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12|回复: 4

关于元胞自动机应用在机场候机楼方面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1 14: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的硕士波也题目定为机场候机楼旅客流的运动分析这方面的内容。我用格子气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来做,但是我费了好几个月连一篇国外的作机场候机楼或者大型公共场所旅客运动的论文都没找到,只有研究楼道里或大房间里的人群的疏散逃生问题的,谁能告诉我是否有这方面的资料或者给我个好的建议,这个课题应该怎么做 ,不胜感激
发表于 2005-9-12 10: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元胞自动机应用在机场候机楼方面的问题

楼主能介绍格子气模型的原理吗?我不大明白。不过如果按NS模型中的规则或自己定一个规则的话,就可以去模拟的啊
发表于 2006-9-2 14: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元胞自动机应用在机场候机楼方面的问题

楼主所说的这方面的内容其实已经涉及到了一类全新的交通仿真:行人交通仿真。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也才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德国德累斯顿科技大学交通与经济研究所的helbing、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的Hoogendoorn、Daamen、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物理系教授Michael Schreckenberg、英国爱丁堡大学的Jon Kerridge、美国的Victor Blue等是这方面的重要研究者。行人仿真方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行人行为模型,尽管也已经开发出了几种行人仿真软件:英国的Legion、瑞士的SimWalk、德国的PedGo、俄罗斯的AnyLogic.
   楼主提到用CA来做行人仿真,其实这在国外已经是被普遍认同是不合适来做行人的仿真的,而现在的潮流是用agent。关于楼主说的机场方面的,英国Halcrow公司开发的PAXPORT( Pedroute) http://www.halcrow.com/software/solutions/paxport.asp就是主要用于机场行人场景的。[br][br][以下内容由 fench 在 2006年09月02日 02:20pm 时添加] [br]
今天才看到楼主的帖子,不知道楼主还在做方面的研究没有,我非常愿意交流这方面的心得。
发表于 2006-9-2 20: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元胞自动机应用在机场候机楼方面的问题

下面引用由fench2006/09/02 02:17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所说的这方面的内容其实已经涉及到了一类全新的交通仿真:行人交通仿真。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也才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国内已有做行人交通流理论的课题组了,我知道西安交大和上海大学都有,西安交大的杨建国副教授他们做的很好,文章在TRA上就有,模拟了行人在交叉口处的行为和冲突,上海大学戴世强课题组已有两篇做行人交通流的硕士论文,其中一篇重点行人交通流建模和模拟。
下面引用由fench2006/09/02 02:17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提到用CA来做行人仿真,其实这在国外已经是被普遍认同是不合适来做行人的仿真的,而现在的潮流是用agent。……
恕我孤陋寡闻,我暂时还没有看到那篇paper,特别是重点研究行人交通流仿真的技术文档讲述元胞自动机模型被“普遍”认同不合适做行人的仿真,能否请版友fench提供一下相关的资料?
就做行人交通流仿真的科学研究而言,模型中CA模型还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内容,模型的发展也很迅速,结果很丰富。
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发表于 2006-9-6 21: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元胞自动机应用在机场候机楼方面的问题

看来论坛当中还是有人做过这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也说明交通流论坛确实是一个高水平的论坛。
宋涛版友,你说的不错,国内西安交通大学杨建国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宋卫国等(上海大学的研究我没有查到,不知道论文题目是什么?)确实在用CA做你所说的那方面研究,但是:杨建国他们做的是面向道路交通的行人仿真(交叉口、路段人行横道);宋卫国他们做的是面向火灾疏散的;而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行人仿真”一般是指纯行人方式(或行人为主)的交通流,所以,西安交大的研究不应该纳入这个范畴,中科大的研究可以纳入这个范畴。
     我说“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的“这方面“指的是“计算机行人仿真”,而不是指行人交通流、交通特性的研究(这方面北工大、东南大学都有相关研究)。
     我说CA“被普遍认同是不合适来做行人的仿真的”是有依据的。
国外用CA来做行人仿真的主要包括美国的Victor Blue  (http://www.ulster.net/~vjblue/),德国科隆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Andreas Schadschneider(http://www.thp.uni-koeln.de/~as/as_engl.html),其他的大部分都用的agent,包括经典N-S 机动车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开发者之一的Kai Nagel(http://www.vsp.tu-berlin.de/archive/sim-archive/),日本的Kardi Teknomo(http://people.revoledu.com/kardi/),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的Hoogendoorn(http://www.pedestrians.tudelft.nl/),英国Crowd Dynamics Limited的G. Keith Still(http://www.crowddynamics.com/),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CASA(http://www.casa.ucl.ac.uk/research/pedestrian.htm),美国的Craig W. Reynolds (http://www.red3d.com/cwr/index.html),英国爱丁堡纳皮尔大学(http://www.soc.napier.ac.uk/researchprojects/researchprojectid/57742/op/displayoneproject)。这些研究者也都没有否认CA在机动车仿真中的合理性,但是他们在做行人仿真的时候都摈弃了CA,而使用Agent。
      其实不管是CA还是 agent都是一种机制或技术,如果了解CA的机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用CA来仿真行人是不合适的,而多agent系统(MABS)是行人仿真的必然趋势。
     很高兴与大家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