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29 1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贴在9ifly的回复贴
相关帖子
本主题由 naugty 于 2012-6-25 13:45 移动
浙江诸暨
六级士官
2楼
发表于 2012-6-25 11:50:09|只看该作者
发动机也要看火箭需求的啊,研制百吨氢氧机干嘛,难道去改进长征5号么
0941
3楼
发表于 2012-6-25 12:13:57|只看该作者
以后有需求的,提前准备还是有好处的
liao68811
4楼
发表于 2012-6-25 12:31:26|只看该作者
YF77之前已投入那么多,如果推到重来搞一种100吨级氢氧机似有冒进之嫌,本人觉得应加快YF77研制步伐,力争在2012,3之间投入使用,将来上面级考虑多机并联工作;坚决支持论证中的大推力煤油机仍采用富氧分级燃烧循环,但要单台用四推力室,并延用120吨煤油机之推力室技术(这样可以有相当部件可延用,60-70%??),而不是已不断传出的所谓用双大推室甚至单大推室。
JSTCVW09CD
5楼
发表于 2012-6-25 12:32:55|只看该作者
呵呵, 领导们和客户的领导们担心的问题。 这个命题太宏大, 无法讨论。
lqp
三级士官
6楼
发表于 2012-6-25 13:08:06|只看该作者
相信此文不是出自楼主自己之手,也只是网络上的转载。且不说印度(暂且不称其为“阿三”)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尚未研制成功,就客观的事实来判断,他们目前还不具备同中国竞争的条件,或者谦虚的说,还不具备能够竞争得过中国的条件。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在于其可靠性。就目前印度的火箭技术来看,其发动机,包括火箭的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尚不能说水平比较高。这从他的各类火箭的发射频率和成功率可见一斑。虽然我承认包括我在内的国人对印度总是报以鄙视,但是就目前来看,我认为航天技术上,他们和我们还不是在同一个档次上的,至少从自主创新这个方面讲。
点评
lqp 其实,应该说自力更生比价贴切点。 发表于 2012-6-25 13:22
捍卫真相 个人认为,在自主创新方面,某近两年还在鼓吹“长征五号能够满足未来30到50年发展需要”的垄断央企没有什么资格与ISRO相提并论。 发表于 2012-6-25 13:21
zhyuli
7楼
发表于 2012-6-25 13:27:39来自航空航天港手机版!|只看该作者
正确的分析应该基于历史经验和合理的推导,中国的航天项目只要立项的,基本能够保住项目节点,延误率基本不超过10%,印度呢?中国经济增长和对航天及安全方面的开支增长基本保持快速增长,印度呢?中国的航天基础研究设施基本立足国内,印度呢?对中国航天,做好自己的事,维持相对稳健但有效率的前进节奏最重要。
naugty
版主
8楼
发表于 2012-6-25 13:44:16|只看该作者
都是些主观感情说法,移至航天爱好者讨论区。
turbopump
9楼
发表于 2012-6-25 14:41:33|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urbopump 于 2012-6-25 14:47 编辑浙江诸暨 发表于 2012-6-25 11:50 发动机也要看火箭需求的啊,研制百吨氢氧机干嘛,难道去改进长征5号么
是的,也可用于登月,有所谓J2x、火神2、LE7a的,当然我们亦可有YF77A、B,不过不一定要一步到位……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turbopump
10楼
发表于 2012-6-25 14:46:08|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urbopump 于 2012-6-25 14:54 编辑lqp 兄你好: 大体内容是超大论坛来2012-6-25 13:08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3935&fromuid=512862 不过确是本人拙笔!请斧正
点评
lqp 呵呵,我也是个人观点而已。 发表于 2012-6-25 15:34
turbopump
11楼
发表于 2012-6-25 14:59:26|只看该作者
zhyuli 发表于 2012-6-25 13:27 正确的分析应该基于历史经验和合理的推导,中国的航天项目只要立项的,基本能够保住项目节点,延误率基本不 ...
是的,所以才担心搞大双室机甚至大单室及大氢氧牵延太大,在未立项前还有机会。希望是主观能动性呀呀
turbopump
12楼
发表于 2012-6-25 15:01:50|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urbopump 于 2012-6-25 17:24 编辑naugty 发表于 2012-6-25 13:44 都是些主观感情说法,移至航天爱好者讨论区。
多谢帮助定位
Lsquirrel
航天专家
13楼
发表于 2012-6-25 15:18:12|只看该作者
其实爱好者关注先进技术和强大性能,情有可原,可是实际做工程的不可能这么想。Titan IVB前美国一次性火箭运力都不如苏联的Proton,十几年时间里美国人着急了么?关键是是否够用好用,而不是比别人如何,比别人再好但不好用,又有何用,那不成超大上那些吹“最高比冲之LE-7A”的台湾id一样的货色了么
turbopump
14楼
发表于 2012-6-25 19:14:30|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urbopump 于 2012-6-26 09:34 编辑Lsquirrel 发表于 2012-6-25 15:18 其实爱好者关注先进技术和强大性能,情有可原,可是实际做工程的不可能这么想。Titan IVB前美国一次性火箭 ...
