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硫酸铜

菜鸟请教特征线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8 17: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9-9 06: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问题上楼上不要捣乱,哈哈
发表于 2014-9-9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4-14 22:42 编辑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4-9-8 11:00 发表
coolboy总喜欢攻击我。我这个人皮比较厚,就coolboy的档次的还真的对我没什么用。
其实我想说的真是所谓的method of characteristics 和 eigenvalue/eigenvector 问题是相通的。eigenvalue 问题是跟通用一些。

coolboy不用以为自己的数学不错。对于真正搞应用数学的人来说,数学和物理根本就是一回事。到现在还在扯什么伯努利方程是能量方程。假如你的意思是机械能的话,那么你的说法没有错。我说的能量方程是热力学中的能量方程,或者说物理学中的能量方程。

其实包括你的那一拨总是攻击黄鄂的人,按照我的看法,都是一拨眼光和心胸有点狭隘的人。对于某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但同时有一堆毛病缺点的方法,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可以提。在某个论坛里这样说三道四的,不上路子。

我在网上发帖一般总是就事论事。对科学问题总习惯用数学物理以及正常逻辑对正确或错误进行分析、叙述。有时为把问题说清楚,自然也会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作比喻说明。但我不会有意地使用“攻击”或“眼光和心胸有点狭隘”等字眼去臆测网友。此外,写作的时候,针对某些网友的评论或回复也并非仅仅写给个人看的,总是希望读到那些帖子的其他人也能从中受益。

有些网友可能不清楚上面通流版主所提“攻击黄锷”是怎么回事。通流版主所指的应该是在下一帖子中他与我的争论:
[讨论]量子力学和流体力学有多大联系?
http://www.cfluid.com/thread-45337-4-5.html

其中所涉及到关于黄锷的事是指大气所动力论坛的下两个帖子:

很精彩!]关于Torrence和Compo小波分析论文及EMD和HHT中错误概念的解释
http://bbs.lasg.ac.cn/bbs/thread-3380-1-1.html

[公告]关于“关于Torrence和Compo小波分析论文及...”一帖的重要说明
http://bbs.lasg.ac.cn/bbs/thread-1502-1-1.html


上面帖子中所提到的至少有十几个院士(绝大多数是力学界的华人院士)都参与到论文造假的传销活动中去。名单如下:

++++++++++++++++++++++++
(01) Norden E. Huang (黄锷)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of USA
  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1]
  Chair professor of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Formally Chief Scientist at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USA

(02) Theodore Yaotsu Wu (吴耀祖)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of USA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Professor Emeritus a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03) Yuen Cheng Fung (冯元帧)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of USA
  Member of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USA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Professor Emeritus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04) Yuxian Hu (胡聿贤)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essor at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05) Jilan Su (苏纪兰)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essor at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of China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06) Yeli Yuan (袁业立)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rofessor at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of China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07) Jin Wu (吴京)[2]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of USA
  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Formerly President of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wan)

(08) Lou-Chuang Lee (李罗权)
  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Member of 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President of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aiwan)

(09) Chao-Han Liu (刘兆汉)
  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Member of 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Vice-President of Academia Sinic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Formerly President of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aiwan)

(10) Chun-Yen Chang (张俊彦)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of USA
  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Formerly President of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wan)

(11) Allen T. Chwang (章梓雄)[3]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merly Professor a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 Ingrid Daubechies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
  Member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Member of Acad´emie des Sciences, Paris, France
  Professor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13) Mike Yu Kweng Lin (林幼堃)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of USA
  Professor at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USA

(14) Zhong-li Ding (丁仲礼)

(15) Jiping Cao (巢纪平)

(16) Qingcun Zeng (曾庆存)

(17) John Michael Wallace

(18) Sheng-Cheng Hu (胡勝正)

(19) Harry Eugene Stanley

(20) Shing-Tung Yau (丘成桐)

++++++++++++++
发表于 2014-9-9 11: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网上大家连“康师傅”都可以评论,怎么黄锷的事在网上就说不得了?
发表于 2014-9-9 15: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的帖子猜测从量子力学推导流体力学,现在也喜欢猜测从流体力学推导量子力学,也许这些物理学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比如现在CFD就在采用很多粒子方法如LBM,而量子力学虽然计算电子的是个波动方程毫无疑问基于连续介质。电磁场方程也是波动方程。杨新铁老师一直在试图流体力学和电磁场之间互相转换推导。麦克斯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应该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最终胜出的可能是CFD,当然要吸收一些前沿物理学理论。
发表于 2014-9-10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通流版主提起了黄锷的事情,我再来多评论几句。

原帖由 uesoft 于 2014-9-9 15:47 发表
以前我的帖子猜测从量子力学推导流体力学,现在也喜欢猜测从流体力学推导量子力学,也许这些物理学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比如现在CFD就在采用很多粒子方法如LBM,而量子力学虽然计算电子的是个波动方程毫无疑问基于连续 ...

