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4 23: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laoshu 于 2012-5-1 04:40 发表
如果是工程研制的前期大概设计阶段,使用无粘理论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理想的结果,或者可以使用更为简化全速势方法也能满足需要,如果是研究细节设计的分离层次的话,边界层理论就很重要了,那么深究到湍流尺度的层次,估计再深就得用量子流体力学了。无粘理论能够得到的解其实还是相当准确的,这要看你的需要了,在初期设计阶段,你需要的是整体的打开情况,而不是很细节的,那么这个用无粘理论是足够精确了
你这个整体而言还是泛泛而谈
比如“理想结果”、“满足要求”、“相当精确”、“足够精确”等,这不是一个科学的评述。
比如用机翼为例,上个世纪早期只考虑如何飞起来,用上面通流说的简单的无粘、无分离理论,贝努力方程即可大致估算升力,可能和实际升力有个6-70%的差异,尽管如此,其一些定性结果是正确的,比如攻角增大(小攻角时),升力变大等,它能够为机翼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如今的机翼再也不可能如此粗糙的计算。当然这并不是说它在机翼设计里面毫无用处,例如要改进一个翼型,可能会用无粘理论对局部特性做定性分析,然后提出一个构型A,然后根据实验、数值结果对A进行修正和改进,搞出B构型;进一步地,可能要将翼型应用于机身,并做整机模拟、整机风洞吹风和整机做强度拉压破坏等,再设计出C构型。至于A、B和C之间差异有多大,这是个问题。我提出这个讨论的目的,也就是想各路英雄根据自己的科研/工程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感觉。
数值模拟也不像你说的一无是处,在求解固定边界可压缩方面的算法/程序国内外都比较成熟,尤其外流部分,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于航天、航空设计中,当然离实际需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比如超高声速、超然发动机内部燃料混合燃烧等。
[ 本帖最后由 onesupeng 于 2012-5-4 15:0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