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milaoshu

高歌教授在国际刊物发表解决湍流世界难题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1 23: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原创性的科学与“世袭的知识积累”有什么关联吗?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哪里有“世袭的知识积累”。相反那些皇室成员倒是有“世袭的知识积累”,他们又做出哪些原创性的科学了呢?
发表于 2013-5-21 23: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周华 的帖子

从政治制度或从对社会整体发展等的作用来看科举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但对原创性的科学产生这一很窄的一个方面,我认为有缺陷。
发表于 2013-5-21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von karman说过,科学研究现有的世界,工程创造未来的世界。
发表于 2013-5-21 23: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天文观测是进行研究的动力,以内接多边形去研究圆周率是研究手段。
发表于 2013-5-21 23: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研究客观的世界,工程构成现实的世界。
发表于 2013-5-21 23: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3-5-21 23:43 发表
从政治制度或从对社会整体发展等的作用来看科举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但对原创性的科学产生这一很窄的一个方面,我认为有缺陷。


但这不是根本的原因。科学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主要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中国古代实际上有屈原这样的人提出《天问》,但接下去回答这些问题的人要么局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之说,要么受当时偏见的影响不敢放开手脚去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有文化的原因,但与科举制度关系不大。
发表于 2013-5-21 2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pll 于 2013-5-21 23:46 发表
为了天文观测是进行研究的动力,以内接多边形去研究圆周率是研究手段。


割圆术是刘徽提出的,祖冲之应该是发展了这个技术。我曾经计算过,要达到祖冲之得出的圆周率的那个精度,要割出2万多个边的多边形才做得到。而且祖冲之得到的圆周率有上下界,所以他可能使用了类似于达布大和和达布小和这样的概念。不过他做这件事根本的动力还是天文观测,因为当时“仰观天文”才是正经事。
发表于 2013-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牛顿觉得研究力学是正经事,而创立牛顿-莱布尼兹数学分析体系是为了研究力学。
发表于 2013-5-22 00: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现代流体力学,沉迷于数学工具本身究竟是为了什么?
发表于 2013-5-22 01: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踊跃发言,一下子有很多争论。我也说两句。

关于对不同言论容忍问题,我觉得这个主要是文化的问题,而思想是很难打压,但是在国内很难被激发。在美国,你很难找到一个本土人说你差的,如果真有一天有个教授指着你说“我操”,那你真的很差,用烂泥扶不上墙都不足以形容。而国内的表达相对比较直接,当然批评者各种心理状态都有,不好统一评价。但关于影响较大的新言论、所谓新发现,无论国内国外都有人关注,严重错误的也都有人指出,最近的孪生素数问题的讨论正体现这一点。但在国外国内形成的影响有不一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提出新言论的人的最终目的或者出发点有差异引起的。在国内,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所有发表新奇言论的人,都是围绕着大项目、高职位、诺贝尔等等而来的,所有宣传的目的都是为了这些。而美国更多的纯粹是为了个人兴趣,也有争取资助的,目的没有这么赤裸裸。

说到美国关于新奇思想的资助,请不要误导,不是什么思想都会有人资助的,而是有价值的思想。这个要靠提出者个人如何把自己的思想价值表现出来,让投资者觉得值得投资。这个人很重要。其实国内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类似资助,不过经费来源比起美国来说不值得一提。

关于科研的实用性问题。这个似乎争论很多,其实我们国家对科研也有各种分类,如工程项目、基础性研究、什么863、973等等,所资助的目的就已经很明确了。有的研究目前看不到应用,什么数百年上千年不见得有应用价值,但很多国家仍然资助,是因为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需要,举个例子,什么时光隧道的,你觉得他有用嘛?什么时候能用上,不知道。但哪一天真有技术能够实现,把人送到银河系某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那么,我估计世界所有国家都坐不住,那就看看谁有这个知识储备,谁才能占尽先机。原子能已经是个很好的例子。
。。。
。。。
。。。
发表于 2013-5-22 0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钱学森的人体科学,很多人觉得那是要搞特异功能。那时,那些宣传特异功能的人也总是拿着钱学森来宣传。其实,只要读一些钱学森的人体科学的文章,不难发现,钱学森的人体科学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体。钱学森的人体科学的想法可能确实跟那些特异功能有点关系。那只是触动了钱学森的一些想法。钱学森不可能傻到就真信了特异功能。其实当时如果人们真的愿意认真地研究,那些特异功能也就没有了市场。不过,像这样的研究,主管项目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领导的意图。如果有人觉得钱学森是支持特异功能的,那么这个研究根本就没法做。造成这种情况,不知是不是钱学森的错。高歌搞得那个紊流理论,要不是高歌已经是我国的科研明星的话,可能不会被发表。

也许更让人担心的是,目前我国的科研的人文环境,可能比30年前更糟糕。

[ 本帖最后由 通流 于 2013-5-22 02:13 编辑 ]
发表于 2013-5-22 02: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华 于 2013-5-21 23:51 发表
但这不是根本的原因。科学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主要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中国古代实际上有屈原这样的人提出《天问》,但接下去回答这些问题的人要么局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之说,要么受当时偏见的影响不敢放开手脚去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有文化的原因,但与科举制度关系不 大。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春秋战国时也是世袭,那时的贵族富豪人家就专养有闲人说客,也有百家争鸣的繁荣。有世袭就有专为兴趣、好奇而生活的人,也就容易产生科学。

[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3-5-22 02:52 编辑 ]
发表于 2013-5-22 03: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文革时盛行“实践出真知”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说法,又说什么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若真要辩证一下的话,我认为这里的“真知”应该理解为技术。是兴趣和好奇产生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积累则又推动其发展。
发表于 2013-5-22 09: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周华 的帖子

周老师这话好,某高校的口号就是“培养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深以为然。
发表于 2013-5-22 10: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周华 的帖子

说起解放,人人都会提起文艺复兴。
窃以为宗教改革才起到了摧枯拉朽的作用:因为钱,因为乱收费,因为搜刮,上帝变成操蛋的了。人因此解放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真是功德无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