   
在那些“从量子力学推导流体力学”的讨论帖子中,你还发表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其中就有“国民党的思想统治比共产党自由,所以大家可以海阔天空的自由想象”以及“自由的思想环境对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等观点。我当时并没有对你的这些观点作出异议并反而显示出赞同的口气。根据各人对所指“思想自由”之理解,你的论述也可以是很有道理的。

具体到HHT及黄锷的这件事上来讲,我也认为台湾的科学家们并不比大陆的科学家们做得差。比如说,尽管黄锷以及他的团队已经在台湾常驻传销多年,但台湾的HHT传销论文(或垃圾论文,基本上对应于已入了伙的传销人员)的数目要比大陆的数目至少要小一到两个数量级。再比如说,在台湾类似公开对抗或反对HHT传销的声音也是存在的。我在《科学网》上就曾给出过一个例子:

++++++++++++++++++++++++
漫画最牛科学骗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223887.html

coolboy(2009-4-3):
............
除了十几个院士之外,讨论中也还提到了许许多多的教授们也卷入到同一个论文造假的丑闻中去。讨论中提到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也有一位教授直接卷入到HHT论文造假的丑闻中去:

Chung-Kang Peng (彭仲康, Co-Director of the Rey Institute for Nonlinear Dynamics in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这次不管博主的努力是否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我还是赞赏博主。通过媒体及网上对学术不端事件的揭露(假如揭露的大致是事实),即使最终没得到明确的处理,揭露过程的本身也有益于对公众的科学教育和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未来潜在造假者的威慑作用。象中研院的副院长刘兆汉就已经很久没在中研院的什么活动公开露面(报导)或主持中研院的什么讲座之类的了。可能也怕人家又会当着他的面或指着他的鼻子在公众场合就说他是大写的“M”什么的。
...................
...................
Anyway,这两天转了几个台湾网站,发现在台湾大写的“M”在不少情况下是指“疯子”或“精神病人”的意思。我就又再去看那段录像,发现中研院副院长刘兆汉在录像中的脸色非常难看,神色极不自然。关键是人家并非说了一下大写的“M”就完了,而是在几分钟内接连不断地说个不停,而刘兆汉由于是在公众场合还不能回避而只能尴尬地一直正对着镜头,确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
++++++++++++++++++++++++
   
发表于 2014-9-10 10: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esoft 于 2014-9-9 15:47 发表
......麦克斯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应该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最终胜出的可能是CFD,当然要吸收一些前沿物理学理论。


据说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的主要贡献就是融合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但我不知道他是否也懂CFD,呵呵。
发表于 2014-9-11 08: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5-4-14 22:44 编辑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4-9-10 10:42 发表
既然通流版主提起了黄锷的事情,我再来多评论几句。
.........比如说,尽管黄锷以及他的团队已经在台湾常驻传销多年,但台湾的HHT传销论文(或垃圾论文,基本上对应于已入了伙的传销人员)的数目要比大陆的数目至少要小一到两个数量级。 ...


有人可能会说大陆的HHT论文比台湾的多是因为大陆的人多,大陆的科研人员多。大陆的科研人员是多,但日本的科研人员也比台湾要多,黄锷也在日本的大学传销HHT,但日本的HHT论文数目又比台湾的数目反而还小一到两个量级。不久前就在本论坛争论到类似的问题时也说到了这一点,在此再转载一下:

++++++++++++++++++++++++
正本清源  [21楼]
http://www.cfluid.com/thread-116688-2-4.html
=============

我个人还是倾向于PROF LUO的观点的。若理论上很明显地行不通,但实际计算出来的结果却很好,我们就应该抱有更谨慎的态度来对待那些好的结果。主要也还是因为(也许是中国中庸之道的文化所致)目前“中国环境下”一窝蜂作假的现实。在本论坛上已经提到过好几次的关于至少十几个院士(绝大多数是华人力学界的院士)参与到论文造假的传销行骗活动的例子说的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很精彩!]关于Torrence和Compo小波分析论文及EMD和HHT中错误概念的解释
http://bbs.lasg.ac.cn/bbs/thread-3380-1-1.html

