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53|回复: 109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3 16: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寿松在 2004/12/06 05:24pm 第 8 次编辑]


Workshop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WTPTS’04)
Shanghai, December 18-19, 2004
Announcement
The Workshop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will be held at Shanghai University on December 18-19, 2004. The related issues are announced as follows.
(I)Objective of Workshop
The aim of the workshop i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study the strategy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Emphasis will be laid on the fundamental aspects in transportation science, in particular, the exploration of traffic flow theory, which is suitable for Chinese situations, so as to lay solid foundation for overcoming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on the radical basis.
(II)Main Topics:
a)Strategies in develop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in China;
b)Mechanism of complex dynamics in mixe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Challenging problems in traffic flow theory for road sections and traffic networks;
d)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traffic flows in road sections and networks;
e)Relations between ITS and traffic flow theory;
f)Rela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II)Principal Programs
Special sessions: 3
Free discussion: 1 (including a one-hour visit to Shanghai University Ding Tech Software Co. Ltd.)
(IV)Site of Workshop:
Meeting Room of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SIAMM), Shanghai University
(V)Accommodations:
Lehu Building Guesthouse, Shanghai University
(VI)Place and Time for Registration:
Lehu Building Guesthouse, Shanghai University, the whole day of Dec.17;
Meeting Romm at SIAMM, 8:00-900,Dec18。
(VII)Fares:
Charge-free for invited speakers at theWorkshop;
No registration fees will be charged for each participant;
Transportation fees are covered by participants themselves.
(VIII)Invited Speakers ( Planning):
Prof. HUANG Haijun, Beijing Aeronautic and Astronautic University
Prof. GAO Ziyou,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of. Wu Qings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of. WANG Bing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of. YU Zhi, Zhongshan University
Prof. YANG Xiaoguang, Tongji University
Prof. LIU Yuncai,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of. HAN Xiaol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Prof. FAN Bingquan, Sanghai Univers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LIU Mure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of. YING Jiangqian, Gifu University, Japan
Prof. ZHANG H.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Prof. LU Jian, University of Florida
Prof. YANG Hai,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LO Hong K.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WONG S.C.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of. LAM William H.K.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X)Chairman of Workshop
Prof. DAI Shiq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Tel: 021-56331458(o)  Email: sqdai@126.com
Prof. HUANG Haijun, Beijing Aeronautic and Astronautic University
Tel: 010-62327153(o)  Email:hjhuang@mail.nsfc.gov.cn
(X)Co-sponsors of Worhshop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SIAMM),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University Ding Tech Software Co. Ltd.
(XI)Secretaries
Academic Secretaries:
Dr DONG Liyun, SIAMM, Shanghai University
Tel: 021-56332295(o), Email: lydong@mail.shu.edu.cn
Dr ZHANG Xiaoning, Department of Road and Traffic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
Tel: 021-65982443(o), Email:cexzhang@mail.tongji.edu.cn
         
Dr FENG Suwei,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Tel: 021-65903594(o), Email: fsuwei@mail.shufe.edu.cn
   
Dr CAO Jianjun,  Shanghai University Ding Tech Software Co. Ltd.
Tel: 13501615707      Email: caojianjun@shu-ding.com
Organizing Secretary:
Ms DING Zhiying, Director of General Manager Office,Shanghai University Ding Tech Software Co. Ltd.
Tel: 021-56386078-806(o), Email: dingzhiying@shu-ding.com

(XII)Proceedings:
A booklet collecting abstracts will be printed before the Workshop.
A book of selected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is intended to be published after the Workshop.
(XIII)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Abstracts:
November 30, 2004: A one-page abstract is required to submit to Dr Dong Liyun.
Email: lydong@mail.shu.edu.cn


