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oolboy

[讨论]拉瓦尔喷管(Laval nozzle)中的声速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8: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irazbj 于 2012-12-16 04:19 发表

波和波动是一回事么?

我写的时候是当作一回事的。写作中都使用了或互换了可能是为了顺口或潜意识中可能会有微小区别。如“波动是振动的传播”感到就比“波是振动的传播”要顺口一点。

当年在中学时曾担任过几年学校红卫兵团宣传委员一职,专门负责学校黑板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其中有一项基本功就是如何把那些宣传、批判、评论文章改得顺口些以及把文章最后一段的句子不失原意地缩短或拉长从而可使得整篇文章刚好占据划定的黑板版面。
发表于 2012-12-17 09: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2-12-17 00:08 发表

我写的时候是当作一回事的。写作中都使用了或互换了可能是为了顺口或潜意识中可能会有微小区别。如“波动是振动的传播”感到就比“波是振动的传播”要顺口一点。

当年在中学时曾担任过几年学校红卫兵团宣传委员一职,专门负责学校黑板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其中有一项基本功就是如何把那些宣传、批判、评论文章改得顺口些以及把文章最后一段的句子不失原意地缩短或拉长从而可使得整篇文章刚好占据划定的黑板版面。

难怪~~~~~~~~~
发表于 2012-12-17 19: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boy的文字功底确实是很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08: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4-11-29 01:00 编辑


与这一主题帖相关的一篇论文目前已发表了,现就有关背景知识对这一主题再作一简单介绍和总结。

在[1楼]一开始的介绍中就说到:“拉瓦尔喷管(Laval nozzle)是指截面积先逐渐收缩后逐渐扩张的喷管。喷管中的气体从入口处的亚声速气流渐渐地被加速成超声速气流。”

接着应该问的一个问题自然是:从亚音速被加速成超音速的物理机制是什么?答:力产生加速度。由上游入口处的加热高压或(及)下游出口处的冷却低压所形成的压力梯度(或即压强梯度)而产生的气压梯度力应该可以产生所需要的加速度。又注意到动量方程的形式是:du/dt=-[DEL]p/rho+...,即是单位质量的力导致速度的变化。当气流经过扩张的喷管时膨胀从而多半会导致密度下降,或即出口处的降压同时又降密度会更有效地加速气流。也正因如此,通常通俗一点就说:气体经过拉瓦尔喷管向真空膨胀而产生了超音速流场。

更定量一点的描述则需要建立一个数学物理模式来进行模拟。这里,既然说到了“向真空膨涨”,则很多相关的问题也就与所谓的“稀薄气体”物理学相联系了。“稀薄气体”有很长的分子平均自由程,从而其热传导(及分子扩散)的作用很大。在数学上则体现出在此时关于能量的偏微分方程是二阶方程,在下游边界处也需设定边界条件才能对方程进行求解。前几天在另一个帖子的讨论中还刚好说到了这个问题:

++++++++++++++
[讨论]伯努利方程是能量方程还是动量方程?  [286楼]
http://www.cfluid.com/thread-114265-20-1.html
..........................
从数学物理(方程)的角度来讲,首先应该搞清楚所对应的方程究竟是双曲型的波动方程,还是抛物型(或椭圆形)的热传导、扩散方程。对于前者,我们只能给出入口或出口处的一个条件。若同时给出两边界条件,则理论上应该导致问题的矛盾无解。对于后者,则我们必须具备两个边界条件才能数学求解。

这里还能看到;对于给定的某个流场,边界条件的设置同描述流场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式直接相关。无黏流体的数学模式通常对应于双曲型方程。若在方程中加入黏性项(实际黏性很小,但总是存在的)则应该意识到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方程的特性及相关的边界条件的设置。
++++++++++++++

为了考察气流及相应的各个物理量如何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变化,在下游压力为零处(p=0)设定下游边界条件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许多年前有人就这么做了。尽管所得结果使作者出名了,得了许多奖,但学术界至今为止一直有着不同的反对意见。认为在压力为零附近的“稀薄气体”已不再是连续介质的流体了,怎么还能用流体力学的方程组来描述它的变化呢?事实上连续介质的的假定或即流体力学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只是在Knudsen数Kn大致小于1的条件下才成立。

