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目標要模擬一個排放廢氣的管線,廢氣是甲烷乙烷等碳氫化合物的組成,實際分析上使用液態與氣態的甲皖,這裡先以簡單液態與氣態的水做代表,目標確立分析流程。
排放出來時溫度在400度K的氣態水,經過排放時的環境溫度變化,造成流場溫度降低,令變化範圍經過沸點,須要得到的是相態發生變化時的壓力變化。對於管內物質行為的精準度或行為描述並不要求。
分析類型最終要的是暫態分析,目的是得到流場外側壓力歷時,分析總時長最少需要1分鐘,0.1秒一個時間步長,意即600筆資料,這裡先做穩態分析就好,成功後再考慮暫態。
以下是目前的設定方式
管模型建置:
整段管將近800M,流場直徑2m,如圖1,實際分析時須拆成兩半做,於此為確定分析流程,先取最前段100M做分析(圖2)
圖1
圖2
網格:
四面體網格,分為管壁以及流場,但本問題只針對流場部份分析做提問,建立管壁的部份是考慮到完成流場分析後可做流固耦合(流場壓力耦合至管壁),於此處非本問題的重點。(圖3)
圖3
劃分邊界群組:
Inlet(入口)、Outlet(出口)、f_fsi(流場表面)、s_fsi(管壁內面)以及Wall(管壁)。f_fsi與s_fsi是完全重疊於同一位置的流固交界面。
但接下來的分析中只針對流場部份,先將管壁抑制(Suppress)。邊界群只剩Inlet、Outlet及f_fsi。(圖4)
圖4
主要分析設置
General: 開啟重力,-y向9.81m/s^2。
Models: 開啟(多相流模型)Multiphase,選擇mixture,開啟能量方程(Energy),開啟紊流模型(Viscous),選擇standard k-e,其餘設定保持不變
Materials: 選用材料庫中的液態水與氣態水,這裡將來在作分析時會選用液態與氣態的甲皖
Phase: 主相是氣態水,次相是液態水,並在Interaction中的Mass設定轉換機制由蒸發冷凝(evaporation-condensation)控制,觸發溫度是373.15度K。
Cell Zone Condition: 保持默認設定
Boundary Conditions: 此部份的設定應該十分重要,主要的問題點在要讓溫度發生變化且經過沸點,目前設定Inlet為質量流入口(mass flow inlet),
流量40kg/s,入口溫度400K、出口直接設定出口流(Outflow),流場邊界(f_fsi)設定溫度為300K。
這裡的設定大概是錯的….
邊界條件設定完成後,其餘設定不變,直接進行穩態分析,計算迭代100步,結果如下面圖示:
壓力
密度
溫度
密度分佈很詭異,重點是溫度幾乎沒有變化...
流程如上所述,遇到的問題可以整理成下面2點:
1.欲得流場內流體流動時的相態變化,這樣的設定方式是否正確合理?
2.溫度變化的設定方式要如何較正確?
在正式分析時,考慮的材料為甲皖,排放出來時-170度C(低溫液態狀),經過流動過程的環境加溫,溫度高於沸點(約-160度C)後部分汽化。
我們關心的是相態發生變化後對於流場的壓力變化分佈,最終目的是要得到合理的管壁壓力,再導入到下方的管架結構做結構分析。
目前只希望可以看出相態變化有發生,壓力變化合理即可,因為研究的重點還是在下部結構的部份,簡單描述於此,如有還描述不足的部份還請予以指正,立刻補上。
麻煩各位高手了,萬分感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