“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小型研讨会通知
2004.12.18-19 上海

“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小型研讨会将于2004年12月18-19日在上海大学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宗旨:
本次worhshop的目的在于交流交通科学的研究进展,研讨交通研究的发展战略,力图从理论基础抓起,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流理论,以期为交通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交通难”问题出谋划策。
(二)会议议题:
1)我国交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战略;
2)混合交通系统的复杂动力学机理;
3)路段和路网交通流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4)路段和路网交通流的建模和仿真;
5)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流理论的关系;
6)交通科学与交通工程的关系.
(三)会议安排:
专题报告会三场;专题研讨会一场;参观上大鼎正软件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交通产品研发的企业)一小时。
(四)会议地点: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会议室。
(五)食宿地点:上海大学乐乎楼(外宾招待所)。
(六)报到地点、时间:上海大学乐乎楼,12月17日全天;
                      上海大学力学所会议室,12月18日8:00-9:00。
(七)费用情况:邀请报告人食宿招待,交通自理,不收会务费。
(八)邀请报告人员:
黄海军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自友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
吴清松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汪秉宏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余  志教授  中山大学;
杨晓光教授  同济大学;
刘允才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韩小亮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
范炳全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
刘慕仁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
周  晶教授  南京大学
应江黔教授  日本歧阜大学;
张红军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同济大学);
陆  键教授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东南大学);
杨  海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罗康锦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黄仕进教授  香港大学;
林兴强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九)会议召集人:
戴世强教授  上海大学。
联系方式:Tel:021-56331458(o)  Email:sqdai@126.com
黄海军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联系方式:Tel:010-62327153(o)  Email:hjhuang@mail.nsfc.gov.cn
(十)会议主办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上大鼎正软件有限公司
(十一)会务组:
学术秘书:
董力耘博士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联系方式: Tel:021-56332295(o),Email:lydong@mail.shu.edu.cn,邮编:200072
               
张小宁博士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联系方式:Tel:021-65982443(o), Email:cexzhang@mail.tongji.edu.cn
               
冯苏苇博士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数学系
联系方式:Tel:021-65903594(o), Email:fsuwei@mail.shufe.edu.cn
               
曹建军博士  上大鼎正软件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Tel:13501015707          Email:caojianjun@shu-ding.com
      
会务秘书:
丁稚英女士  上大鼎正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
联系方式:Tel:021-56386078-806(o)13917846660
(十二)文集:
会前出版将报告的论文摘要汇编;会后考虑出版论文集(类似于2001年杭州交通流研讨会后出版的《交通流与颗粒流》)。
(十三)交送摘要截止日期:
要求每位报告者于2004年11月30日前发一份一页的摘要给董力耘博士。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6: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寿松在 2004/12/06 05:25pm 第 5 次编辑]

部分邀请报告人员简介(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公开公布的网页,本人只做粘贴以及拷贝,如有不实或是错误之处,请恕本人查访不周!)

黄海军教授简介:

1964年生于湖南望城。1984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系本科毕业,1986年于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1992年获北航工学博士学位。1986年在北航参加工作至今,分别于1992、1995、1997年开始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分别在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Newcastle大学工作一至两年。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基金,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格。2000.8 - 2004.8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

研究领域:
城市交通建模与分析(道路交通流与网络交通流)、交通行为分析、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物流系统优化、生产运作与管理。
成就简介:
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三十多篇发表在重要的国际刊物上。1991-2003年期间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A and B》两种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列全球交通科学类三种最好刊物所发论文总数的第20位,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与评价,包括Florian、Boyce、Friesz、Heydecker、Small、Arnott、de Palma、Carey、Patriksson、Larsson、Verhoef、Heran、Lam、Yang、Lindsey等著名学者,美国有三个州政府的交通规划研究报告引用其论文。三次入选著名交通理论会议ISTTT,两次入选著名交通行为科学会议IATBR。专著《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理论与实践》1994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与Hai Yang 合著的《Mathematical and Economic Theory of Road Pricing》即将由Elsevier Science Ltd 出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交协运输与物流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航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J Advanced Transportation》、《J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Transportmetrica》、《Int J Innovation & Technology Management》、《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公共管理学报》、《管理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刊物编委、常务编委,《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副主编。
2002以来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部分论文:
1. Huang & Lam (2002) Transportation Research-B 36, 253-273.
2. Lam & Huang (2002) Transportation, 29, 5-29.
3. Huang & Lam (2002) J of O.R. Society, 53, 97-107.
4. Huang (2002) European J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40, 562-570.
5. Lam & Huang (2003)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 3, 323-347.
6. Huang & Lam (2003) J of Math Modelling & Algorithms, 2, 349-377.
7. Yang & Huang (2004) Transportation Research-B, 38, 1-15.
8. Tang & Huang (2004)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9, 2097-2104.
9. Yang & Huang (2004) Transportation Research-C, 12, 193-207.
10. Wu,Gao,Sun&Huang (2004). Modern Physics Letter-B, 18, 1043.
11. Huang & Lam.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to appear.
12. Meng, Lee, Yang & Huang. J of Transportation Reserch Record, to appear.
13. Yang, Zhang, Huang & Zha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A, accepted.
14. Zhang, Huang & Zha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B, accepted.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010-82339327
电子邮件 hjhuang@mail.nsfc.gov.cn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7: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寿松在 2004/11/23 05:06pm 第 1 次编辑]

