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2|回复: 2

[转帖]-考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送给05年考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0 2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句话是我的一个哥们从他喜爱的准女友那里得来的。可能是越想越觉得具有真理性吧,在考场上,面对无从下手的考卷,这个哥们潇洒地饮下一罐雪碧,从容不迫地在考卷上写下这句名言,然后拂衣而去。成绩寄来后,这个哥们很是得意,宣称从未复习而能考139分的他一定比考中的更聪明。他的话也许是真的。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研也是一种生活。选择考研,或许只意味着你心无旁鹜,专一学业。其实,最大的可能是你只有全力付出的酸辛而无一点回报的甘甜。真正的考研与疲劳、孤独是孪生姐妹,形影不离。
    我早就见识过考研者的艰辛,自己一直很不情愿面对这个问题。至于最终怎么会挤上这条路。我也搞不明白,可能什么原因都没有,只是突发奇想。三年级下学期末,我把我的想法跟父亲谈了,征求他老人家的意见。父亲非常高兴,当即表示支持,并许诺只要能考上,自费也一定要上。面对这样的支持,我准备好的那许多应该考研的理由,哪里还有说的必要呢?三年大学,家中已经举债度日了。哪还有能力交那巨额的学费呢。考研,对我而言,除了考中,除了正取,别无选择。我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当初选择学校时,我把目标定在大西北地区,倒不是因为西北地区相对好考一些,而是因为我极想见识一下西北的大漠孤烟,白草黄沙,想体味一下西北的荒凉和远离故土的滋味(我家在山东)。于是我选择了宁夏某大学。11月份时,在一次系里举办的辅导班上,一位老师询问我的志愿,我如实回答。这位老师告诉我,某大学是省属院校。如果将来打算回家乡工作便会有诸多麻烦。按老师指导,我又重新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校,在众多的西北院校中,我选择了兰州大学。复习计划相应做了重大的修改。课目变化如下:《古代汉语》由郭锡良本变为王力本,《古代文学史》(游国恩本)由唐宋部分扩大至全四册内容,《古代文论选》则白复习了。同时,增加《现代汉语》(黄柏荣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唐本)、《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本)和《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本)。再看参考书,好家伙,足足地增加了一倍,二十多大本往桌上一放,真威风。但复习起来真正难受的还是自己。
       考研的艰辛历程真的让人难以忘怀,繁重的学习已经使得我的精力捉襟见肘,而糟糕的宿舍环境更使之雪上加霜。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我的宿舍便是名副其实的娱乐场所,扑克、象棋、围棋、麻将……应有尽有。每到周末,这里人声鼎沸,呼喝声嘈嘈不绝,玩得无暇吃饭,通霄达旦是常有的事。到大四上学期,快毕业了,处在三不管(楼管不管、老师不管、学校不管)地带,大家可以尽情地为所欲为了。每天早晨七八点钟开始摆局直到晚上十点半熄灯,包括中午睡觉时间。我的宿舍八个人,考研的只有我和上文提到的哥们。这个哥们,正如他表白的那样,从来就没认真看过书,那么整个宿舍就只有我一个是真正致力于考研的。每天早晨,当我走向教室或图书馆时,他们正在睡梦中遨游;每天晚上,当我疲惫地回到宿舍里,只听到甜美的鼾声和喃喃的呓语;而每天中午,当我躺在床上,合上眼睛时,耳边那欢呼叫号之声却如阵阵波涛,彼伏此起。与这些声音相比,我那恳求的话语实在是太弱了。难怪他们置若罔闻。现在回想起来,二百天的考研时间,我怎么也记不起哪天我舒舒服服睡过午觉。有那么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根本不回宿舍睡午觉,只在教室趴一会,加上时常失眠,每天的睡眠时间减少到五个小时。为了下午不耽误学习,就吃巧克力提神。下午两点我准时去教室,稍一抬眼,就觉得头晕眼花,搞不清是楼房还是自己摇摇欲坠,理智告诉我,可能是自己要垮掉了。
