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ebmaster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0 22: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注意,谈庆明前辈的话里有一个奇妙的东西。
大家不妨先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也来作一回新概念新理论的发明创造吧,尔后我会在"飞碟帖"里好好漫谈一下的。
发表于 2007-11-21 1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刚听完谈老师的《冲击动力学》回来,回想去年听谈老师的《量纲分析》课,个人觉得谈老师的量纲分析课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量纲分析的PI定理,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如何把握问题的本质,找到起关键作用的几个物理量?怎样对物理问题进行中肯的分析?如何找准问题中隐含的特征“尺度”,就像白以龙院士讲在研究断裂力学以及灾变力学问题过程中有时需要用“显微镜”看问题,有时候要用“放大镜”看问题一个道理。这一些恰恰是搞科研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一个复杂问题,需要培养我们的“第一感觉”,这就是量纲分析的精髓所在!利用它,我们可以一开始就排除一些错误的想法!量纲分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诉我们“强”还是“弱”,要看面对的对象,重视相对性,把握数量级!去伪存真!
发表于 2007-11-27 14: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下面引用由zwp2007/10/10 06:47pm 发表的内容:
谈老师的量纲分析讲的很精彩啊,具体什么时候到访呢,到时候上来请教。
还请周大哥到时候把它的讲解置顶!
这次访谈是我在8月底开力学大会的时候完成的,要是还有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我会反馈给谈老师。
发表于 2007-11-27 14: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下面引用由coolboy2007/09/15 10:35a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周华站长的采访和整理。
有时解方程会遇到既要通解又要特解的情形。个人体会用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解问题就有点象找方程的特解差不多。找到的话则很美,但不象求通解那样对一般问题都很规范。
曾经向前苏联用 ...
这种问题往往是最能反映出一个人学术功底的。
发表于 2007-11-27 18: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现在教改的方向是削弱基础,突出技能?不知道教育部大员如何解释?中国的教育管理体系是自上而下的,教育部到各个学校去做评估,但是并没有让学校反过来评估教育部政策的机制。这是使得很多错误的“教改”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
发表于 2007-11-27 18: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按照现在本科评估的标准,不知道西南联大能不能通过评估,呵呵!
发表于 2007-11-29 18: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这个贴子最后由harry在 2007/11/29 06:38pm 第 3 次编辑]

对第六点的观点有些质疑(赞同其他观点):
如果你认认真真地对待你的研究,SCI是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研究水平。发文章的初衷就是报道你研究新进展。如果你认为这是新进展,那么就应该拿带全世界你这个领域的人面前去确认。如果正面引用多,就说明你的东西有参考价值,这样应该是合理的呀。如果大家都这么想,我们(中国)的研究都在向世界看齐。这对我们研究不是有利吗? 如果这样做,抄袭也就会少很多。所以把一个很好的文章发到中文期刊,是难以理解。而中国期刊满天飞更难以理解,这明显是想把国家的研究局限在一个小圈子内。当然强行要求博士生发几文章是错的。这样可能让文章写得很匆忙,考虑不周全。
另外,如果不用文章评价一个科研工作人员的成绩,那拿什么评价?不是每个人的研究做完了就有巨大效应,而且很多研究是阶段地长时间的进行的,每个阶段的东西可以用文章来表述,你的最后的结果可能才是你的产品。可能产品一般般,但中间很多东西值得借鉴,写出来让全世界人受益,不好吗。同时发好文章也就看出你的研究有没有意义。如果你写个文章,人家评委(好期刊的评委一般都有两把刷子)告诉你,我们国家早就做了,你我想你多半不会重复做吧,当然你怀疑他的结果或者觉得他的东西可进一搞是另一回事。另外一些工程问题被重复做是可理解的。有时你文章发不了,高手给你指点问题,不也挺好呀!还有你写文章(准备投好期刊)的时候,你自己也会看很多同一个水平的,这样不很好吗?
总而言之,考查EI SCI收录,大方向没什么错,考查引用更是没什么错
发表于 2007-12-3 18: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应该学习美国,采用看代表作而不是简单数论文篇数的方式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现在这种做法形成一个错误导向,诱使、甚至是迫使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编造学术垃圾。现在很多工作本来用一篇文章就足以说清楚的,非要拆成几篇来发表,就是这种导向造成的。用论文评价学术水平是没错的,但是用论文篇数来评价就要出问题了,质变只在那么一点点差别。
发表于 2007-12-20 15: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庆明老师访谈实录


