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周华

N-S方程的中文翻译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0 11: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刚好在另一个论坛上说到了法国数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显然,他名字中的s在法文中不发音。

又,我发的评论是这样的:

下面的两篇博文中说到了为什么中国古代不可能发展出《牛顿力学》及科学。其中也提到了中国古代没有瞬时加速度和圆锥曲线的概念和工具。这两点恰恰都与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密切相关: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176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17904.html
“《原理》给出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可能在中国固有的科学技术传统中得出。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始终没有加速度这种概念。中国的传统数学,也还没有为产生加速度和万有引力概念提供必要的工具——圆锥曲线理论。”
“中国的传统不可能产生牛顿力学,其根据有二:1)中国没有瞬时加速度,即没有精确意义的加速度。2)中国没有导出万有引力的必要数学工具——圆锥曲线。”
其实,任何科学不发达的民族,在古代都是有技术的。所以我国学者顾准(1915—1974)说:“中国思想只有道德训条。中国没有逻辑学,没有哲学。有《周髀算经》,然而登不上台盘。犹如中国有许多好工艺却发展不到精密科学一样。”
+++++++++++++++++++++++++++++++
发表于 2012-5-30 1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pehope 于 2012-5-30 03:00 发表
李同学来了!
是这样的,我在学习流体的时候我的老师是一位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人,母语是法语,也会说英语。在课堂上他一直纠正我们的发音,不准我们发r和s,并且还作为一道short answer成为test的bonus question。 ...


这个,呵呵,没必要这么纠结吧,这个发音应该是英语交流的发音,就像我们叫你李同学,英语国家的人叫你同学“立i”一样,你去拼命解释、纠正,大家一样叫你同学“立i”。或者和日本人解释,不是”soli“,是sorry,解释一百次之后,人家一样soli,你能说人家错么,呵呵。过分注重自己母语发音细节可能是一种爱国或者民族情节吧。基本上我遇到的人和我讲的都是er的发音,所以我也没有听到或者见到谁有不明白的,呵呵。不过确实俄罗斯、法国的有点区别,我都理解为口音问题~呵呵
发表于 2012-5-30 1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2-5-30 03:40 发表
今天刚好在另一个论坛上说到了法国数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显然,他名字中的s在法文中不发音。

又,我发的评论是这样的:

下面的两篇博文中说到了为什么中国古代不可能发展出《牛顿力学》 ...

Stokes是英国?
发表于 2012-5-30 1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华 于 2012-5-30 02:29 发表
这个问题主要是我们不懂法语,不知道Navier究竟怎么发音,不过确实有很多翻译成“纳维”,所以我准备改网页上的信息了。Stokes的意见比较统一,就是s还是要发音的。最后我觉得应该统一成“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也就 ...


虽然我对于“纳维尔”还是“纳维”或者“纳vie”都能接受,但我觉得联想到误解、改网站上的称呼等实属太夸张,李同学认为尔和斯的翻译是中国人的错误(可能他导师这样认为他转述的)更是荒唐。此外,维基百科中文也不是翻译的标准。

[ 本帖最后由 onesupeng 于 2012-5-30 03:59 编辑 ]
发表于 2012-5-30 11: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
Stokes (stoks), Sir George Gabriel. 1819-1903 1. British mathematician and physicist known for his study of hydrodynamics.
++++++++
British = 英国
发表于 2012-5-30 1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2-5-30 03:49 发表
++++++++
Stokes (stoks), Sir George Gabriel. 1819-1903 1. British mathematician and physicist known for his study of hydrodynamics.
++++++++
British = 英国


我只是对你说s在法语不发音联想到你是不是想说stokes的s也不发音,请勿见怪

此外,这个帖子主要原因是李同学纠结于 er的r和kes的s的发音问题,可能原来发音里面没有那么重,比如s,但是翻译的时候用si,并且李同学认为这是中国学者的一个错误。我觉得这个就比较荒唐,虽然我认为中文翻译的写法怎么说都无所谓

斑竹转李同学原话:

纳维尔-斯托克斯 (Navier-Stokes)方程,这个方程的正确译名应为纳维-斯托克方程,而两位科学家也应该署名为“纳维”和“斯托克”。因为Navier是位法国人,法国人末尾r不发音,Stokes是位英国人,在英语中这个末尾下的s被击穿了也不发音,在美国我们说这个方程时都不会发r与s的音,而如果在中国出现一个这样子的错误的话会让很多人将该方程名字称呼错误,在念它的英文时也直接错误了。

