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13|回复: 31

“院士之争”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2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院士之争”的背后(人民时评)
李泓冰 2011年09月22日04: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721670.html
发表于 2011-9-22 08: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赋予院士这么大的权力,这也是我国的自主创新。
我同意很多饶毅的观点。其实这么多院士中,学术上能够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

水平不高,赋予的权力不小,那肯定是有人会不择手段的。

[ 本帖最后由 通流 于 2011-9-22 08:29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2 09: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院士这个圈子都失守了,科技界似乎兵败如山倒了。
发表于 2011-9-22 0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盛名之下......。那些不骛虚声、谦虚肯实干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啊!
发表于 2011-9-22 09: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那里的那位忽悠电动汽车的,不是已经忽悠成了部长了吗?这踏踏实实搞研究的还有指望吗?
发表于 2011-9-22 10: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环境……只能叹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动车是应该鼓励的。最近德国推出了无人驾驶汽车,国防科大的教授也把无人驾驶汽车一路开到了武汉。
我想未来,可能是把无人驾驶装上电动车,没有司机,输入目的地,无人驾驶,自己找无障碍通道,坐电梯,送货!
发表于 2011-9-22 1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之争实际上就是权力之争,

中国学术环境之恶劣,让我等汗颜!

真正的学术如何生存,
中华民族没有了科技思想的支撑,何谈长盛不衰。
发表于 2011-9-22 1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uesoft 的帖子

因为你是个小忽悠。所谓的心心相惜。
发表于 2011-9-22 12: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动汽车不能算忽悠,石油资源耗尽后,电动汽车必然成为未来的主流,当然,中间会有一个时期会用混合动力车过渡一下。其实就是现在的汽车市场上,很多主流厂商也推出了电动车的新车型,电池快充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走向市场大概要不了多长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5: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饶毅,有点太政治,有点霸道,也许还有点不尊重人,比如让台湾清华大学的合作者署名中国,涛哥都没解决了,一个科技人员何必霸王硬上弓呢,不自量力嚰。我觉着,台湾的事早着呢,先把大陆普选了,负反馈控制搞好了,绩效考核细致明确合理了,市场自由竞争了,垄断尽量少了,法治完善公平了,基尼系数低于台湾了,自然就统一了。现在,两岸的状态就很好嚰,来去自由,手续不麻烦嚰,我出国只去过一趟美国的人都很想去看看了。

[ 本帖最后由 uesoft 于 2011-9-28 10:34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2 19: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周华 的帖子

研究电动汽车中的技术问题,不是忽悠。

鼓吹电动汽车产业化,绝对是忽悠。

多少资源就被这样一个骗子给浪费了。
发表于 2011-9-24 09: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seaharrier 的帖子

社会不风气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各个方面,以前那些老先生逐渐地离开了,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呢。
我也不持乐观态度
发表于 2011-9-24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1-9-22 19:50 发表
研究电动汽车中的技术问题,不是忽悠。

鼓吹电动汽车产业化,绝对是忽悠。

多少资源就被这样一个骗子给浪费了。


电动汽车怎么就不能产业化呢,哪种产品开发到最后不都需要产业化吗?这事的具体细节我不清楚,不过不要随便说别人是骗子,除非你有证据。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12: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仲玉维 郭少峰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9-21 10:49:40   
李季伦:举报石元春不能否认有个人恩怨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843.shtm

石元春:决胜生物质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温泉 2011年08月22日11:00
http://news.sohu.com/20110822/n316988271.shtml

评论:
几位先生的争论我不了解,研究成果我也不了解,关于石元春先生的生物质能,我有话要说,由于水平所限,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首先,我对石元春先生研究推广生物质能表示敬意,但我要说,石元春先生的思路是错误的。
生物质能的关键工艺不是学习美国、巴西的生物乙醇,因为美国、巴西人口密度很小,他们的做法是绝对不适合亚洲、非洲,甚至不适合欧洲的,因为亚欧非都是人口生理密度(即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很高的洲,粮食压力非常大。
我认为,全球生物质能开发的关键工艺由以下4大流程组成:
1,首先由耕地的作物吸收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质能。这是整个工艺的瓶颈,太阳能量利用效率低于0.1%。效率低的原因在于光合作用反应为CO2+H2O=0.16 C6H12O6+O2,左边CO2在大气中体积浓度仅为0.03%,而右边O2浓度为21%,大大制约了反应速度。如果利用温室把CO2浓度提高10倍,理论上作物产量应可提高10倍。目前转基因技术对单产提高是没有用的,但转基因可大幅度减轻人力劳动,因为目前的转基因技术无非是抗虫基因致死虫子,相当于把农药加到基因上,避免了大规模喷洒农药的人力和费用,同时与立竿见影地杀人农药相比,抗虫基因对细胞的生化过程让人搞不清,可以迷糊大家。如果转基因真能抑制人畜繁殖,对地球生态系统有利。但如果转基因粮食导致大批本来会饿死的人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对地球生态也是一场灾难。
2,作物成熟后收割,分离出的粮食为人类和部分动物提供生命能源。人畜能量做功效率最大不超过20%,一般仅为10%,远低于热力机械的转换效率。(所以大规模推广自行车或人工劳动是低效率、浪费能源的,这是中国能量利用效率低下的一个因素,因为大量的房地产都是人力劳动密集性的,浪费了大量粮食能源)
3,分离剩下的秸秆除部分用作饲料,绝大部分(70%以上)用于气化或直接燃烧发电,即秸秆冷热电联产机组,发电效率一般可达30%,热电综合利用效率可超过70%以上。
4,发电的尾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体积浓度可达18-20%),可加(由太阳能电解水而来)氢气制造二甲醚或甲醇等液体燃料。第4步这个工艺流程非常关键,与美国、巴西或石元春等生物制油、制乙醇工艺相比,相当于把全球耕地面积提高1倍,而且避免了一次作物收割分离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连续制造,比光合作用效率高几百上千倍(18/0.03=600倍)。此过程的实质是用人工化学过程代替光合作用化学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并避免繁琐的生物质收集过程。

以上四个过程构成了最高效的生物质能利用过程,将是未来生物质能开发的基础,也是风能、太阳能、水能等之外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将会改变全球农村的概念。

另外,我觉得院士之争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反映了科技界的民主和负反馈控制正逐步常态化,但院士之争也表明,即使在科技界,管理问题也仍然值得重视。
以前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国家和任何组织都应该把管理列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二生产力。就像美国和欧洲、日本那些发达国家,哪个不是靠科学管理才组织起绩效明确的团队,消除垄断,给以明确的绩效考核,才吸引了大批的科技人才,激发了全体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国家的生产效率才飞速提高。2007年美、英人均GDP是中国的17倍,日本、意大利是我13倍,俄罗斯是3.5倍,巴西是2.7倍,马来西亚是2.2倍,伊朗、泰国是1.4倍,都比中国高,中国处于165个的第96位。效率之低是令人吃惊的,暴露出中国的管理问题很严重。
这些年发展很快,但真的还差距还很大。还需要不断破除垄断,不断改进政府、公司、个人的绩效管理。只要不断改进,相信前景是乐观的。
为了提高中国的管理素质,应该在所有大学所有专业开设一门必修管理学课程,比如规定必须修一门项目管理才能毕业,这将大大提高中国的管理水平。就像1970年代初,美国的综合性大学里已经普遍设有企业管理的课程,然而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大学里,这种课程仍然凤毛麟角。

[ 本帖最后由 uesoft 于 2011-9-26 11:2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