后来计算机发展了,有人就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来模拟稀薄气体的流动,尤其是可以比较精确模拟气体经过拉瓦尔喷管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变化而不受所谓p=0处的边界条件的影响(DSMC是解各粒子运动的常微分方程,只涉及粒子的初值设定)。不久前,在某相关领域中有一个不错的研究发现:其实在大家一直认为气体应该从亚音速到超音速变化的一个常见的参数区间内,对DSMC的粒子速度分布取平均之后,其平均速度始终是亚音速的。尽管气流在经过拉瓦尔喷管时受到加速,但其从未达到音速。由于流体中的不少特征或信号是由声波传播的,一般认为,气流是否超音速所对应的不同流动的物理现象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现在更精确的DSMC模拟发现某一类流动其实并非是人们所一直认为的“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转变”,而是始终是亚音速流动。这自然是挺重要的结果了。

我看了一下那DSMC模拟所得的速度值,立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就接着提出了本主题帖的主要问题:“[讨论]拉瓦尔喷管(Laval nozzle)中的声速究竟是什么?”在随后的讨论中也确实证实了我的猜想:很多从事与拉瓦尔喷管相关课题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无关乎理科工科)其实并不清楚这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转化在一般情况下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这一基础知识。“非严格绝热膨胀的理想气体,转折点的速度怎么可能总是sqrt(R*T)呢?这个我倒是第一次听说。”很自然,很多相关科研工作者也从没听说过可去奇点,等等。

我建立的模式是流体模式,下游的边界条件就设在Knudsen数为1(Kn=1)处。由于流体的密度、温度等随着流体加热率等的变化而改变,故边界条件在空间的位置并非固定,也会随着不同物理参数或积分叠代过程而改变。此外,在p=0处的变量设置是简单固定的。但在Kn=1处,我们无法知道各变量或其导数的具体值,但我们可大致推出各变量和其导数之间存在一个关系。这一具体定量关系则由DSMC在各种不同参数条件下模拟而得。换句话说,尽管模式是一个流体模式但其下游边界条件的设置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DSMC的模拟结果。除了计算速度之外,这里再给出一个曾经提到的为何使用流体模式(而非Boltzmann方程或DSMC模式)的原因:

++++++++++++++
现在还有人搞DSMC吗???   [11楼,12楼]
http://www.cfluid.com/thread-45479-1-3.html

DSMC多应用于稀薄气体流动的模拟。使用DSMC时有几个先决条件。其中就有多重粒子同时碰撞效应是可略的,碰撞时间远远小于碰撞之间的时间。这两个条件对于液体和固体可能就不适合了,即这里还并不仅仅是计算量的问题。Boltzmann方程似乎是比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更一般的方程,其实并不尽然。以前有个junior曾提到过分子的平动温度、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之区别。这里,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就是分子内能的度量。在连续介质的框架中,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也能同其他流体变量一起求出。Boltzmann方程对稀薄气体流动的描述尽管对平动温度的描述是更细致了,但它却忽略了分子的内能。DSMC的物理过程描述是建立在每一个分子上的,故它可以很方便地包含分子的内能的效应。

最近灌水一直是关于拉瓦尔喷管(Laval  nozzle)的事:
[讨论]拉瓦尔喷管(Laval  nozzle)中的声速究竟是什么?
http://www.cfluid.com/thread-116251-1-2.html
怎么又会联系到DSMC上来了呢?为了能得到喷管中尽可能大的流速,通流在讨论的解释中提到了在下游处降压。我的叙述估算中也提到了可使得出口处气体温度为零(T=0)来获得最大速度。当压力和温度都很小的时候,流体就变成了稀薄气体。这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有可能都不适用了。至少,在有些问题中,在出口处边界条件的设置就不再是简单的给定流体变量或其导数值。更复杂完整一点的,则是把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同DSMC偶合起来求解。上、中游处可能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起主导作用,下游处则是由DSMC给出物理解。
++++++++++++++




发表于 2014-2-7 09: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个热闹

看着你们的讨论还真是不明觉厉!!
发表于 2014-2-7 21: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 失色 的帖子

学了一个新的成语。
感觉自己很落伍。
发表于 2015-1-7 21: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激波当然是波,它是强烈的压缩波。

点评

那如何求得或确定激波的“波长”、“频率”、“周期”、“振幅”、甚至是“位相”等等描述波的基本参数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5 13: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3: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shuai1991 发表于 2015-1-7 21:52
激波当然是波,它是强烈的压缩波。


那如何求得或确定激波的“波长”、“频率”、“周期”、“振幅”、甚至是“位相”等等描述波的基本参数呢?

