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eipeng

请教各位高手及周华站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6 11: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回帖的<编辑>页面,做上传附件的操作。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是发不上,谅解

换个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1: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谅解

谅解
4.GIF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

图片
5.GIF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

图片
6.GIF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1: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不高,见谅

图片
7.GIF
发表于 2010-3-7 21: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大致明白你要算什么了。
想澄清几个问题
(1)叶轮是怎么模拟的?是用模型,还是真的有叶片?
(2)在进口的计算域有多大?
(3)你提到的coupled关系,还在用吗?在哪个区域?

这个问题应该是能算的,而且不应该很难。至于准不准,那可只有天知道。一般传热的问题,误差有30%不算稀奇。差一半的也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

(1)叶片在实际中是转动的,所以将叶片和他周围的空气为转动的部分,通过在Fluent中多重参考转动坐标系(Multiple Rotating Reference Frames)设定转速实现。为了划分网格的方便。叶片没有考虑厚度。
(2)进口区域为图中所示的后面(包括圆形部分)和左侧部分,前面圆形部分为出口。
(3)coupled的关系是自动生成的,在风叶及周围空气部分(图中圆形和风叶部分)中风叶和周围空气为coupled关系,箱体中导风圈部分和周围空气为coupled关系,箱体中散热器和箱体内空气接触的部分为coupled关系。
未命名.GIF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概况

一.整体思路
散热器的换热需要考虑整体外机影响,因此模型切取外机影响空气流动的部分进行总体仿真模拟。主要包括外机箱体,风扇,导风圈和散热器。整体生成网格后,给定风扇的转动速度,并给出进口风速的条件下,模拟一定热流密度下散热器的温度分布。

二.主要边界条件
(1)模型大体有两部分组成,内部的风扇及周围环境为转动区域。外部的箱体,导风圈
和散热器为固定区域,以便在Fluent中采用多重参考转动坐标系(Multiple Rotating Reference Frames)。两部分的交界面设定为interior面。
(2)图一中的后侧与左侧为速度进口(velocity-inlet)的边界条件,根据外机的风量1670
3520m3/h设定进口风速为1.31m/s,进口空气温度设定为散热器测试工况时的温度323K(即50℃)。
(3)图一中前侧圆形部分为压力出口(pressure-outlet)边界条件。水力半径为出口半径0.57m。
(5) 箱体其他与外界接触的表面皆设定为壁面(wall)边界条件。箱体中的导风圈设定为壁面(wall)边界条件,在Fluent中自动生成耦合(coupled)条件。
(4)在散热器安装桥堆的三个表面(wall)分别设定控制模块桥堆散热的热流密度。根据控制模块规格书所提供的散热功率值(Collector Dissipation)计算得知,热流密度(heat flux)为67000W/m2。
(5)散热器与外界接触表面设定为壁面(wall)边界条件,散热器在箱体内部的表面设定为壁面(wall)边界条件,在Fluent中自动生成耦合(coupled)条件。
(6)风扇及周围环境为转动区域设定为Moving Reference Frame,转动速度为790rpm,风扇设定为壁面(wall)边界条件,在Fluent中自动生成耦合(coupled)条件。
(7) 模拟计算中采用常物性假设,求解采用SIMPLE算法,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
三.主要困难
目前存在的困难是:建立模型,划分网格,导入计算后,在Fluent求解过程中,经过若干步模拟后,能量方程不能收敛,温度值不合实际。
引起问题的原因:计算发散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有以下原因造成:(1)初始化值不切合实际(2)与温度项有关的亚松弛因子太大(3)模型的边界条件不合适(4)模型的计算模型有问题(5)网格生成的质量有问题。
发表于 2010-3-8 11: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见是,你的系统太复杂。
(1)散热器的下游,也就是风扇,不需要很仔细的模拟。建议把风扇给成像vent outlet的出口。你只要给风扇的压升即可。
(2)在进口,特别是你的进口离散热器很近,使用速度进口是不合适的(或者根本是错的)。你需要做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进口处的计算域,并采用压力进口。
(3)所有的传热面用温度边界条件。设热流量是不符合物理的,也就是不是真实的。

我想,现在你已经没有困难了。所有难得都没有了。更没有什么动边界,旋转坐标等一堆的问题。如果计算很快发散,一般是由于网格的问题。如果不想找网格的问题,那么就用显式的density based solver. 肯定收敛。如果流量与你的要求有差别,可多算几个工况,然后用差值得到你要的流量。热流量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3: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1)(2)认为很有道理,可以试一下,但是(3)认为不妥,因为我本身就是求的散热器上的温度分布啊,并且在已有模型上我计算过了,设定等壁温依旧发散。而楼上所提到的从改善模型的网格质量入手,我也试过了,网格质量提高后,依旧发散(也有可能是本人水平有限,网格质量还是很差)。
发表于 2010-3-8 16: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通流斑竹“系统太复杂”及(1)(2)条。
补充:
a 单元多达230多万,但网格肯定仍不好。散热器如果要直接模拟,肋片之间距没有10个以上单元是不行的。而肋片既非恒壁温,也非恒热流,更符合物理实际也更“完美”的模型应该包括散热器固体——这也是扩大计算域,将边界扩大至散热器与其后面的发热元件的界面,此界面上为恒热流,取决于发热元件功率。但是太“完美”了,如果不是特别有必要,不要这样做。当然散热器的简化也要费一些思量,好像你关注的关键又在此。
b 用Multiple Rotating Reference Frames不合适。显然你的计算域中固定坐标系区域与旋转坐标系区域相互作用强,分界面处流动复杂,有大尺度的瞬态效应。应该用sliding mesh方法。或者用25#建议(1),回避旋转坐标系的问题。
c 归根结蒂,你需要识别问题,明确要求、约束、目的,等等。
发表于 2010-3-8 1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我没有搞清楚你到底要做什么。其实现在还是不懂。看样子,问题域散热器的热的来源有关。你能不能再说详细点。似乎这散热器本身才是问题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9: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菜鸟,非常感谢各位的帮助。 对楼上的a非常同意。但是你的b中“计算域中固定坐标系区域与旋转坐标系区域相互作用强,分界面处流动复杂,有大尺度的瞬态效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sliding mesh方法。不太懂。
    PS:(1)对于这个模型,我曾经将网格文件读入Fluent中,计算到四十步(能量方程发散前),然后将松弛因子降低到0.9,发散现象得到控制,可以计算下去,但是我所监控的散热器上某一点的温度还是不断上升的,只不过幅度较小,请问是什么原因。
(2)我之前算过一个类似的模型,也是空调箱体中散热器的模拟,没有发散。唯一的区别就是成功的那个模型尺寸相比较目前这个较小。
发表于 2010-3-8 2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Multiple Rotating Reference Frames方法认为区域分界面处的流动为稳态的(当然是近似),而你模型的流场实际是显著地非稳态的,所以不合适。用sliding mesh方法必然是非稳态求解,从这个角度说没有做近似。
但我不是说一定要用sliding mesh方法。把风扇完全简化成inlet也是可以的。

[ 本帖最后由 xrs333 于 2010-3-8 20:3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