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水寿松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5 23: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19日下午第三场报告由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刘江宣讲,题目是《山区双车道公路车头时距延误分析》,由同济大学大学的陈建阳教授主持。
发表于 2005-12-25 2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山区双车道公路车头时距延误分析
刘 江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2)
跟车时间百分比(延误率)是衡量双车道公路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将一般双车道公路上小于等于6秒的车头时距定义为延误,并作为划分道路服务水平的因素之一。在山区双车道公路进行了阻车实验,并对获得的车头时距、车速等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山区双车道公路车头时距延误与前后车速度差的关系不同于一般双车道公路,建议不采用跟车时间百分比作为山区双车道公路服务水平划分指标。
发表于 2005-12-25 23: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LBSALE[1]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宋涛在 2005/12/25 11:42pm 第 1 次编辑]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刘江的演讲稿《山区双车道公路车头时距延误分析》
发表于 2005-12-26 17: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19日下午第四场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的冯苏苇副教授宣讲,题目是《收费变化时的交通系统成本演化模型》,由同济大学大学的陈建阳教授主持。
发表于 2005-12-26 17: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LBSALE[1]LBSALE
上海财经大学冯苏苇副教授的演讲稿-《收费变化时的交通系统成本演化模型》
发表于 2005-12-26 18: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19日下午第五场报告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博士生雷丽宣讲,题目是《城市高架路交织区的交通流分析》,由同济大学大学的陈建阳教授主持。

发表于 2005-12-26 18: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POSTISDELETE=报告人暂不同意发布演讲稿!]LBSALE[1]LBSALE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博士生雷丽的演讲稿-《城市高架路交织区的交通流分析》
发表于 2005-12-26 18: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19日下午第六场报告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博士生葛红霞宣讲,题目是《基于ITS的交通流模型》,由同济大学大学的陈建阳教授主持。
发表于 2005-12-26 18: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LBSALE[1]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宋涛在 2005/12/26 06:07pm 第 1 次编辑]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博士生葛红霞的演讲稿-《基于ITS的交通流模型》
发表于 2005-12-26 18: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学术报告结束后,上海大学上大鼎正软件有限公司的刘宇博士介绍了公司的成长历程、管理特点和现有新产品。
发表于 2005-12-26 18: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发起人戴世强教授致词,会议圆满结束。
发表于 2005-12-26 18: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参会人员还饶有兴趣的参观了生产交通软件的上大鼎正软件有限公司
发表于 2005-12-26 18: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所有与会人员的全体合影
发表于 2005-12-26 18: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所有与会专家、学者的合影

自下而上,自左而右依次为:
第一排:刘允才教授、S.C.Wong(黄仕进)教授、刘慕仁教授、吴清松教授、William H.K. LAM(林兴强)教授、黄海军教授、张真铭经理、戴世强教授、杨晓光教授
第二排:韩小亮教授、范炳全教授、杨海教授、高自友教授、周晶教授、Hong K. Lo (罗康锦)教授、应江黔教授、陈建阳教授、Michael Zhang(张红军)教授、汪秉宏教授、曹建军博士
发表于 2005-12-26 1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根据会议的宗旨,2005年应适时举办第二届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但是由于“首届中德双边交通科学会议(The First Join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Science)”将于2006年4月在上海召开,因此2005年的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就合并至此会议中,一同举行。
据悉,“首届中德双边交通科学会议(The First Join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Science)”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承办,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与德国DFG共同建立的中德科学中心资助,德国组织单位是柏林科技大学,中方主席是戴世强教授。
会议将于4月中上旬在上海召开,德国方面将会有若干著名的交通科学专家赴华参加会议,例如有Dirk Helbing教授、 Kai Nagel教授、 Michael Schreckenberg教授等等,据悉,Kai Nagel教授、 Michael Schreckenberg教授将是他们的首次赴华,而Dirk Helbing教授是在今年参加上海非线性国际会议后的第二次赴华参加会议。
“首届中德双边交通科学会议(The First Join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Science)”的召开将是我国交通科学界的一件十分瞩目的大事,众所周知,德国在交通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醒目的成就和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成果,中方和德方的交通科学研究工作者聚集一堂,将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以及更加先进的技术上探求交通科学领域内的共同话题以及解决我国“交通难”问题的良策,无疑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的,这也是此次中德双边交通科学会议的初衷,以后将会有系列会议在中国和德国互相召开,对于此次会议而言,可以预计,交流和共享将会是会议的重点,而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将会是会议的特色!
让我们期待“首届中德双边交通科学会议(The First Join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Science)”的召开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