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周华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1 07: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哪位有武老师写的《力学史》的电子版,共享一下如何?
发表于 2007-6-22 16: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要盗版要到家里来了,哈哈!
发表于 2007-6-23 10: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不错
发表于 2007-6-24 20: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想知道武先生对国内力学现状的评价,以及对力学研究未来的展望。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4: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也可以请武老师分析一下国内流体力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与国外相比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发表于 2007-6-29 20: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请问,
武前辈对航空航天有无兴趣,对飞行学的未来有何具体想像,从微观粒子物理到宏观天体物理是否有研究,对我的“飞碟学”是否支持,想不想在您有生之年于浩瀚的宇宙中找到外星文明?
发表于 2007-6-30 14: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全力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飞碟学”的基本思路,你原来那个帖子太冗长了,老先生不一定能看得完。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基本思路,比如你的飞碟是否就是利用COANDA效应加等离子体技术?另外,如果我们这里对航空航天感兴趣的人多的话,我们可以考虑请航空界的专家来做一次访谈。
发表于 2007-7-1 20: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终身沉浸在自己专业的老前辈们现在不妨游一下新的领域嘛。
也许这里的飞行器研究者不是太多,但相信大多数人都对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有兴趣。空气动力方面一向是流体力学的热点,只是这二三十年来都没有大的理论突破了,当然也因为空气动力学看似比较完善了,而在基础理论上的创新难度也就空前的高,所以问题的关键正在此。
--------实际上,我一开始就是要完全超越COANDA效应!
具体说,COANDA效应的前提是,喷流必须要在一个凸面上流动,这个凸起的升力面通常如机翼面,而COANDA效应只有当机翼在空气中向前飞行的速度越大时其对空气诱导的比率才会越大,所以COANDA效应一般来说(或永远)不会用于“机翼或升力面静止”的飞行器上,COANDA效应也就永远受很大的局限,当然除非你可以应用于高速旋转的旋翼端部(这从技术方面看很无聊)。
所以COANDA效应永远只能当“配角”,只能用于机翼的“增升”,永远不能做直升飞行器的“主要气动力流型”!
--------我一反空气动力学的百年传统!
主要是使用了一个“竖起来的高度受限的管状涡”,虽然升力面也是在静止状态,但此“管状涡”因为“管壁”内外同时对空气诱导,并经特殊装置演化成为“旋性下洗流”,而最后再进一步“消旋”,其效率很明显是高于COANDA效应的,并有望用于“升力面静止的直升飞行器”上,所以这种“以管状涡为核心的复杂涡流的流体型式”的确为一件空气动力学的“升力流型”方面的完全创新。
但奇妙的是,事情发展到此远远没有完,而一切怪事才刚刚开始!
没有人预想到,未来如果电流体、磁流体之类的东西全面主导空气动力学后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因为我个人天生对科研方向的敏感性,发现现有空气动力学方面的重大缺陷!--------一句话,目前的空气动力主要是“被动式的对付”空气,尚未能“人为主动调节、改变和控制”空气或流体的性质及参数。
所以我进一步用电磁作用主导这种新的“复杂涡流流型”,以等离子体为涡流源流诱导空气,在电磁作用下深入改变两种流体混合后的性质,单是从现在的初步理论推理看,这种“主动控制空气动力学”或是“电磁调控等离子体空气动力学”,一开始就被断定有无比巨大的科研前景(呵呵,也会是最大的“论文之矿”嘛),有可能是未来空气动力学的主流!
可是,从中发展出来的新飞行器构思却让上面一切事情显得都太小了--------这种飞行器竟然完全合乎传说了数十年甚至数千年的外星飞碟的二三十种特征!
