedenborg

点评

研究和改变原子核结构是高能物理,研究和改变分子结构是化学。但这是上世纪初才知道的事。牛顿研究过数学,力学,光学等,晚年也去研究炼金术在当时也可认为是研究化学吧! 不少人早年信仰共产主义,后来信上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30 10: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0: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6-30 10:30 编辑
流体工坊 发表于 2015-6-29 14:57
对这类事情我的倾向是保持开放的态度,比如牛顿晚年也去研究炼金术,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似乎是牛顿背叛 ...


研究和改变原子核结构是高能物理,研究和改变分子结构是化学。但这是上世纪初才知道的事。牛顿研究过数学,力学,光学等,晚年也去研究炼金术在当时也可认为是研究化学吧!

不少人早年信仰共产主义,后来信上帝。也有些人一开始信上帝,后来信科学。这并不奇怪。我在上面说的是:“在中国,则不少情况下是研究Astronomy的人也同时研究Astrology,本质上是分不清Astrology与Astronomy的区别何在。”你应该是看漏了“同时”两字。

比如说,有人一开始信上帝,什么事情都以上帝的行为作准则。后来信科学了,从事科学研究。有次研究某科学问题,接近最后的运算得到了X*X=9的方程,最后的结果从科学的逻辑推理应该是X=3。但若这时她在前面运用科学方法求得X*X=9之后,同时又以她所理解的上帝的准则来求最后结果,认为上帝创世用了6天,6同9互为倒置,故最后的结果应该是X=6。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她这样做是明显的不自洽,是错误的。

我曾经在一个帖子中说过另一个不自洽的例子:

++++++++++++++++++++++

物理、哲学和佛学(E=m*c^2)   [4楼]
http://bbs.lasg.ac.cn/bbs/thread-42300-1-2.html

.....................................
.....................................
最近读到了在网上流传的朱清时的一篇有趣的文章:

++++++++++++++++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作者: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
来源: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佛教与科学”分册,第34-41页。
++++++++++++++++

他的观点同张俊彦的观点挺接近的,即认为西方近代物理的许多发现和疑惑其实都在东方佛学中早已被阐述或解决了。“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朱清时认为物质其实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真正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佛学中“缘”。又根据佛学《金刚经》中的“自性本空”的解释,若能达到缘起性空的禅境的话,这“缘”应该也就是“空”了。但在佛学的《心经》中已有“空即是色”的说法。再根据张俊彦的论述,这里的“色”是指“颜色”,而“颜色”也就是“花花世界”,这“花花世界”自然是物质了。这里,我们从物质出发,经过关系、缘、空、色、颜色、花花世界,最后又回到了起始的物质。这也许就是佛学中的“轮回”之说了。

张俊彦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清时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俊彦是台湾交通大学的前校长,朱清时则是大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前校长。

我突然想起了家乡的一句俗语专门描述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一对活宝!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荆棘鸟的帖子中提到了西陆的一个民科的反相论坛。一时兴起,最近也去那个坛子里逛了逛。发了一些帖子,转载一些在下面。主要是发在下两个帖子中的回帖:

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16316.html
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17044.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7-30 21:16 编辑

光速不变原理:相对于每个惯性参考系,光在真空中都以恒定的速度c传播,并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看来有不少反对相对论的人,究其原因是把上面的光速不变原理误解或误读为如下的意思:
在每个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都以恒定的速度c传播,并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物理学中的原理、定律等和数学中的定义、定理等的叙述都是相待严谨的,往往是一字之差就能引申至完全不同的涵义。

看到有人在给牛顿第一定律打补丁什么的,应该也是没有一字一句仔细读懂定律本身而引起的。

+++++++++++++++++++++++++++++++++

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两大假设之一。
“光速不变原理:相对于每个惯性参考系,光在真空中都以恒定的速度c传播,并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上面的光速不变原理是一字不改地从梁昆淼、吴秀芳《狭义相对论初步》的书中摘录下来的。书中同时介绍了好几个导致这一原理的实验背景和结果。

在Landau和Lifshitz的名著《The Classical Theory of Fields》中,相关叙述如下:
The velocity of light is the same in the K and K’ systems. If the interval ds between two events is defined as ds^2=c^2*dt^2-dx^2-dy^2-dz^2, then ds^2=ds’^2 or s=s’. This invariance is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he constancy of the velocity of light.

