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2|回复: 1

海上风电争夺战升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3 11: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7月以来,上海海上风电建设提速,我国海上风电的第一个大型试点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34台风机随风而动,十分壮观;与此同时,上海电气研制的国内首个3.6兆瓦海上风机下线,风轮直径达到116米;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上海万德风电公司,其两台兆瓦级直驱式永磁风机不久前也在奉贤近海风场并网发电。这一切都表明,上海海上风电建设和海上风机设备制造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此时,放眼全国,海上风电产业的争夺大战更是如火如荼:国家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启动,首批项目规模庞大,各大电力公司和设备制造商“摩拳擦掌”,已经被定性为“产能过剩”的风电设备行业,正在准备迎来海上风电的又一高潮,开始从陆上到海上的“第二次出征”。

  首批招标项目引来争食

  今年,国家能源局强化海上风电开发管理。4月,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启动,国家能源局向辽宁、上海、山东、江苏等11个省份有关部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申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按照“先试点、后扩大”原则建设,根据风能资源、海域环境、电力送出和技术能力等条件统筹确定项目规模。

  目前已经确定的首轮招标项目集中在江苏,分别是江苏滨海、射阳两个近海风电项目,各装机30万千瓦;大丰和东台两个潮间带项目,各20万千瓦,其规模远远超过一般的陆上风电项目,招标工作将于9月结束,4年内完成全部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

  无疑,首批招标项目成为各个风电设备企业眼中的“肥肉”,但同时,国家也公布了“争食者”的资格。工信部于3月26日发布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海上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的能力,并要求有一台海上风机的运行业绩,目前达到此标准的风机制造企业为数不多。

  近期,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将进行二期扩建的消息,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在扩建项目中,除了建设普通的风力发电场外,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建造实验风场,用于试验目前国内主流的、最高端的风电技术,其中包括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组等。

  对于上海电气来说,如果其自主研发的3.6兆瓦大容量风机能够成功在试验风场如期并网发电,那么它拿到东海大桥二期项目把握将大大提升。如果不能,无论是特许权招标还是东海大桥二期,其胜出的几率将大打折扣。3.6兆瓦风机这个培育了两年的“孩子”,如今被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宛如父母的心情,对于3.6兆瓦风机下线之后的成功运行,上海电气风电公司董事长祈新平满满的期待之中又掺杂了担忧。

  同样,对于上海风电设备中民营企业的领头者——万德风电而言,也准备在未来海上风电市场能分一杯羹,它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能够让风机具有很好的低风速发电能力,也适合在潮间带和海上使用,但资金和规模将成为它们的发展瓶颈。“海上风电的争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们准备与国家大型电力公司全面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万德风电总裁李勇对于前景充满信心。

  行业龙头竞争优势凸显

  其实,无论是上海电气和万德风电,作为上海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代表,在整个中国风电界都是“后来者”,这也注定它们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前进道路上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是一次行业的洗牌,规则就是强者留存,弱者将被淘汰”,祁新平表示。

  去年,我国继续在国际风电产业中扮演火车头的角色,连续四年装机容量增加一倍。按全球总的已装机容量计算,我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在这股风电开发浪潮中,国内风电企业近年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中国仅有6家风力涡轮机制造商,2009年,这一数字已提高到80家以上。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29家,民营企业23家,合资企业8家,外商独资企业10家。叶片生产企业达50余家;塔筒生产企业则有近100家。

  一批行业巨头也渐渐浮出水面,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湘电风能、东方电气都已成为行业龙头,这些企业大部分掌握有海上风电技术设备核心技术。2009年,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继续保持市场前三的位置,三家企业合计新增装机825.2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市场的59.7%,拿下市场半壁江山。但伴随着风电产业高速增长,整机产业链也迅速膨胀,陆上风电竞争到达白热化,兆瓦级风电单位价格也在持续下滑。

  相比较陆上风电的激烈竞争程度,海上风电的进入门槛要更高,上网电价更高,可承受较高的设备成本,这一认知,让陆上风电设备商削尖脑袋挤进海上风电的“竞技场”。

  据悉,国电龙源电力、华能新能源、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神华集团下属的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都已明确表示了要参与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风电设备企业中,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企业也蠢蠢欲动,希望能够与电力公司捆绑,为项目提供设备。分析人士指出,在大容量风机研发制造中有所成就的设备公司,将在此轮海上风电开发浪潮中胜出。“海上风电对风机性能要求高,将导致大多数缺乏自主研发、依靠价格战获得市场的风机企业被排除在外,具有强大研发实力和海上风电运行经验的风电设备商拥有绝对优势”。专家预测,此次特许权招标的“绣球”很可能抛向龙头企业,包括金风科技、湘电股份、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上海电气、长征电器等。值得注意的是,携成熟经验技术和大容量风机稳步进驻中国市场的丹麦维斯塔斯和德国西门子也将分得一杯羹。

  “烧钱行业”有种种担忧

  竞争激烈的同时,对于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规划,业内依然存在不同声音。

  专家认为,我国海上风电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还存在种种难点,我国近海域70%以上都是软黏土和粉砂等软弱基地,承载力低,在风暴作用下很容易弱化或冲刷;台风等极端海况的威胁一直存在,近海浅滩环境十分脆弱。从2005年我国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以来,风电并网难成为一个棘手的拦路虎。针对海上环境带来的种种不便,我国企业将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大部分建造工作在陆上完成,海上进行快速安装,运输和安装实现一体化。

  此外,人们对这个“烧钱行业”还是有种种担忧。首当其冲的便是风力发电的高成本。当前,风电投入很大,回报期长;风力发电的成本仍然大于火力发电。火电发电每千瓦时的成本已近在0.4元以下,而风力发电每千瓦时的成本却在0.51—0.61元之间。海上风电的成本更高,以上海东海大桥一期项目为例,每千瓦时上网电价达到0.978元。这一成本差令很多人对风电行业的发展产生疑虑。

  对此,祁新平表示,未来,风电和火电的成本会逐渐接近。“由于煤炭价格的提升、对环境的影响和后期处理成本,火力发电的综合成本将越来越高;而风力发电的‘燃料’是零成本且取之不尽的风能,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正在下降,风电和火电的价格将日趋接近。”

  目前,各地海上风电开发热潮正不断升温,为了避免各地规划出现急进等问题,今年初,国家两部门出台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国家层面对海上风电发展的规划。相关人士透露,该《管理暂行办法》还将进一步完善细化。

  有专家指出,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可以参考中海油公司成立的初衷,由一个专门的国有公司来组织运作,由其来统筹和负责实施开发的各个环节,针对其遇到的问题和要求,由政府来提供政策支持,但似乎这样的建议并不能得到电力公司和风电设备企业的支持,“这容易造成垄断,或许会给整个行业套上枷锁”,一些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于 2011-9-14 2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大量投入资金研究研究风电并网问题、风电机改进问题、以及完善行业标准比较靠谱。
不然,换改进后风电机烧钱,发电不稳定影响电网,产生电网事故,造成直间接经济损失还是烧钱,行业标准不完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