[公告]关于“关于Torrence和Compo小波分析论文及...”一帖的重要说明
http://bbs.lasg.ac.cn/bbs/thread-1502-3-1.html

理论明明是错的,但却有几百及目前是几千篇论文的实际结果都很好!上面的讨论中对“一窝蜂作假”即传销的运作方式是如此描述的:

++++++++++++++++++++++++
++==++==++==++==++==
风雅君 (2004-8-1 13:39:06)
看来你导师即使算不上无知、无赖,但要说你导师是学术上相当浅薄的一个人大概应不算为过。误人子弟是这种人常干的事。

你和你导师现在从事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社会上的那种传销勾当。你导师大概也不懂信号分析什么的。先是自己受了已从事传销勾当的那些人的骗,以为天上可以掉下馅饼来。你是你导师发展的下线,他(她)就想着靠你把本翻回来呢,哈哈。你要怀疑、犹豫不干的话,又没钱买车票回家(每天吃饭、睡觉都成问题)。最后想想要毕业、要学位、导师的课题(资助)也要交差。唉,还是胡乱写一篇论文跟着大伙一起说方法好吧。后面人又读到你的论文,於是乎:“文献都说方法挺好,只不过需要改进及理论解释。”
++==++==++==++==++==
............................
............................
............................
从事HHT研究并发HHT论文的绝大多数是华人,也有一些美国人、法国人等。但我印象中从来没有见到有日本人发过HHT论文。这次中央大学以学校名义把HHT的传销活动蔓延到日本,看来也未必能使日本科学家们上当受骗。
............................
上面说道:“这次中央大学以学校名义把HHT的传销活动蔓延到日本,看来也未必能使日本科学家们上当受骗。”那是2008年的事。最近发现有一位日本科学家(片岡龍峰,Ryuho Kataoka)在2009年也上当受骗了。这位日本科学家还刚好是在那被传销单位的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看来以学校名义由官方正式出面直接从事传销活动所具有的欺骗性比个人传销的是要大,大很多!
............................
所谓“天上可以掉下馅饼来”当然是一种比喻。象上面95楼的片岡龍峰(Ryuho Kataoka)在上当受骗之后,再写出HHT论文并提及“HHT is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extracting the Pi1, Pi2, and Pc3 from the irregular high-latitude geoic pulsations”。他所说的这句话也就相当于“天上可以掉下馅饼来”。其他人再读了这论文之后是很容易又参与到继续的传销活动中去的。
++++++++++++++++++++++++

我感到上面风雅君的描述同wdlxmzd版主的三个“在中国环境下”的排比句所描述的意思很能匹配得起来。

++++++++++++++++++++++++

[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4-9-11 08:05 编辑 ]
发表于 2014-9-11 08: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boy好有闲情逸致啊,每次都搞很长一篇,而且如同打太极一样,不管风云变幻,弧线慢慢拉,哈哈
发表于 2014-9-11 08: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esupeng 于 2014-9-11 08:10 发表
coolboy好有闲情逸致啊,每次都搞很长一篇,而且如同打太极一样,不管风云变幻,弧线慢慢拉,哈哈


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一定社会责任心的科学家。有时间、有兴致时就顺便网上做一些科普工作。
下一个帖子会说一下波动的相速度与群速度的区别,还请大侠指正时能笔下留情,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1: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esoft 于 2014-9-8 16:51 发表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OEQkqhdL_HxSdJIhAf5t9eQgc3NuQaUUcKU0XIxZg-f3pxb0_ZLRn6xQSMRaiZfUtsRRKLskGDCysNCTjOc4BEP680FbYkUNZMderllIppy

这个可算是一下就找到了我的疑惑点了,我看了非常多的数学物理方程的书,貌似上面都是千篇一律的说什么决定区域,影响区域,我想知道,这个决定区域和影响区域的实质是什么?是否可以直观的理解这个问题。因为我想了很久,可惜想不明白。
发表于 2014-9-11 22: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流 于 2014-9-6 12:59 发表
开始学流体的人会从两个地方看到特征线的方法。二维超音速流动,一维非定常流动