高自友教授简介:
1963年生于安徽当涂。1994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10月至1995年9月在北方交通大学运输模拟中心作博士后,1996年10月在北方交大任教授,1997年6月任博士导师。现任北方交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山东科技大学名誉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常务编委;《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工作委员会委员; 北京科技咨询专家团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研究领域:
在运筹学理论与技术、交通系统管理与优化、生产管理系统分析等领域中研究多年,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共发表(含合作)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共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本。
成就简介:
1994年获得中科院研究生教育荣誉奖“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6年获“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詹天佑铁道发展基金会“詹天佑人才奖”;1998年入选“铁道部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2001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度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提名奖;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7: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吴清松教授简介:
1941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65.9-1978.5:海军航空兵部队工作;1978.5-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及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任教,其间,于1984.7-1985.8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宇航研究院(Institute for Aerospace Studies,University of Toronto in Canada)作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
1、复杂系统流动
(1)带激波、旋涡及其相互作用的气、固两相流动:用数值模拟方法,由简到繁,系统研究了稀颗粒群条件下带激波、旋涡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气固两相流动问题。包括简单的激波管流动、变截面管道中流动(单调扩张管和收缩管,收缩扩张型喷管,波前为静止条件,波前有定常平衡两相亚音速流和超音速流条件)、球激波的传播、收敛柱激波的传播、激波在刚性壁上的正反射、激波在直拐角处绕射、激波在弯管中的反射和绕射、激波在轴对称管或膛弹出口处的绕射、激波通过多重孔板的反射和绕射等等。通过这众多两相流动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复杂气固两相流动相间作用特点,揭示了粉尘气体两相流动中存在的两相松弛结构,间断解强度衰变,以及激波瞬时冲击效应减弱,波后持续作用效应增强等不同于纯气体流动下的特殊规律,为深入探讨粉爆形成机理和评价其破坏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2)多孔介质中渗流:从宏观唯象理论出发,研究了地层条件下非牛顿流体单相和多相的渗流规律,开发了相应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目前正带领学生用逾渗理论和直接数值求解N—S方程,对单相流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 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进行单相和多相条件下的渗流机理研究。
(3)交通流的理论模式研究: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学生对交通流理论模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建立了各向异性的交通流动力学高阶连续模型(SG模型),解决了现有连续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特征速度和可能出现的车流倒退问题;发展了全速度差跟驰模型(FVD模型),考虑前车速度效应的元胞自动机模型(VE模型),能模拟同步交通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这些新发展的模型,较之前人的模型,都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广泛的可用性。相应成果已在“科学通报”和在国际交通理论方法的权威杂志“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 和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E”上发表。目前正在对交通瓶颈处的复杂交通动态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4)颗粒流研究:已对颗粒物质和颗粒流动的特性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并着手对大小和质量不同的颗粒混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粒子偏析特性,从实验和理论上开展研究。
2、计算流体力学
带间断解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流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值方法:已有工作拓展了以求解广义Riemman问题为基础的高分辨率GRP有限差分方法的使用范围,将该格式原始的一维形式推广到处理多维问题,配合其它高精度格式,将求解纯气体流动推广到求解气固两相流动;改进了迭代求解方法,加快了收敛速度;总结归纳出在Euler座标下确立广义Riemman问题解的14种可能的间断分解情况,使其复杂的程序编制得结构紧凑,路径清晰易辨。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7: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汪秉宏教授简介:
1944年生于江西婺源。196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1982-1985年美国斯蒂文思理工学院物理系博士后研究。1995-2002年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香港浸会大学非线性研究中心、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访问,任客座研究员和访问教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及非线性科学中心副主任。兼任《非线性动力学学报》编委,中国高等科技中心(世界实验室)成员,安徽省非线性科学学会秘书长,扬州大学理学院顾问及兼职教授,上海大学应用数学及力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主要研究方向:
统计物理、非线性动力学、自适应复杂系统、经济物理学。其研究成果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其中 "非线性系统分岔、混沌及阵发的普适行为研究" 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弛振荡系统的新型动力学行为" 成果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统计力学研究新方法" 成果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分岔、混沌与阵发的解析研究" 成果和 "非线性科学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成果获安徽省教委科技进步奖。论文"二维交通流模型的改进平均场理论"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成果"李雅普诺夫指数平台结构的普适?quot;获国际经济评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证书。现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特别经费计划(九七三项目)"非线性科学中的前沿问题"子课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交通流中的自组织临界性和相变行为研究","价格的统计分析与金融市场的经纪人相互作用模型研究"及重点项目"城市交通流研究"等四项。另外还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与火灾燃烧现象相关的非线性非平衡复杂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和中国与加拿大大学与工业合作联合资助计划项目"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金融市场及其复杂自适应行为的经纪人相互作用模型研究"等。近年来在美国物理评论、欧洲物理学杂志、英国物理快报、日本物理学会杂志、中国物理快报、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国际国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7: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余志教授简介:   
研究方向:
智能交通系统、数字城市与网络系统、海洋能源利用等。
技术专长:
力学、控制、信息与网络。
项目及研究成果:
1995年以来负责完成或进行中的国家、中科院以及国际合作等项目20多项,总经费1200多万元;主持过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政府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并与挪威、日本和葡萄牙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完成的成果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际交流:曾在葡萄牙工业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曾任挪威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多次赴美国、日本、挪威、希腊、瑞典、比利时等国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奖励: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首批人选,获1996年度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8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度中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度中国青年科技标兵、199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国务院政府津贴。
任职: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院院长、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应用力学与工程系水动力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五"863"计划能源领域后续能源主题专家组组长。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寿松在 2004/12/01 09:05pm 第 1 次编辑]