点评

上面[173楼]中提到了“波长”、“频率”、“周期”、“振幅”及“位相”总共五个描述波的基本参数,偏偏把“波速”这一重要参数遗漏了。事实上(从后面的跟帖也可看出),“波速”恰恰是描述“激波”(即流场参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9 10:37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5: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7-8 22:46 编辑


我在前面的一个帖子中已经说过,把激波也认定为波的主要原因是其波形(即间断)的传播具有行进波的特点。激波传播的波速则有著名的Rankine-Hugoniot跃变条件确定。说到Rankine-Hugoniot跃变条件,则又涉及到我多次提到的关于方程写成通量型的优越性的事情了。

考虑如下非常简单的非线性通量型方程:

@u/@t + @(f(u))/@x = 0 ,

对此非线性演变方程,某些初始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不连续解(自然也可以是一开始的初始条件就是不连续的),即产生了激波。激波的波速则有如下的Rankine-Hugoniot跃变条件确定:

C = [f] / [u] 。

大家注意到激波的这一行进速度与流体自身存在的声波波速或重力波波速没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6: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7-8 22:48 编辑


现在给出一个简单的思考题供大家参考。考虑如下的方程:

(1)    @u/@t + u(@u/@x) = 0 。

上方程可以写成如下的通量型方程:

(2)    @u/@t + @(u^2/2)/@x = 0 。

根据Rankine-Hugoniot跃变条件,我们可求得其激波的波速为

(3)    C = [u^2/2] / [u] = (u_l + u_r) / 2,

其中u_l和u_r分别为间断面左右两测的速度值。注意到方程(1)也可以被改写成如下的通量形式:

(4)    @(u^2)/@t + @(2u^3/3)/@x = 0 。

对方程(4)运用Rankine-Hugoniot跃变条件,我们可求得完全不同的激波的波速表达式或即不同的波速值。

问:方程(2)和(4)对应于同一个微分方程(1),为什么其激波的波速值会不同?哪一个值是真实的或物理的?为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23: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方程(2)和(4)对应于同一个微分方程(1),为什么其激波的波速值会不同?

答:方程(1)、(2)和(4)看上去就是不一样的方程嘛!有人熟练掌握微分、导数运算,把这些方程变来变去地变出了同样的方程。但实际的导数运算操作是要有条件的。比如说,这函数必须是连续、可导才能对之进行求导运算。现在既然说的是激波,那函数也就出现不光滑、不连续或间断了。既然不能对不连续函数进行通常的求导运算,方程(2)也就不可能转化为方程(4)了,或也就是说(2)和(4)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方程。不同方程所对应的激波的波速值自然是不同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boy 发表于 2015-1-25 13:31
那如何求得或确定激波的“波长”、“频率”、“周期”、“振幅”、甚至是“位相”等等描述波的基本参数 ...



上面[173楼]中提到了“波长”、“频率”、“周期”、“振幅”及“位相”总共五个描述波的基本参数,偏偏把“波速”这一重要参数遗漏了。事实上(从后面的跟帖也可看出),“波速”恰恰是描述“激波”(即流场参数的间断)与“非激波”(即人们日常最熟悉的波动现象)的唯一相同或相通的基本波参数。从相同与相异参数的数目这一点来讲,“激波”与“非激波”其实无论是从波动现象还是从对之研究手段或求解方法来看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的。

一般来讲,“不可压流体”所对应的波动为“非激波”,而“可压缩气体”所对应的波动为“激波。既然“非激波”与“激波”其实属于两大类不同的波动,推而广之,则“不可压流体”与“可压缩气体”其实也可认为是属于两大类不同的流体力学领域了。事实上,对于“不可压流体”与“可压缩气体”的研究手段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也确实显示出很大的差别。

比较有意思的自然是对“非激波”与“激波”的现象和研究手段作些基本的比较分析。以后有时间、有兴致的话会开一个新帖子谈谈(也就是灌水)流体中“非激波”与“激波”的一些异同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