        于是,我赶紧调整自己,主要是加强锻炼。每天下午都到体育场活动半小时,跑跑步,扭扭腰。顺着跑道慢慢地跑,轻松地和朋友闲聊,或与学习有关,或是生活中的事,权作消遣,让绷紧的神经放松下来。这方法还真有效,睡觉质量明显提高,再加上有意识晚起,睡眠时间可以延长到六个小时,这样一直保持到开始考试。
        选择兰州大学时,我曾考虑到复习课目多、时间紧的困难,但同时又认为,考试面广,深度上就会浅一些,理解性记忆要求相对会多一些,而这正好是我的优势所在。但复习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要掌握的东西仍然很多。如果漫无目的地全面复习,既力不从心,又可能事倍功半。报考后不久,老师寄来一份98年试题,我如获至宝。以后的两周,参考书暂置一边,每天只带样题出去,翻来覆去地研究,分门别类地统计,根据分析结果寻求最佳学习方案。这有点投机的意味,但后来证明,它还是非常可行的,我受益匪浅。
         体力和智力的极限似乎都具有极大的弹性,可以不断加以延展,有时甚至超出我的想像。但精神上的强度却似乎很容易达到顶点。我说过,选择考研也即是选择孤独。总是一个人与枯燥的书本为伍,在它们的堡垒中度日,仿佛是被监禁的囚徒。傍晚坐在人工湖边,享受清风的吹拂,欣赏晚霞和落日,飘落水面的柳叶,还有那游鱼,产生无尽的遐想。其实,平和惬意的傍晚是让人只想静坐而不想说笑的时刻。回教室去,心中的撒旦又在诱惑人了。可能考研者没有权力享受这一刻的安宁。每天拖着疲软的躯体往来于宿舍、教室、食堂之间,宿舍是肉体的栖息地,食堂是精神的避难所(吃饭时可以什么都不想),而教室则是这二者之间黑色的地狱。元旦时希望找不到自习的教室,可能就是那种越狱的冲动。对付这种情绪较有效的办法是找同学聊天。我和另外几个同学是固定的聊天伙伴。我们探讨各学校的利弊,讨论一道题的解法,争论某些公共课的出题倾向。大家各抒己见,无所保留。现在大家各奔东西了,但还保持着联系,那段人生旅途中比较关键也非常难熬的岁月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和值得珍惜的,每每回忆起来,仍感到温馨。
        路往往是越到尽头越艰难,偏偏在最后冲刺的时刻发生了一件我怎么也想不到的事。考试前一天的下午,全体去看考场,整整跑了一下午,要的也正是这种精疲力竭的感觉,晚上可以静静地躺一下,理一下思路,想想明天应注意的事。晚上九点多钟,宿舍开始出现打扑克的提议,我明白这场战争如果一旦发动将很难立刻停止,于是马上恳请他们那天晚上先不要玩牌,但毫无用处,喧闹声已然高起,我觉得委屈、气恼,心里烦躁不安,但竭力不使自己发作。我努力放松自己,但毫无用处,便起身到隔壁去睡。可能是因刚才的事心中不平,这一夜竟格外清醒,越清醒越紧张焦急:夜里睡不好,明天的考试可怎么办呢?果然,第一场外语考下来,只觉得头昏脑胀,竟连一点感觉也没有。全无感觉的感觉最可恐怖,心里有些紧张,也有些难过,为自己的辛苦付诸东流而难过。中午吃过饭,我斜倚在墙上休息,闭着眼睛,毫无表情,一言不发。上文中的哥们知道我没考好,怕我发火,那天真是乖极了,静静地坐在我身边,连大气也不敢出,昨晚玩牌时的狂放也不知跑哪里去了。他们的猜测只有一半正确,我虽没考好,但还没有心灰意冷,我需要利用这段时间调整自己,鼓励自己考好以下的几场。
        所有的考试都完了,当晚我便乘火车往家赶,我想大睡一场,想忘掉那些不愉快,想回到以前的生活中去。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那倒是真的,我的女友如是评价说。
水寿松注:这篇文章作者系兰州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99级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名!我本来在02年也写了一篇杂文,刊登在《新大陆》杂志上,是一组报道的一篇,调侃考研的,只是现在找不到了。上述这篇也是非常不错,05年考研的朋友细细品味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2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考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送给05年考生!