是的 好像是LE7,7A已有改善(加大推力,比冲有所降,成本有所降) 还有,个人认为IDF还是不错的,对歼7、8是有一定优势的,何况其还会与F16及2000配合使用,要不然就不会有坛中老大扼腕之“台海危机”之悲催局面了。 再有,泰坦四前之土星一、五已在月球项目上完胜,而之后的美丽国大力转向航天飞机(虽然数十年后证明其是生不逢时的错)。
g6-52l
二等兵
15楼发表于 2012-6-28 08:34:46|只看该作者
在航天工程实践上,“等比例放大”是看似容易实则困难的事情,有时根本做不到。F-1也好,RD170也好,都是完全原创,而不是改进和放大的结果。YF100在5年改进到RD191的水平纯粹是天方夜谭的说法,俄国人80年代就有RD170实用,90年代就有RD180实用,“等比例缩小”的RD191,从90年代中期规划“安加拉”火箭就开始搞,到今天快20年了还没有实用化。YF77到现在还困难重重,何谈改进?
turbopump
16楼发表于 2012-6-28 12:49:27|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urbopump 于 2012-6-28 12:50 编辑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私以为研发载具既不能不做为也不能太过追求技术指标而好高骛远。以关心中国航天一草民之冲动提出航天动力方面建议一框。不求闻达天听,但求一吐为快:…………6、基于以上,(1)发展长五加强型,其双机氢氧芯级将在日本H2B同一水平上,配以YF100增推型助推其最大运能将提升到35吨?(2)可发展中央大国近地轨道运能100吨+之超大运载火箭,可灵活构型,其中一方案可搭配为五台YF77增推氢氧8米芯+6台四燃室煤油大助推(直径3.35嫌不足,可加大?)。若再配以YF77氢氧大喷管5米上面级(用已有5米长五芯改进,发动机减为一台?),则可实现奔月运能40吨+?
turbopump
17楼
发表于 2012-6-28 15:35:34|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urbopump 于 2012-6-28 16:30 编辑g6-52l 发表于 2012-6-28 08:34 在航天工程实践上,“等比例放大”是看似容易实则困难的事情,有时根本做不到。F-1也好,RD170也好,都是完 ...
是的 不过,我所言并非简单的等比放大。 1、在长五芯级研发时其实是有这方面考虑的,龙老他老人家很早前的大文中就提出所谓“3.35/2.25=5/3.35",所考量的便是箭体流体动力相似原则(不全是简单的几何相似哦)。 退一步讲:上面这个例子不算好了(因为未涉及到发动机吗,请看2题、3题)。 2、无论是RD191/180/170发动机还是小弟所讲的YF100/四燃室大煤油机,均并非简单的“等比例放大”;但在流体机械(涡轮机、泵、压气机、通风机、风车……)设计中确有所谓“比例定律”、“切割定律”……大体上来讲,如果是“同类型”离心泵(大多数火箭发动机用的),则其扬程(或进出压力差)与其泵叶轮直径的平方及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3、但并非所有流体定律或方程都如斯之明了,其间有所谓N-S方程,其做为流体动力学之基础之一,提出至今已有百余年之历史了,但至今仍在不断完善之中,亦是如今所谓电脑CFD的基础;更有有识之士设立了与其有关所谓流体动力学大奖(有百方美金之巨!),场合不适,就不多讲了,我经常去cfluid.com拜读,那有很多长篇大论,都写的不错……呀呀,有跑题之嫌了!我想说的是,其实格鲁什科、库兹涅佐夫、流离卡之流均为此中之高高手,所以才有其传世之经典发动机型! 买弄一下下,请斧正!
turbopump
18楼
发表于 2012-6-28 15:51:35|只看该作者
g6-52l 发表于 2012-6-28 08:34 在航天工程实践上,“等比例放大”是看似容易实则困难的事情,有时根本做不到。F-1也好,RD170也好,都是完 ...
关于“YF77困难重重何谈改进?”俺想起圣贤一言:未远虑,近忧矣
[ 本帖最后由 byjet 于 2012-6-29 07:50 编辑 ] |
-
|