杨晓光教授简介
个人简历:
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道路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
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
1993年10月~1996年10月,应中国国家教育部和日本教育部选考派遣,留学日本国京都大学工学部交通工学科,获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交通工程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交通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公共交通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交通设计与管理系统等理论研究与应用
主要职务:
1) 历任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研究室主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副主任;
2) 现任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
3)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副主任;
4) 国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
5) 国家公安部、建设部实施“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
6) 全国高等院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8) 上海市科学技术预见专家(交通领域);
9)日本土木工程学会及交通工学研究会正会员;
10)诸多省市交通规划及管理顾问。
主要研究成果和主持的研究项目:
城市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973项目);
城市交通流控制与诱导系统(国家重点自然基金);
中国城市道路与交通适应性及其改善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GM基金)
ITS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联系电话: 021-65988372     
电子邮件:yangxg@mail.tongji.edu.cn  yxgits@vip.sina.com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1: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刘允才教授简介:
1981年在山东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UIUC)电气计算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贝克曼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加入日本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任研究员系统顾问、研究员总顾问。2000年10月加盟上海交通大学,被聘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学术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编委(Associate Editor)。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理论与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在采用二维图像的刚体三维空间运动估值方面,做出过原创性的研究。导出了采用图像线元求解空间刚体三维运动参数的必要条件和完整的算法(非线性算法);在此基础上,又在首次导出相应的线性算法。为三维空间运动估值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刘允才教授还在首次提出基于二维—三维线对应元的图像载体空间定位方法,该理论为有关领域的学者广泛引用。在采用图像角元的刚体三维运动估值方面,他原创性地提出了由单幅图像角元直接求解空间物体结构的算法,并应用于刚体三维空间运动估值。他还第一个提出并证明常参数运动是一个柱面螺旋运动,并将这一结论应用于长序列图像的三维空间运动估值。刘允才教授在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特征匹配、摄像机与系统定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正致力于连接刚体和人体运动分析方面的研究。
  自1991年,刘允才教授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主持参加了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交通信息、自动汽车定位、自动汽车导航、公共汽车定位与到站预报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项目。他开发研制的数字地图自动生成系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地图结构的分割、识别和量化问题,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滚球法把道路地图的识别和量化融为一体,为国际首创,专利已获授权。他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担任多个职务,其中包括国家交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国家“十五”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评审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通中心主任。
  刘允才教授的VisionLab ( www.visionlab.sjtu.edu.cn )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的理论和智能交通系统两个领域;如非刚体物体的三维运动估值、视觉导航与空间定位、三维重建、异构图像配准、系统定标、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数字地图自动生成、交通信息检测、交通信息处理、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车辆定位与调度系统等等。申请发明专利12项,授权2项;联合出版著作3部,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60余篇;SCI引用次数150余次。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上海市2003年度科学进步二等将;简历多次被美国Marquis世界名人录、世界科技工程名人录所收录。
联系方式:
徐汇校区,教二楼 212
电话: (86-21) 6293-3723
传真: (86-21) 6293-2035
E-mail: whomliu@sjtu.edu.cn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1: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韩小亮教授简介:
1949年6月出生,统计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访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资源研究所上海可持续发展交通合作项目特邀顾问。