在爱因斯坦的《The Meaning of Relativity》一书中,他是这样说的:r=c*dt and r’=c*dt’ must be mutually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with respect to the transformation which transforms from K to K’.

+++++++++++++++++++++++++++++++++

[11楼]同[13楼]说的应该是如下所述的同一件事,即:
----------------
实验表明,不同惯性参考系所观测到的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波具有相同的光速。所测光速值与光源的速度及不同惯性参考系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

与之相对应的牛顿力学(对于声波的叙述),则有如下的结果:
----------------
实验表明,不同惯性参考系所观测到的由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具有不同的声速,其关系满足矢量叠加原理。
----------------

在移动光源上建立一个坐标系,则移动光源相对于该坐标系就是静止的了。这时,原来的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的结论也就转换为或等价于所测光速值与不同惯性参考系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无关了。

“实验表明”可以说是物理学区别于哲学、神学等其它某些学科的重要标准。
实验表明,地球是圆的。为了理解“地球是圆的”这一观测结果,人们必须改变或重新思考以前“天圆地方”的观念。
同理,为了理解“光速不变”这一观测结果,人们必须改变或重新思考以前关于绝对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自然也就出现了“长度收缩”、“时间变慢”等的新概念。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A:看来有不少反对相对论的人,究其原因是把上面的光速不变原理误解或误读为如下的意思:在每个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都以恒定的速度c传播,并与光源的运动无关。物理学中的原理、定律等和数学中的定义、定理等的叙述都是相待严谨的,往往是一字之差就能引申至完全不同的涵义。

B:有点懂了。由此看来,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源和参考系的运动都无关。

A:是的。

B:我们的不少人也是很长时间研读了一些相对论的书的,为什么会犯这类简单的错误呢?

A:我猜测你们看的是一些科普小册子吧!那些科普小册子只用于启蒙,不可用于严肃的科学研究。

B: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再问你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如果光速相对运动着的观察者具有不变性,那么相对观察者的光谱频移是怎么产生的?请给我一个“启蒙”式的答案。

A:我们知道,速度是距离与时间之比值。在两个不同的惯性系中,尽管速度都取同一值,但导致这一相同比值的距离和时间在各自的惯性系中可取不同的值。这光谱的频率或波长其实是与光波传播的时间或距离直接相关的(这你从单位上也可看出)。既然时间或距离会变,这频移也同样会产生了。当然,考虑了相对论效应的 频移与经典频移相比有一很小(可略)的修正因子。

B:哦,我明白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0: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一直认为雷电现象是“雷公、雷母辩论吵架”所致。后来听人说了也看了一些科普小册子,介绍这一自然现象是如何同气象过程相联系的。但这“雷公、雷母辩论吵架”的说法太根深蒂固了,有些人穷其一辈子就想着(从哲学、历史、阴谋论等的角度)如何证明那些科普小册子中的说法是错的。而“雷公、雷母辩论吵架”的传统看法在作了雷公的小姨子也参与辩论的修改之后又是多么的美丽。其实,这也是宗教式无知和愚昧的体现。

+++++++++++++++++++++++++++++++++

本人尽管有时也在网上发一些科普方面的帖子,但同所谓的“民科”并没有多少交往。最近看到了网络博学才女紫荆棘鸟发了一个帖子,其中特别提到了民科扎堆的西陆网站的挑战相对论论坛,也算是知名的反相根据地。该帖子中特别说到了关于李子丰反相的一些趣事。我一时兴起,就把她的帖子放到隔壁“现代物理争鸣”论坛上了:

闲聊几句郭汉英 (紫荆棘鸟)
http://club.xilu.com/newphysics/msgview-950469-68836.html

并进而想象,若同一帮子民科们聚到一起,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高谈阔论相对论,也不失为一件人生快意事。由此,也在这里看了一些帖子,发了一些评论,获得了一些体验。总体感觉,民科们的思维方式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呵呵。

+++++++++++++++++++++++++++++++++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流体力学中的能量平衡方程,也同动量平衡方程有一定联系。若没有认真学习过流体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统计力学基本上都用不上),不知道基本的能量平衡方程等,光靠瞎蒙,一般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引力对应于势能的梯度,原则上对于温度的分布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若从流体力学中的能量平衡方程来看,相关内容只是一些非常基本的基础常识而已。