再有一点他说在美国他们不发音,但我在美国见到的人都s出来,不知道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 本帖最后由 onesupeng 于 2012-5-30 04: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7: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李同学对这个问题背景的介绍来看,可能还是源于法语与英语的斗争。过去法语是世界第一大语言,后来英国强盛了,英语逐渐替代了法语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大语言,于是法语一直感觉很不爽,处处要显示与英语的不同,反衬英语的粗鄙。前几年据说加拿大法语区还闹过独立,不知李同学的老师是否也属于法语区人士,要是确实如此的话就不奇怪了。不过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一个好话题,正本清源的工作大多都是从细节入手。不知哪位牛人曾经云过,魔鬼藏在细节中,哈哈!
发表于 2012-5-31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纯如写的钱学森传中讲,跟着冯卡门的外国学生都带冯卡门的口音。上过钱学森课的那些人,都抱怨钱学森的口音。
田长霖也说过他开始在伯克利上课时的情况。说他大概在第二年就得了教学奖。后来他的学生跟他讲,其实他基本听不懂田长霖的英语。但是田长霖的黑板上的笔记非常棒,所以弥补了上课听不懂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美国大学里正宗老美不多,口音也各色各样。
发表于 2012-5-31 14: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名、地名的确定或翻译,既是一个语言文字学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或经济学问题。人名、地名或文字应该遵守普遍的沟通准则和规范,以简化沟通过程,提高沟通效率。
从计算机信息处理角度看,文章是文字组成的,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库,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专门用于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库,文字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小的文章----也就是小的非结构化数据库。为加强标准化沟通,应该在普遍流行的字处理工具如Word、adobe等嵌入标准化人名、地名或其他结构化数据库,以改进沟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文章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被取消,也就是非结构化数据库将可能消失,而代之以结构化的数据库。作文评语“文字流畅,逻辑清晰”表明该文章是由良好关系型数据库构成的文字,而“词不达意,逻辑混乱”表明该文章不是由良好关系型数据库构成的文字。未来的写作是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演讲也是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高智商的计算机生成的非结构化数据库--文章会超过大多数人的演讲水平。
发表于 2012-5-31 15: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uesoft 的帖子

看来楼上这段文字也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2-5-31 10:52 发表
张纯如写的钱学森传中讲,跟着冯卡门的外国学生都带冯卡门的口音。上过钱学森课的那些人,都抱怨钱学森的口音。
田长霖也说过他开始在伯克利上课时的情况。说他大概在第二年就得了教学奖。后来他的学生跟他讲,其实 ...


张纯如写的钱学森传虽然没看完,但是感觉上更真实。
发表于 2012-5-31 2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介绍说钱学森回国后如何同郭永怀一起安排科大力学系的课程,但他实际上只给科大的学生讲过一学期的课,那就是1961年秋季的《火箭技术概论》。上那门课的主要是科大58级力学专业的学生。结果是修那门课的许多同学考试不及格,为此所有科大58级力学专业的学生为补课晚了半年才毕业。这件事若是发生在其他教师身上的话,大家多半会对那教师给出一个负面评价,即认为该教师脱离实际,教学失败。但发生在钱学森身上了,则大家至今为止的评价也还是非常正面的,说他在这件事上的英明,有人在后来工作中还用到了那补课时学到的知识。
发表于 2012-5-31 22: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想象。钱学森传中讲到学生大部分都不太喜欢钱学森上课,除了口音外,课程内容太难,太理论。很多加州理工的人,像李普曼,也不太喜欢钱学森。钱学森和一些人看不上李普曼。这大概是后来李普曼上台后,大力排挤冯卡门的学生的原因吧。
不过,学生考试不及格,也不能说这就是老师不好。费曼在加州理工给本科生讲了一年的普通物理。在费曼的物理学讲义的序言里,费曼也提到学生的考试很困难。但这并不改变费曼是近代美国最好的物理教师的地位。我想,大家可能都看过费曼讲物理课的电影吧。如果没看过的话,那么赶紧找来看看。既学习物理,又学习英语。
发表于 2012-5-31 23: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老师的课很难,有的简单。这一话题在每个大学,时时刻刻都存在。Richard Feynman 在 CALTEC 35年中教过34门不同的课。我有朋友就修过他的(广义相对论)课,从没听说过修他课的学生大部分留级的。
发表于 2012-6-1 0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留级的问题应该是跟体制有关吧。在美国,怎么会因为一门甚至几门课不及格就一定影响毕业的时间呢?再说,美国大学好像也没有留级之说吧。
我只是就事论事。我自己的体会是,那些难的课,我的成绩会差一点,但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所以,我绝对不主张学生选容易拿A的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