主要简历:
1981年-1984年底 上海财经学院统计系 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5年-1988年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 讲 师、在职博士生;
1988年-1989年 英国巴斯(University of Bath)大学数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 获计算统计学硕士学位;
1989年-1992年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数学学院 助理研究员 在读统计学博士生、并获博士学位;
1993年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数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
1993年-1995年 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统计系 博士后研究员;
1995年-1996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老年与认识过程研究中心 统计师;
1996年-2003年4月 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医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London University)交通研究中心 研究员;
2003年5月至今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 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 计算统计学和随机模拟;
2. 广义线性模型和现代回归分析;
3. 交通行为和消费行为;
4. 抽样调查。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地址:hanxiao@mail.shufe.edu.cn
联系电话:021--65904217
传真Fax: 021--65904217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刘慕仁教授简介: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1: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应江黔教授简介:
应江黔博士(Dr.J. Q. YING),日本岐阜大学地域科学部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分别于1989、1992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电气工程系硕士和博士学位。应博士的研究领域有: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交通网络均衡模型灵敏度分析、优化设计,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交通系统经济分析等。代表性成果发表在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Transportation Science 等刊物上。2000-2001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青年学者奖励基金。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2: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陆键教授简介:
1957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自动化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8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获硕士学位,随之任教于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从事研究与教学。1986年留学美国,并于1990年8月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获交通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Ph.D.)。1990年至今,陆键博士先后任职于美国纽约州运输部研究局(研究员),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助理教授)和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终生教授)。并任多个美国交通研究领域的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注册工程师。
目前,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时任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兼职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还受聘为公安部和建设部的“畅通工程”专家、公安部 “交通安全”专家、公安部 “交通事故调查”专家、及中国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学会理事。200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陆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交通安全,智能运输系统,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与交通检测技术与仪器等,作为研究项目主持人,已完成许多美国联邦政府和州运输部的研究项目,累计科研经费已超过三百万美元;回国后,他积极发挥自己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的特长,扩大交通学院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目前担任交通学院研究课程“Traffic Engineering”的教学任务,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二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三项,地方科技项目五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科研报告30多篇,已先后在美国培养1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20多名硕士研究生。
发表于 2004-11-28 1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寿松在 2004/11/28 09:17pm 第 1 次编辑]