我在至少5-6门课里面学到这个东西,其中气体动力学是最全面的。说来惭愧,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有体会的。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一维不定常流动、波动力学、计算力学、计算流、实验力学等都讲到这个玩艺~
发表于 2014-9-12 1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回到主贴中的问题中来吧。特征线的物理意义在演示一维非定常问题解的x-t图上确实可以是沿着两条曲线传播的,但是在二维和三维问题中,特征线(面)实际上是扰动区域的边界面。这里的物理问题就是,一维的时候可以假定介质为弹性介质(实际上是要说扰动是等熵传递的),比如是一串刚球,则扰动从第一个球传递到最后一个球的过程中,受扰动的球只有一个,在x-t图上画一条水平直线,则这条直线仅与特征线有一个交点,而在其它位置上是未受扰区域(扰动经过后恢复平静);但是在二维情况下,扰动是以圆环方式传递的,即使假设圆环内区域(也就是扰动扫过的区域)恢复平静,扰动还是以圆环方式向四周传播,此时对流速度的作用是使得这个圆环向下游移动,但并不能使扰动仅保持在一个或两个点上,但扰动区域确实在扰动传播速度和对流速度的联合作用下被限定在一个区域内。这两条限定扰动区域的线就是这个流场的“特征”,因此称之为“特征线”,三维情况与此类似,不过应该称之为“特征面”。
发表于 2014-9-13 13: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下一个帖子的补充说明来介绍特征线的一些物理意义:
[讨论]伯努利方程是能量方程还是动量方程?[6楼]
http://www.cfluid.com/bbs/viewthread.php?tid=114265

原帖由 coolboy 于 2012-4-1 13:06 发表
......流体块在沿着由此速度场确定的轨迹流动时,其所对应的(原偏微分方程中的)u是一个常数。此流体轨 迹在数学上也称为“特征线”,在伯努利方程推导中常称“沿流线积分”就是“沿特征线积分”。所谓“沿流线积分”其实也就是求解上述的5个常微分方程组。

注一:求解常微分方程所得的积分常数是真正的常数。另一方面,即使有时偏微分方程能简化为直接可积的形式(如@B/@x=C),由于其“积分常数”实际上是其它自变量的任意函数,其意义也不是很大。

注二:只要描述某过程的方程能写成如下形式:@u/@t+B(@u/@x)+C(@u/@y)+D(@u/@z)=0,我们就可认为它的物理意义就是该物理量沿着速度场(B,C,D)的变化是守恒的。例如,若u所对应的是波动力学中的波包能量(或波作用量等),则方程中的(B,C,D)所对应的就是波动传播的群速度。若有人问,什么叫群速度?为什么波动能量按群速度而不是按相速度传播?一个比较高级的答案就是:出现在波动能量方程中(B,C,D)的那些位置的量刚好是波的群速度,或即那些群速度的表达式刚好出现在(B,C,D)的位置上了。

这次就想了、写了这么多。以后若还有新想到的,就再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
  
数学是对一般自然、物理过程的抽象描述。若要了解或解释某一数学方程或概念的物理意义,则显然我们也必须从具体的物理学例子入手。在这个帖子中所涉及的一阶偏微分方程含有一个因变量(u),一个时间自变量(t),三个空间自变量(x,y,z)。方程的具体形式是:

@u/@t+B(@u/@x)+C(@u/@y)+D(@u/@z)=f     [1]

其中右端项(f)表示“外源”作用。所涉及的数学求解方法及概念是对上方程[1]沿特征线积分。所提到的具体物理学例子有两个:物理学例子I是(一般)流体力学中单位质量总能量的演变方程。物理学例子II则是流体(频散)波动学(dispersive waves)中单位频率波包能量的演变方程。现对此两物理学例子与上述一阶偏微分方程求解及概念的相关部分的异同点作一对比说明:


(1)两个方程都是能量(密度)方程。例子I中的待解物理量(u)是流体单位质量的总能量,其内容包括机械能、热能、电磁能、等等。例子II中的待解物理量(u)是波包单位频率的能量(也称作为“波作用量”),其值正比于波动的振幅平方。

(2)两方程中在空间偏导数项之前的系数都形成了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例子I中的矢量(B,C,D)对应于流体流动的速度场(U,V,W)。例子II中的矢量(B,C,D)对应于波包能量传播的“群速度”(C_gx,C_gy,C_gz)。