如果说,无论是天文学界及天体物理学界和航天界等都一向认为,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地球人的外星兄弟是我们最后的一件任务,那么,我已经可以肯定,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

发表于 2007-7-1 2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等离子体空气动力学俄罗斯已经有人在研究,并且即将作为新的气动控制技术用于歼击机设计中。国内也有人对此做过探讨,不过没有见到进一步的报道。等离子体技术目前的瓶颈是等离子体发射装置重量太大,还不太适合实用。如果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能减重那么这种控制技术就会普及。
另外俄罗斯的一种新的隐身技术用的就是等离子体壳层。这种隐身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对飞机气动外形做特别的修改,即不需要牺牲气动性能满足隐身需要。缺点是等离子体壳层对飞机同外界通讯造成屏蔽。不过这个方向确实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的。
发表于 2007-7-1 22: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谈到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其实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空气动力学在很多方面还是很不完善的。在其发展初期也确实是被动地躲避分离和湍流等不利流动,不过在前缘分离涡技术被提出后,主动利用分离涡进行流动控制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现在主动式流动控制技术是流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航空领域的一个热点。
发表于 2007-7-3 21: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外星人飞碟
的“雷达探测系统”如何突破其部分电离化的飞行流场一直以来都是我考虑的问题之一,如果用现今地球人的电子技术水平来看,飞碟中部的同机体一样呈圆盘形的粒子加速器推进发动机,其也可同时安装地球人的巨大的“相控阵雷达”,此中部的圆盘形雷达当飞碟悬停时倒是不会被上部高度电离的“光环”和涡流的影响,只是在飞碟超音速飞行时,因为要主动在前方形成多个斜激波并高度电离,所以如何使电磁波突破这些电离的激波是个大问题!就算以后地球人有办法解决它,但是我们尚不知道现今到达地球的外星人是否仍然使用电磁波来探测和通迅?
现在地球人的“等离子体发射装置重量太大,还不太适合实用”,其实这反映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对能源应用层次的局限性的最根本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机械的结构性材料的减重终将是有限的,更不要说据我的推断在外星飞碟上很可能使用了所谓的“超密物质”,问题在于,将来飞行器的能源必然会是核能!就算只在大气层飞行中的普通航空飞行器也是这样,而核能在飞行器上应用就只有“反物质”燃料才有可能,否则磁流体在飞行流场中也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主导性力量的,更不要说“粒子加速器”将在航空飞行器上作为主要推进发动机!(否则人类的亚音速航空器只能永远使用现在的涡扇发动机吧)
实际上由我的理论中就可以看出,磁流体空气动力学将可以直面原来空气动力学的所有难题!
--------所以“磁流体空气动力学”必然是空气动力学的“归属”。(就像一个单性繁殖的女人社会终于发现了男人!大家想想如果没有男人的社会会有科学技术吗?!呵呵。)
不过要注意,我的理论中可不仅仅应用了“等离子体”,而是远远推广到“非平衡的电离态流体”,即磁场中流体的负离子数可以大大超过正离子数,或反之,并广泛使用了各种形状的磁场、静态和动态的磁场、变化和不变的磁场、旋转和不旋转的磁场等等,所以是“磁流体空气动力”而不是只限于“等离子体空气动力”。
发表于 2007-7-14 12: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楼上想象力很丰富,做的假说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最难的是小心求证的过程。否则一切假说都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
发表于 2007-7-17 15: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什么时候的事情……sigh,我都不知道。武技可还给我上过一个学期的课呢……真佩服他。
发表于 2007-7-23 1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刚有网友提供了一篇武老师的文章,内容是讨论理想流体与真实流体关系的,很有趣!
http://forum.cfluid.com/cgi-bin/LB5000/topic.cgi?forum=22&topic=2322&show=0
发表于 2007-7-26 10: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际可老师访谈实录

[这个贴子最后由tingeMM在 2007/07/27 08:32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webmaster2007/07/23 00:22pm 发表的内容:
刚有网友提供了一篇武老师的文章,内容是讨论理想流体与真实流体关系的,很有趣!
http://forum.cfluid.com/cgi-bin/LB5000/topic.cgi?forum=22&topic=2322&show=0
现在不少论坛上很有趣的学术讨论挺多的。下面的链接的讨论尽管很长,但若细细看下来的话发觉也很有趣!
[很精彩!]关于Torrence和Compo小波分析论文及EMD和HHT中错误概念的解释
http://bbs.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2&topic=2269
http://bbs.lasg.ac.cn/cgi-bin/forum/jinghua.cgi?action=list&forum=2
帖子讨论快到最后的时候提到了十位院士(有十位哟!)。中间有好几位院士也是有关流体力学专业的。我知道中间的一位吴耀祖院士。据说很有名,常常到大陆各院校指导、演讲。但看看下面链接中的介绍好象吴耀祖院士也不怎么样的。他自己的学生最近出了厚厚两大卷一千多页的与吴耀祖院士研究领域很相近的专著。但那学生在专著中仅仅引用了自己老师吴耀祖院士这么多年研究的一篇文献。
http://bbs.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2&topic=3624
[br][br][以下内容由 tingeMM 在 2007年07月27日 08:34pm 时添加] [br]
已把链接www换成bbs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