曾经听michael zhang 无意中说过,能称得上为交通科学的只有交通流理论和交通网络理论(该说法不代表michael zhang 的观点,因为他没有在正式场合正式提出过)。这次会议基本上涉及了,而且都是牛人,一定要去了。

水寿松注:关于此次研讨会,由于存在控制人数规模的限制,因此希望来参加的朋友还望仔细阅读一楼的通知,弄清楚注册的时间,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注册的!
另外,有任何疑问的朋友请在版内重新发贴,此帖是作为跟踪报道帖的!多谢大家的合作和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23: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范炳全教授简介:
1942年11月出生。1966年9月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力学工程系本科毕业。1967年9月起在北京理工大学八系任教。1979年9月调入上海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系统工程、交通运输与区域规划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完成国家、上海市的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1995年完成中、加第一期合作项目“上海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优化”。该项目被中加两国政府有关部门评为“最富合作研究成果的项目之一”。1997年2月,又完成中、加第二期国际合作项目“区域发展与城市交通研究”。该项目是中加校际间所有合作23项中资助强度最高的一项(CIDA资助174万加元)。在科研方面,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1986)、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1)。1991年被评为首批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上海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交通工程科学会规划委员会理事。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23: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报道]——“交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WTPTS’04)!

周晶教授(女)简介:
教育背景:
1996.9-2000.1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专业       获工学博士
1983.9-1986.3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获工学硕士
1979.9-1983.7    东南大学数力系应用数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86.4-1988.9    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助教
1988.10-1993.12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讲师
1993.12-2000.12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教授
1996,2-1996,8    香港科技大学 访问学者
1998,9-1999,9   2000.10 - 2001.1   香港理工大学 访问学者
2001,1- 至今    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
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交通系统的建模及优化
3.博弈论及其应用
4.网络流的优化及应用
获奖情况:
1.“应急管理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2.“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投资管理与控制”项目获1999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1995年度和1999年度东南大学优秀教学二等奖.
近年来著作及论文:
专著:《城市交通系统分析与优化》,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论文:
1.A bilevel programming approach – optimal transit fare structure under line capacity constraints.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 35, 2001.
2.Optimal fare structure for transit networks with elastic demand.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No.1733,8-14,2000.
3.Stochastic transit assignment with elastic demand. Journal of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Vol.3, No.2, pp75-87, 1999.
4.Optimal traffic counting locations for origin-destination matrix estimat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B, Vol. 32, No. 2, pp109-126. 1998.
5.A stochastic transit assignment model for multi-class user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Hong Kong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Dec.,1998.
6.The Generalized Nash equilibrium model for oligopolistic transit market with elastic demand, Submitted to Transportation Research-B, 2001.
7.A capacity restraint transit assignment with elastic line frequenc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B, 2001.
8.随机交通均衡配流模型及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问题.《系统科学与数学》已录用,2001.
9.公共交通网络系统的广义Nash经营博弈模型, 《系统工程学报》,Vol.16, No.3, 2001。
10.具有弹性需求的公交网络车费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自动化学报》Vol. 27, No. 5, 2001 .
11.具有弹性需求的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及其应用.《系统工程学报》Vol. 16, No.2,2001.
12.适于估计OD矩阵的交通检测点的最优分布.《自动化学报》,Vol.26, No.3, 2000.
13.城市出租车运营系统的随机分析.《管理工程学报》,Vol.13,No.1,2000.
14.公交网络车费设定问题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系统工程学报》,Vol.15, No.3, 2000.
15.基于动态博弈的企业集团政策动态一致性分析.《管理科学学报》,Vol.3, No.2, 2000。
16.多用户公交网络系统的随机平衡分配模型.《信息与控制》,Vol.30, No.1, 2001.
17.一类新型指派问题的多目标模型.《系统工程学报》,Vol.14,No,2,1999.
18.交通检测点分布规则及其数学模型.《东南大学学报》,Vol.28,No.6,1998.
19.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预测研究的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Vol.17,No.6,111-116, 1997。
20.计算机辅助编制车间作业调度系统.《管理工程学报》,Vol.10,No.3,1996。
联系方式:
Tel025)3597505     Email: jzhou@nju.ed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