(3)矢量除了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之外也还必须满足矢量的运算法则。流体的速度是一个矢量,流体的温度(T或压强p)则仅仅是一个标量。尽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某些流体在空间任意点处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温度(本论坛以前曾有帖子讨论过此事),但由于它并不满足矢量运算法则,温度并不是一个矢量。从这一点来说流体的温度与速度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类似地,波的群速度是一个矢量,波的相速度则仅仅是一个标量。尽管人们也常常给出不同方向的波动的相速度分量,但由于它并不满足矢量运算法则,相速度并不是一个矢量。从这一点来说波的相速度与群速度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标量相速度常常对应于波动系统的本征值,但矢量群速度并不与什么本征矢量有直接联系。

(4)尽管两个例子中的方程都是能量方程,但例子I中的能量是流体的总能量,对应于例子I的方程[1]是从流体力学的原始(基本)方程组推导出来的。例子II中的能量则仅仅是流体的扰动能量,对应于例子II的方程[1]是从线性化了的扰动方程组推导出来的。

(5)对于例子I中的能量方程求解一般也称作为“对能量方程沿流线积分”。若右端外源项(f)为零,则我们就说总能量沿流线是一常数,所得积分常数方程(u=u0,沿流线)就是伯努利方程。对速度矢量场(U,V,W)积分所得的轨迹就是特征线。对于例子II中的波包能量方程求解一般称之为“射线追踪”(Ray tracing)。对群速度矢量场(C_gx,C_gy,C_gz)积分所得的轨迹就是特征线,即对应于波包传播的轨迹,也称射线(Rays)。

(6)一般在推导总能量方程和波包能量方程时,各物理量的定义及特性都已十分清楚。例如,流体速度场(U,V,W)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而位置变量是一个矢量,从而速度场是一个矢量。波包群速度场(C_gx,C_gy,C_gz)也是一个矢量,这是因为它是某一标量场的梯度。假如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定义及它们的物理意义,但我们推出了相应的能量方程具有上述偏微分方程[1]的形式,则我们也可以从数学求解这一偏微分方程所必须经历的“特征线”方法而反推出那三项偏导数之前的系数(B,C,D)必然构成了类似于流体速度场的矢量场的这一基本的物理意义。

(7)我们现在从所求得的那些特征线中不妨取出一根来考察一下。我们假设特征线与始边界和终边界分别相交于N点和P点。那么在该特征线上N点和P点中间的O点就应该具有如下的特性:在O点的函数值u只取决于N点与O点之间区域内的函数值(依赖域)。函数在O点的取值只对O点与P点之间区域内的函数值的决定或变化有作用(影响域)。此时,我们还没有考虑时间的因素。对于有限的速度值(B,C,D),信息(即能量值)从特征线上一点流(传)至另一点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越长,则所对应的依赖域或影响域的范围也就越大。当然,所有这些叙述都是基于速度场是从始边界指向终边界的。

(8)我们现在来想象、考察一下一簇(许多许多根)特征线从始边界的边界面上冒出来。每一根特征线上的函数值都首先由始边界上的值所确定,其后再沿着各自的特征线在流动或传播过程中被修正。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邻特征线上的函数值并不存在任何相互作用。假如始边界上的u分布(或即这里的能量分布)是不光滑甚至是不连续的,则由于相邻特征线上的函数值缺乏相互作用,这种边界上不光滑或不连续的特性也会顺着特征线簇一直传播下去。所谓“弱间断沿特征线传播”也就是(数学上严格)证明了边界上的u分布导数不连续的特性会沿着特征线传播。

(#)...... 应该还有许多。欢迎大家一起继续挖掘、探讨。


对于多个因变量的一阶偏微分方程组,其处理方法及物理意义的理解也是从把它们简化为单个因变量的一阶偏微分方程入手。推荐一下流体波动两本比较好的经典参考书:

Lighthill, M. J., 1978: Waves in Flui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and New York, 504 pp.
Whitham, G. B., 1974: Linear and Nonlinear Waves. Wiley (Interscience), New York, 636 pp.

Whitham的书对可压缩流体的介绍要更详细一点。



[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4-9-15 10:24 编辑 ]
发表于 2014-9-30 1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4-11-29 00:32 编辑


除了特征线的物理意义之外,下面链接的后续帖子中还讨论了特征线的数学意义和工程意义以及求解偏微分方程与常微分方程的重要区别等问题:

[讨论]伯努利方程是能量方程还是动量方程?
http://www.cfluid.com/thread-114265-2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