+++++++++++++++++++++++++++++++++

电子是不会自动地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的。这就类似于地球也不会突然就跑到火星的轨道上去一回事。但原子吸收了外部施加的能量之后,某电子可以跃迁到高能态,但该电子在高能态的动能与原来在低能态时的动能没有必然的关系。
温度是大量粒子随机运动能量的度量。上面考虑单个粒子运动变化的方式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流体力学或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研究则可以给出温度分布的正确的答案。

+++++++++++++++++++++++++++++++++

民间确实也存在极少数的高手,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自学成才。但在成才过程中也还是必须遵循普适的科学逻辑,之后也还是需要接受系统性的科学训练。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一个例子,他也曾经是我的榜样,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自己想想,若没有后来的系统性科学训练,只靠支离破碎的各类知识来加以拼凑,终究成不了气候。

+++++++++++++++++++++++++++++++++

朱顶余、沈建其、高冰坤、吕和祥、胡北来、......?这都是些什么人?我从来没听说过。我只是听网络博学才女“紫荆棘鸟”说起这论坛民科扎堆,一时好奇,过来转转而已。
楼主听说过朗道没有?他写有十卷理论物理教程,不知楼主是否或认真读了几卷?其中的第六卷就是《流体力学》。
“可压缩流体静力学方程”?这是什么意思?既然研究可压缩流体,怎么又是静力学方程?既然是静力学方程,怎么又是可压缩流体?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20楼]已经说了“可压缩流体静力学方程”是民科式的瞎扯。现在再来说说楼主在[18楼]提到的这个“可压缩流体静力学方程”或即“摩尔焓加摩尔势能等于常数(H+mψ=C)”的这个方程到底是被楼主错用或错误理解在什么地方吧!

流体力学中有一个知名的“伯努利方程”,它是流体总能量方程沿流线积分之后所得到的总能量沿流线的能量守恒方程。它的形式是
H+v*v/2+m*ψ=C,沿流线
表面上看,这个方程只比上面的方程多了一个动能项,但它的(数学表述及)物理意义则表明这方程至少必须是沿着流线才成立。换句话说,这方程成立的必要条件必须是流场v不为零。一旦假定处处v=0,这方程也就不再成立了。对于知道这个方程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读者来说,这应该是很清楚的,推导过程中流体是不可以假定为处处是零的静止流体的。

+++++++++++++++++++++++++++++++++

我在前面提到过民科们所谓“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即“只靠支离破碎的各类知识来加以拼凑。”

从统计力学中抓一个公式,再从流体力学里抓一个公式,或更从电磁学、相对论等不同的专业书再抓几个公式,全然不顾各公式的物理学背景、意义,推导的条件或适用的范围,反正看到某些公式中有相同或相似的数学符号就可以把它们拼凑在一起,并从而声称重大突破或改写了什么学科之类的。当别人指出他们的这类错误时,他们就会使用与学术界含义不同的民科式术语来加以解释。因为自认为是重大突破但又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民科们便常常使出“缠”字诀。还别说,要是我真碰上这样的民科不断打电话或找上门骚扰的话,也还只会【使用金蝉脱壳计,被迫违心地敷衍你恭维你顺着你说几句,把你朱顶余哄回家。】

朱顶余,回家去吧!

+++++++++++++++++++++++++++++++++

对包括楼主在内的科学爱好者的友情提示:与其瞎扯什么自然观、历史观的什么闲话,有时间不如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精读几本数学、物理(或某专业)名著。我再重复一下前几天说过的:科普小册子只用于启蒙,不可用于严肃的科学研究。

流体或气体的状态需要三个(组)守恒方程来描述:(1)动力学动量守恒,(2)热力学能量守恒,(3)物质不灭质量守恒。

外场(引力)的作用出现在动力学动量守恒方程之中,温度的变化出现在热力学能量守恒方程之中,质量守恒同另外的状态方程主要作用是封闭方程组(及变量)。对于静止流体,(1)同(2)是独立的。再说一遍:对于静止流体,(1)同(2)是独立的。外场的作用只是改变气压场,即引力场由压力梯度场来平衡(朗道书上没列方程,就直接如此说了)。温度场由热力学能量方程确定,与引力场无关。绝热则恒温。若流体有运动,则动量守恒方程可以转化为动能守恒方程,该方程与热力学能量方程有联系(可一起组合成总能量守恒方程),从而外场(即引力)和流体动能都能影响温度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