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bxfirst

超音速冲压飞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1 21: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音速冲压飞机

这种想法好象很早以前就有啊,大概意思是说用液氢等燃料冷却飞行器的高温表面,同时完成自身汽化过程,进入发动机就开始燃烧。不过现在好象液氢燃料已经不吃香了,大家都改成研究用碳氢燃料(煤油?)进行燃烧了。如果飞行器飞的很高的话,大气密度很低可能热障问题不会很大。
发表于 2004-2-21 22: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音速冲压飞机

因为氢燃料的热值最高,其研究是不会终止的。现在用航空煤油作燃料还是从稳定角度出发(液氢是极不稳定的),从研究超音速燃烧机理出发的。
热障问题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中的难点。虽然在飞行器发展中突破了音障,但没有克服热障问题。现在航天器也只能采用烧蚀作为权益之计。
采用冲压发动机的飞行器,也要吸入足够的空气才行。这就表明其有一定的飞行高度和工作高度。我想在这个高度下如果要维持高速,热障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发表于 2004-2-22 13: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音速冲压飞机

热障是在稠密大气中发生的。如果飞行高度在稠密大气层以上,应该没有热障问题。
发表于 2004-4-1 1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音速冲压飞机

听我们系的一个老师说X-43B计划取消了,真的假的啊?
发表于 2004-4-15 16: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音速冲压飞机

我估计是哪个记者理解错误,把“不必携带氧化剂”之类的话理解成了“不必携带燃料”了。
发表于 2004-4-21 10: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音速冲压飞机

中国也有使用的冲压发动机,C101反舰导弹用的主发动机就是:
 C-101
  制导:末端主动雷达自动寻的 重:1847kg 射程:45km 固体发动机 北约代号CSSC-X-5
  其接战过程以舰载型为例;导弹发射后呈一定仰角爬升,助推器在数秒内将导弹加速至1.8马赫,之后助推器脱离弹体,并点燃液态冲压发动机,导弹开始下滑至50米高度后改平飞,速率也增加到马赫2.0;之后,依据舰上指挥仪在发射前所预定的飞行时间(注:此预定开机时间是可调的,且在各国都是绝密),导弹自动打开主动雷达搜索,锁定目标,当飞行至距目标3,000米时,导弹开始俯冲到离浪尖仅5米的高度,并在水线附近倾彻敌舰侧甲,在体内引爆!因为舰只内部空间通常狭窄拥挤,在未燃尽的200公斤航空煤油的催化下,可瞬间产生强烈压力脉冲和800摄氏高温的剧烈反应,将区域内的人,物气化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在大面积范围内造成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
  

                 中国新型冲压式反舰导弹

  早在1965年,中国就开始了研制具有冲压发动机的C-101/301的工作,是中国第一代冲压式反舰导弹。
  在98珠海航展上,设计生产C-301导弹的厂商代表为了吸引买家,不惜露骨的打出反航母的噱头儿,但当有意者得知中国海军自己还未正式列装C301时,都纷纷摇头say no。虽然C-301的发展改进型C-302已经有了眉目,但是其前途在军方眼中同歼-8III的地位同样尴尬。
  而台湾的中科院披露的新研制的MkI冲压发动机载具将成为台三军的通用弹体,即陆军的岸基巡航导弹,海军的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以及空军的空地反辐射导弹,中长程空对空导弹和长程防空导弹等。这一系列新型导弹如果研制成功,将会对海峡两岸的军力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单从外表看,MkI同法,德合作的ANF导弹绝似,这倒不是说谁抄谁的,只是冲压式导弹的布局多少也就这个样子。其气动外形浑然一体,液体冲压引擎与弹体一气呵成,控制面由弹尾两对固定式短翼和长形边条构成,水平和垂直的机动能力不弱。冲压发动机结构紧凑,小巧,确实比我们的C-101高出一个量级,就连IDF那样的小型战斗机在机腹也应该能挂载一枚。
  但是,中国也刚刚服役了一种新型反舰导弹,这种新服役的导弹正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新一代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YJ-12A,其射程为250公里。是海军“九五”计划新一代海上作战的两种反舰导弹之一。另一种则是新型的舰载远端超音速巡航导弹YJ-62(射程据说达到500公里!)。同时期研发的还有计划装备海航部队的YJ-91空地巡航导弹。
  YJ-12计划国家立项大约在90年代初,由曾研制成功“鹰击-8”的反舰导弹研究院负责。作为现役少量中长程反舰导弹的延续。在1997年,成功的完成了自由飞行实验,中途导引和高空巡航飞行实验,又在来年进行了了低-高-低弹道验证和掠海飞行实验。后经重大改良精进,于1999年定型,现已进入预产期。已知的是其进气口设在弹体上,下方,采终程蛇形机动,俯冲掠海飞行。弹头重205公斤。导引头是和C-803相同的数位式寻标器,具有优良的电子反反制能力和根据海象自动调整掠海高度的攻击能力。
  其整体技术和应用水平至少不低于海峡对岸的中国人。其中引擎技术小型化方面更拜在华俄专家的协助,取得了突破。也正是因为中国在冲压技术的这一历史性突破,使得叶利卿最终批准了Kh-31和SS-N-22两型导弹的对华军售案。(据台湾媒体)
发表于 2004-4-22 00: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音速冲压飞机

不需要燃料,瞎扯!写文章的记者肯定是个外行。
热障不是问题,对于Ma>7,一般用液氢燃料,Ma<7,出于军事目的,多用液体碳氢燃料,并且一般都采用再生冷却,目前美国空军已完成了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用的scramjet的部分地面实验,其中就是将液体碳氢燃料作为冷却剂,并在冷却过程中,使燃料裂解短链碳氢化合物,使得更容易燃烧。另外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都要用到复合材料的,如:合金,碳碳化合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