考研和考研的代价
来源:考研风雨录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硕士 鲍晨
      
    有朋友和我聊天时问我为什么考研。我想了半天,并不确定地说,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能够更自由一点。
  尽管我愿意、也有兴趣在学术上做出一点成绩,我的心却没有多少放在纯粹的学术领
域。相反,它总是不由我自主地,执拗地追问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自由的、合理的生活方式,怎样让生活中少一些人为的、不必要的痛苦。
  直到现在,我才有资格说,当初走上考研之路,终于使自己向着所向往的幸福和自由更近了一步。
  我们每个人都不甘于平庸、贫穷、无知和被忽视。我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当我们作出一个决定,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之前,我们是否认真地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所正在追求的东西,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幸福和自由?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却因为朋友的鼓动,提笔重新回眸考研前后的日日夜夜。比起刚入学的那一年,这或许是一个更为恰当的时期。因为,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只有现在,我才有足够的心力和沉稳,去冷静、客观地评价当年那种孤注一掷是否值得。
  “孤注一掷”这个词很自然地从我的脑子里冒出来,让我不无尴尬,但这确是事实;我总倾向于认为考研应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需求,而不应如以前的科举考试那样,成为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的,足以摧残人的心智的登天之梯。可是对于大多数一般的平民子弟来说,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为了摆脱父辈的清贫和落后,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不管考研之后会面临什么,借此机会放手一搏仍是极为自然的选择。我的情况也是如此,尽管当时我的内心不是非常确定考研是为了什么。有朋友和我聊天时问我为什么考研。我想了半天,并不确定地说,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能够更自由一点。就是这样一种模糊的想法,或许还有一些对学校里简单生活的留恋和对现实社会的隐隐的恐惧和无助感,把我送上了轰隆隆驶向考研战场的战车。
  真正的考研准备从实习回来后的8月份开始。我选择的是本校(中国政法大学)的国际私法专业。坦率地说,这倒不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专业或愿意留在本校读研究生。我并非很有自信的人,当时对自己也谈不上有很清晰的认识。这个选择更多地是出于便利的考虑。现在想来,我深深觉得在考研之前多方面地获取有关信息,慎重地选择自己较有兴趣的专业和学校对于以后的学习和深造是十分重要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轻易地妥协。但不管怎么说,当时决定了考研之后,我就一心一意地准备复习了。
  我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觉得上辅导班会带来很多麻烦的琐事。我更愿意利用毕业前的这一段时间自己安安静静地看些书,而不想整天挤在人堆里,疲于奔命。当然,辅导班也自有其价值,尤其对于正在工作,复习时间比较紧或跨专业考试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是对我来说,虽然也很想考上,但自以为并没有把上研究生看得极其重要。我的想法是不管能不能考上,我都可以借此把本科前三年多时间里学的东西复习一遍。话虽如此,能上研究生仍是最主要的目的,所看的书也都是与考研有关的。我把一天时间分为五段。因为原来英语底子还可以,我只在清晨复习英语。除了大背单词以外,还做一些习题。中午为了放松也偶尔看看英文小说。上午、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则各分配给一门科目。政治留在最后一个多月复习。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内,我基本上是把公共课和专业课各看了三遍,边看书边做笔记。第一遍用了两个多月,第二遍则在看自己摘抄的笔记的同时对照书本复习,用了一个月。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主要是看笔记。为此我给自己列了较为详细的日程,一直排至考试前的一周。最后总算大致按照日程完成了。
  整个复习的过程有苦也有乐。我是希望做一件事情就能有一定的结果的,故复习当中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开学后不久,食堂和寝室里、海报栏和走廊墙壁上天天流传和充塞着找工作的各种消息,但我充耳不闻。因为不喜欢学校里的学习环境,我到对面的石油大学图书馆学习(为此我在内心里把它当作我的第二母校,尽管石大图书馆似乎并不怎么欢迎我。我曾被发现并被赶出过一次。但不到一个星期,我把所有书本的封面用报纸一包,卷土重来了)。为了能有座位,我每天早上六点刚过便起床,下楼骑上我那辆“老牛车”,风驰电掣般赶到石大图书馆。长夜未央,校园里阒无人声,图书馆和教学楼里一片漆黑,只有路灯仍如昨晚一样地亮着,似乎它们也在固执地守望着什么。北京寒冷的冬夜里,有时地上还积着雪,细碎的雪花从天上纷纷飘落,在金黄色的路灯光的笼罩下,宛如一个温暖瑰丽的梦境,让人心神俱醉。这时候,虽有寒风凛冽,心中燃烧着的那股朝圣者般的激情也足以让人将之视若无物。到了石大,虔诚的我和一群同样虔诚的石大学生静静地候在图书馆的大门外,等着传达室里发出那看门的老头慢慢地起床的声音。当看到窗口泄出一片雪白的灯光时,人群中便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声,如同看见了上帝的灵光。老头慢腾腾地出来,又慢腾腾地开了门,大伙儿便迫不及待地洪水般一拥而入。我随着人流在一片“乒乒乓乓”声中抢到自己喜欢的位置,放下书本坐下来,才舒了一口气。每到这时总有一种鸠占鹊巢般的心虚。但形势所迫,也只能如此了。背完预定数量的单词,做完一套英语习题,大约七点半的样子,才回去吃早饭。这时候,太阳通常已经从图书馆大楼的背后升起来了。金黄色的阳光很灿烂,很温暖地洒在图书馆前开阔的空地上。看着那朝气蓬勃的太阳,我的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涌起一种神圣和崇敬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个拜太阳教的教徒。我衷心地赞美它,觉得它给了我无穷的希望和力量。我回去时的心情变得轻快和愉悦起来。姑且不论考研的结果如何,我以为考研过程中那一段全身心投入的、心无旁鹜的苦读经历和与之相伴随的激情永远是自己人生中一段值得永久珍藏和回味的体验。