想起西南联大就让人感叹,当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涌现出众多的科学大师,而新中国成立后国人却在学术创新的道路上逐渐步履蹒跚,唉。
发表于 2011-6-22 09: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周华 的帖子

我现在在上谈老师的课程,课程上知道了《力学与生产建设》,同时拜读了钱学森1946年和1952年在美国和力学所关于工程科学的论调。
我想问周老师,钱的这部分思想适合在同济,在我们院发展吗?
如果暂时不行,如果为同济,为我们院长远考虑,是否应该走工程科学的道路呢?
想听听您的意见
发表于 2011-6-22 09: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华 于 2007-9-11 09:50 发表
七、培养人才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不准确,因为“科学”、 “ 技术”和“生产力”的量纲是不一致的,人,才是最根本的生产力,人品好、有水平的人,才是最好的生产力。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是 ...

看到这部分内容实在感到气愤,但是又不得不服气!  现代同济的研究生、博士生的水平真的不怎么样,如此基础的水准我认为是出在本科生松散的教育上,以至于硕士和博士里面没有办法实行工程科学这样以扎实的理科知识指导工程中关键的问题的思路,不知道周老师怎么看
发表于 2011-6-22 09: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rry 于 2007-11-29 18:21 发表
对第六点的观点有些质疑(赞同其他观点):
如果你认认真真地对待你的研究,SCI是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研究水平。发文章的初衷就是报道你研究新进展。如果 ...


赞同22楼的观点。我觉得科研必须要有评价标准,现有的发论文标准有缺陷,把缺陷改掉即可,而不是废掉发SCI、EI论文。当然,关键是看做的东西质量,质量好,美国、欧洲人也会拼命学中文,来看你的论文。所以,做研究以前,一定要广泛阅读个领域的资料和论文,尽量获得其他高水平的研究者研究的信息,以免重复浪费大量的开发资金。另外,读好高水平的基本教科书和使用好三维CAD软件、三维CAE通用软件、各领域通用仿真软件也是基本功。
发表于 2011-6-25 2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esoft 于 2011-6-22 01:42 发表


赞同22楼的观点。我觉得科研必须要有评价标准,现有的发论文标准有缺陷,把缺陷改掉即可,而不是废掉发SCI、EI论文。当然,关键是看做的东西质量,质量好,美国、欧洲人也会拼命学中文,来看你的论文。所以,做研 ...



太同意你强调基础和重视现在前沿(国内国际研究状况)的观点了!
另外,谈老师一直教导我们,没什么完整的结果就不要发文章!
发表于 2012-3-18 16: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数学物理中的概念方面的教学,其实我们跟西方的差距是从小学就开始的。西方的中小学教育就比较重视概念,结果那些计算和技巧性强的东西化的时间就少。我们经常误认为西方的中小学教育不行,因为不会做哪些所谓的难题。

这个差距从大学开始则大大加大了。

再说一下量纲分析。这样的方法应该是要贯彻到各个学科中去的。人不可能就修一门“量纲分析”就懂得如何用量纲分析的。而我觉得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样的课。因为量纲分析是通过在各门课中的应用来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方法的。一位老师,一般不可能有那么宽的知识面。有效使用量纲分析,依靠的是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当然同时还需要一点运气。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量纲分析是一门艺术。
发表于 2013-4-11 22: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周华 的帖子

郑院士获大奖了,情况能有变化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