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66|回复: 24

二维无粘流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3 05: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有限体积法,roe flux scheme
Untitled1.png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5: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ausm+  scheme
Untitled2.png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5: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边界马赫数和静压分布比较
Untitled.png
发表于 2011-4-23 1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鼓励
发表于 2011-4-23 11: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Fluent里面没有这个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2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onesupeng 的帖子

谢谢元老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20: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uesoft 的帖子

fluent (ansys fluent 12.0 theory guide, 13.0 没看过)主要有两种格式,roe's flux and ausm+ (liou1996), 不过liou 2006 对ausm+ 有改进,改叫 ausm+ -up , 任何马赫数下不用preconditioner 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解。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2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lowinflow 于 2011-4-23 20:21 发表
fluent (ansys fluent 12.0 theory guide, 13.0 没看过)主要有两种格式,roe's flux and ausm+ (liou1996), 不过liou 2006 对ausm+ 有改进,改叫 ausm+ -up , 任何马赫数下不用preconditioner 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 ...



比如:

rho_contour_0.01.pdf

150.02 KB, 下载次数: 235

发表于 2011-4-23 20: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preconditioning 还能提高精度?
我原来只知道能够提高速度。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2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1-4-23 20:31 发表
preconditioning 还能提高精度?
我原来只知道能够提高速度。


preconditioning 主要有提高精度和加快收敛两个作用。低马赫数下收敛变慢比较显而易见 (时间步长主要是由
acoustic wave speed 决定);同时精度也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是数值黏性耗散和马赫数有关,低马赫数下过度
耗散 (最简单得例子是加artificial viscosity 得中心差分格式)。 preconditioning 一般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liou2006 主要的突破在于,ausm+ -up 格式低马赫数下虽然还是收敛很慢,但是能收敛到相对准确的解。值得
一读。
发表于 2011-4-23 22: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有点糊涂。收敛以后,方程不就一样了吗?如何会影响别的东西呢?

我的知识都是二十年前的东西了。也许后来有了新的概念。如果是的话,能不能科普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1-4-23 22:09 发表
我还是有点糊涂。收敛以后,方程不就一样了吗?如何会影响别的东西呢?

我的知识都是二十年前的东西了。也许后来有了新的概念。如果是的话,能不能科普一下?



中心差分的人工粘性项,以及迎风格式中的数值黏性,都是取决于马赫数的,那收敛到稳态后,解自然是不一样的,例如,如果使用scalar artificial viscosity, acoustic wave (主要影响压力项) 的黏性和声速 (比如 300m/s )成正比,convective wave的黏性和流速 (比如 1m/s )成正比,自然压力项 (以及密度等其他热力学变量)的精度会远差于速度项 (由于过度耗散)。所以后来有了 matrix artificial viscosity, 大概就是对不同的特征波采用不通的黏性,达到大致一样尺度的耗散,这是一种能代替preconditioning挽回精度的方法,不过不能加快收敛。一个好的preconditioner能同时达到两种效果。

背后的数学理论我还没有能力完全解释清楚,如果有地方扯得过头了,还请前辈谅解。具体的可以参考 blazek 的教科书,以及 turkel1999 关于 preconditioning 的review.
发表于 2011-4-24 2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preconditioning只是把矩阵的带宽变窄呢,更趋近于对角阵。
发表于 2011-4-24 2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点关于人工粘性的文章。是有些人工粘性跟马赫数有关。原来的Jameson的人工粘性跟马赫数是没有关系的,或者说是没有显式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通流 于 2011-4-27 09:13 编辑 ]
发表于 2011-4-27 09: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是提高速度,其次才有可能一定程度提高精度,但我相信提高速度是主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