  不过说实在的,四个月的时间内就对着那几本书翻来覆去地看也真是够折磨人的。一两个月以后,每每在踏上图书馆的台阶时感觉自己就如希腊神话里那个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而那几本书则几乎相当于学校食堂里整个冬天都没有丝毫消失趋势的大白菜和土豆片了。考研可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想要取胜光凭激情不行,而是必须有几分不同寻常的毅力的。为了使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我除了每天晚上跑步之外,每个周末一般都要去看录像,聊做调剂。一个学期下来所看的录像大概比我在此前的三年所看的录像都多,其中颇有一些不错的片子。这大约也算是考研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收获吧。后来有几个原来雄心勃勃的同学退却了,我依然固守着我的阵地。
  复习的过程中有许多很深刻的体验。但现在想来,如果在那段时间里,我不是仅仅为了考上研究生而翻来覆去地只看那几本书,收获也许会更大。那种仍然主要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学习,实在不是我所喜欢的。有一天我对着一个低年级的同学大倒苦水,把考研制度骂了个体无完肤,声称以后再也不参加这种鸟试了(这种牢骚当然是过于情绪化,但也较为充分地表现了我当时的心理状态)。相比之下,有一些同学是多么让我羡慕啊,他们仿佛并不曾经历这样九死一生的痛苦,而是轻轻松松地就通过了。考研对他们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十分特别的,需要如临大敌般对待的事情。
  考试的那三天对我也不无折磨。居然有两个晚上没睡好觉,还作恶梦,我想这还是因为自己最终没有完全放下一心要考上的心理包袱的缘故。但侥天之幸,考试过程中总算发挥得比较正常,没有出大的漏子。当考试结束之后,我很平静地整理好行李,拿着早已买好的火车票当天晚上就南下找工作去了。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看着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的各种各样的人,我一个人慢慢地啜着久违了的啤酒,那微微带些苦涩的滋味与当时的心情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在工作单位实习的时候,同学打电话告知了我的成绩。我知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放下电话,我沿着街道慢慢走着,天还是一样的天,人还是一样的人。心情似乎也很平静。大约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在经过千辛万苦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之后,反而有些惘然了。也许这有点儿像一个小孩子对待一件玩具的心态。
  对我来说真正的考验是在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和其后的那个暑假。耗人心力的备考过程让我坚持过来了,而在即将离开那呆了三年多的青青校园,离开那一生中曾最天真地梦想和痴狂过的地方时,我却陷入了精神和情感上的危机。我突然感到我为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这样一个“前途”毫无价值。我在考研前所希望借这个机会达到的目标----幸福和自由-----似乎并未因此而离我更近了。我甚至一度打算放弃读研的机会,回到家乡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去。幸好在一些真心的朋友的苦心劝说和陪伴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9月份进入研究生院后,在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读研究生的三年里,也经历了很多事。尽管我愿意、也有兴趣在学术上做出一点成绩,我的心却没有多少放在纯粹的学术领域。相反,它总是不由我自主地,执拗地追问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自由的、合理的生活方式,怎样让生活中少一些人为的、不必要的痛苦。虽然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我并没有在学术领域作出足以在人前称道的成绩,但我还是有很大收获的。我得以避免走上社会后直接面临的生活压力,而通过学习、更广泛地读书以及在学校研究生会的工作和朋友的交往,更多地保留了自己天性中理想性的东西,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慢慢地树立起了自己内心的一些准则。我的心态变得平稳,同时仍有自己的理想。在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时,我决定不直接攻读博士,而先工作几年。我为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做一名大学教师。我想我会热爱这个职业,并且通过这个职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和这个社会,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直到现在,我才有资格说,当初走上考研之路,终于使自己向着所向往的幸福和自由更近了一步。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舍友的一名本科时期的同学在考博时精神失常了,我和一个朋友护理了他一个下午。当我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那紧闭着的双眼和浮肿的、没有血色的脸时,我想起了本科最后一个学期时的自己。我和他的遭遇虽然有所不同,但无疑都曾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知道他受了很多苦,外人所无法想像的苦楚,为此我满怀怜悯。我也同样满怀怜悯地遥望当初那个惊慌失措、濒临精神崩溃边缘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不甘于平庸、贫穷、无知和被忽视。我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当我们作出一个决定,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之前,我们是否认真地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所正在追求的东西,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幸福和自由?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无需把考研作为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命运的手段,而只是为了更进一步地追求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社会,最终达到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专业97级硕士研究生,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
  
作者小传:
  聚形为人凡二十八载有余,自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而研究生;由识字至启蒙,至求学,至谈恋爱。游移于书本和社会、理想和现实、肉体和灵魂之间,每每于光明中看见幻灭,而于幻灭中看见光明。故虽对人和人生常怀悲观,但终觉生活自有其乐趣与意义。考研和考研的代价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2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考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送给05年考生!

呵呵,下面这一篇有调侃的味道,看看吧!
                              
                           考研代价之我见
      
      如果说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是求学路上的一条大河,那么目前人气爆增的考研就好比一座难以攀越的高山了。前者看来是迫于种种压力,而后者却往往是自讨苦吃。对于有工作上身的在职考生那是不必说的,而那些既不能通过保送读研又不能和导师沾点关系的普通考生,他们将直面如下的代价:
1.  购买考研书籍、资料约500元;
2.  各种辅导班学费约800元;
3.  报考费应为100元,但许多考点通常多收10-50元;
4.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费用500元以上;
5.加重父母的精神压力,父母的精神损失费约为3650元/人×2人(每天暂以10元计);
6.如果你已结婚或正处于热恋,你的爱人将比你承受更大的精神、物质压力,损失难以估价;
7.你将不再拥有普通人的种种乐趣:旅游、上网、足球、逛街等;
8.如果你报考的是异地的院校,那么路费是必须的,其计算公式应为:单程路费×2;
9.如果你打算住在学校附近,那么住宿费应当是你所能找到的最便宜铺位的每日价格乘以365日;
10.不管住宿是否免费,伙食费的花销是不可避免的,其费用应是食堂最便宜的饭菜×3顿×365日,或者是20包/箱的方便面共50箱(以日均消费3包计);
       倘若你是第一次考研,以上各种费用与损失的总和应乘以2,因为目前第一年考研成功的几率不会大于30%;倘若报考的是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则应是以上总和乘以2;倘若你是跨专业跨地区报考,则应根据专业冷热不同,分别乘以2、3、4、5……在政策所能允许范围的n。
       最后,你必须在所抱专业下达分数线前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精神损失费约600元(每天暂以20元计,通常在你知道自己分数后30天左右便可知道结果)。
       上述种种均不包括考研期间你生病所需的医疗费及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
       考研战场上2天半共15小时,思想必须高度集中。据广泛调查统计,每四名落榜者中就有一人是因1分而抱憾终生。
       最不可放弃的就是自信心。第一次失利你要学会劝慰自己:“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要二次创业”。第二次失利要思考“三打祝家庄”或“三斧定瓦岗”。第三年结果依旧,则该联想起“四渡赤水”的英雄故事。以此类推,接下来应是五年计划、六出祁山、七下江南、八年抗战……一直可以历数到苏武牧羊二十年。
       其实很难知道考研的极限次数,就算确定,也要肯定有更坚强研友在坚持,希望他们能将他们的“事迹”公布于众,以激励后者。
       这就是考研必由之路:忘乎一日三餐,颠倒昼夜黑白,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且要学会痛并快乐的活着。
在此借用《××人在纽约》的劝语:
       如果你恨他,你就劝他去考研,for it's the hell(因为那就是地狱)。
   
       如果你爱他,你就劝他去考研,for it's the heaven(因为那是天堂)。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